东莞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建设情况调查及思考

2016-02-21 19:10温蕾万志伟黄润标欧阳志良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心镇东莞市管理体系

温蕾,万志伟,黄润标,欧阳志良*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960)

东莞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建设情况调查及思考

温蕾,万志伟,黄润标,欧阳志良*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960)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肉食供应主要依赖外市,畜禽流通交易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高,再加上我市的动物养殖以小规模为主,养殖户防疫意识不高,甚至出现逃避防疫、检疫现象,存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隐患,因此,东莞镇街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尤显重要,而镇街兽医实验室承担着整个辖区的动物疫病诊断和监测任务,是地区动物疫病防治的最前线,为疫情监测提供重要数据和技术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东莞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5-2020)》要求,东莞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要率先通过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本文对的东莞市13个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管理及发展现状做了初步的调查,并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探讨。

1 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现状调查

镇街在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最前线,是动物防疫的中坚力量,其术业水平时刻反映出此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效果。因此,兽医实验室掌握着一个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技术,在动物防疫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东莞是一座工业化城市,尽管东莞的动物养殖量很少,但是对外贸易通量大,人口密集,既是一个肉产品消费大市,又是一个动物防疫重镇。东莞市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大量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在东莞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由32个镇街的兽医实验室来完成的。根据东莞市政府审议通过《东莞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5-2020)》要求,到2020年,13个中心镇兽医实验室要全面通过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有条件的镇街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省计量认证。对于我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情况,笔者从以下几点开展调查。

1.1 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为了不断满足新疫病、新技术的防控需要,东莞市加大对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增添先进的检测设备、完善实验室硬件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实验室面积达到200m2以上的镇街有5个,其中有塘厦、厚街、虎门等5个镇街兽医实验室参考县级实验室标准建设:实验室面积达到220~300m2,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区划分齐全,通风、卫生条件良好;相关设施如能源、照明和水资源供应完善;实验室业务独立,仪器设备齐全,且配置基本达到县级兽医实验室标准;支持性设施如通讯设备、信号、运输工具等比较便利。但是,也有部分中心镇兽医实验室面积小,功能区划分不齐全或者不更新,基础设施标准比较低,兽医实验室与农产品、水产品质量检测室的空间和人力资源共享,资金短缺、设备不齐全(如: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通风厨等重要仪器)和仪器利用率低,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已经不适应动物疫病防控要求。

1.2 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人员配备情况

对照县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评审说明,需要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80%,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不少于30%,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据统计,目前东莞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不少于30%的镇街有7个,兽医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80%镇街有9个,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的镇街有5个。大部分实验室人员经过专业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可是也有部分镇街的实验室组织架构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多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是兼职动物防疫员、动物检疫员等,日常抽样、检测工作交叉进行,有些在需要开展工作时才安排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对实验室操作技术不精通不专业。

1.3 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兽医实验室是国家对动物疫病进行检测及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机构,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信用的建立极其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专业机构的认可,能够充分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证性。

2004年,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资质认可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CMA)的计量认证,管理体系运行相当成熟。2012年,塘厦镇实验室依据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计量认证,其他中心镇实验室也相继引进科学质量管理体系。另外,厚街、塘厦和横沥3个实验室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兽医系统(县级)实验室考核。然而中心镇实验室在管理体系运行不成熟,过分依赖市级部门督促指导,管理运行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低下和监督力量不足:空有体系文件而执行不积极,监督缺失,持续改进贯彻不到位。还有小部分中心镇实验室的管理架构基本上依附于农技中心的行政架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高,并未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甚至实验室大部分仪器闲置。

1.4 中心镇兽医实验室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我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1)镇街兽医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参差不齐,结构布局不合理。有的镇街基础设施标准比较低、设备不齐全或者落后设备没有更新,其本质反映出各镇街领导对当地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给当地兽医实验室建设推广带来困难。

(2)部分镇街兽医实验室人员配备达不到标准,表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专业素质比较低,多数实验室检测人员是兼职的,在需要开展监测工作时才临时安排人员,这些人员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动物疫病监测操作技术不精通不专业,再加上单位的编制少,非单位人员占编情况普遍,因收入低而造成专业人才流失。

(3)管理体系文件运行和操作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低下和监督力量不足:空有体系文件而执行不积极,监督缺失,持续改进贯彻不到位,有很多实验管理和操作规范制度仅停留在制度建立和操作流程规范上,在实际检测运行中没有真正地实施。

2 我市中心镇兽医实验室发展主方向

根据《东莞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5-2020)》要求,到2020年,东莞市13个中心镇兽医实验室要全面通过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对照县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评审说明标准,在基建、设备、人员和管理等同时升级,以不断满足新疫病、新技术的防控需求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争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面改造升级兽医实验室

市农业局要下发配套文件,中心镇要根据文件精神积极争取镇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向他们宣传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现实意义,争取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保证,增加设施设备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装备水平。

2.2 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技术服务水平

积极参与全省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促进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做好动物免疫学抗体监测和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同时,逐步开展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既做好防疫又及时发现病原,防止疫病传染蔓延;通过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重大动物疫情及人畜共患病预警预报,提出科学应急措施。增多检测项目,提高常规的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切实帮助解决当地宠物疾病诊断以及动物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2.3 提高兽医实验室人员待遇,加强培训,提升检测水平

加强对各中心镇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规范教育与管理培训,及时开展检测技术培训,提升检测水平与能力,加强规范操作的意识教育。同时给实验人员争取编制,提高待遇,防止专业技术人员流失。

2.4 引进科学的兽医实验室管理体系,抓好质量管理学中的“人、机、料、法、环”

传统的兽医实验室管理,主要希望靠一定的制度,依赖于领导的威信、前辈的经验、技术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结精神,共同维持实验室的运作。长期以往,工作逐渐出现混乱、疏漏、脱节等现象。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依靠体系文件管理实验室的模式,实验室各要素都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指导书多层文件实现质控,每个因素都有相应文件进行规范,每一步都有章可循、记录在案;运行过程中通过预防措施消除潜在问题,通过纠正措施改正偏差,通过科学的持续改进机制,实验室得以健康发展。

2.5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既是基础建设问题,又是管理建设范畴。在硬件设施上,按生物安全相关要求安装灭菌、消毒系统,配置通风橱、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设备保障实验安全;建立实验废弃物安全处理系统,水和空气排放皆需符合国家环保相关规定。在管理上,合理布局实验室功能区,防止样品、仪器、试剂交叉污染;提高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日常工作监督,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和病原扩散。

[1]黄莹,等.浅谈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6-7.

[2]宁宗远,等.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现状与发展方向[J].动物卫生监督,2013(9):57-58.

[3]曹芸,等.社会需求与兽医系统实验室能力提升[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3):12-15.

[4]张险朋,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7-118.

[5]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3,38(4):47-48.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5.00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心镇东莞市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