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城油田卫49块挖潜浅层剩余油研究

2016-02-22 20:14张亚伟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张亚伟

【摘 要】卫49块于1982年发现油层, 1991年在重新认识构造的基础上,落实了该块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区块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卫城构造的东北部,北与古云集构造相接,经过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发现二下4浅层有大量剩余油,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构造特征;储层特征;三维地震

1 油藏基本概况

1.1 地层特征

卫49块含油层系为沙三上和沙三下亚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荧光粉砂岩、油迹粉砂岩、灰褐色油斑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厚度780米左右,油页岩成组性较好,电性标志较好,容易对比。

沙三上亚段:地层厚度380米,分4个砂层组。1、3、4砂层组砂岩较发育,2砂层组砂岩不发育。含油砂岩主要分布在1、3、4砂层组。

沙三下亚段:地层厚度400米左右,分为10个砂组,砂岩较发育,成组性好,横向分布较稳定。含油砂岩主要分布在1-6砂组。

1.2 构造特征

卫49块位于北东向的卫35断层和卫2断层形成的断阶内,断块呈北北东走向展布,断块内的南北向的卫49-1断层将断块切割两部分,各部分内部又发育了较多小断层,将卫49块构造进一步复杂化,断块内构造线走向大致与大断层走向一致,地层倾向东东南,倾角较陡,大约30°左右。

1.3 储层特征

沙三上储层岩性为石英细砂岩及长石质石英粉砂岩,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小于25%,岩石颗粒次圆状,分选好,粒度0.05-0.27mm。地层孔隙度20%左右,渗透率50-120×10-3um2,油层物性较好。

沙三下岩石以粉砂岩为主,石英含量47.1-64.5%,长石含量14.4-32%,碎屑颗粒磨圆度低,储层矿物交代作用显著,石英次生加大作用较强,储集空间变小堵塞了喉道,物性变差。地层孔隙度10.6-18.4%,渗透率1-10×10-3μm2,油层物性较好。

1.4 油气水分布

卫49块油水分布比较复杂,纵向上受生储盖组合的影响,有多套油水系统,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存在厚泥岩层,盐岩层,形成了盖层及侧向封堵,造成在非渗透层下部及侧向形成油气富集。平面上油水的分布受构造控制较明显,西倾断层对油气封堵能力强,东倾断层对油气也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形成构造控制的构造性油气藏。

2 构造及储层精细研究

2.1 基础研究及主要工作

主要是对卫49块沙三上和沙三下,进行构造精细解释,进一步搞清断块内部小断层组合关系,砂体展布及油水分布规律,为该块下一步油藏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1)地质统层

选取卫49块沙三上和沙三下对卫49块区域内及周边的50余口井的沙三段进行了到砂组的地质分层统一,进一步理顺了各砂组层面的位置,识别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断点。

2)目的层作图

在统层的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绘制出地质剖面图,进行了平面断点组合,得到了沙三上1顶、沙三上2顶、沙三上3上顶、沙三上3下顶、沙三上4顶、沙三中7顶、沙三下2顶、沙三下4顶八套构造平面图,为充分动用地质储量及完善注采井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落实构造

通过绘制油藏构造剖面,和地震剖面相互印证,结合监测资料及井斜的重新测量,重点对等值线和构造矛盾井区,重新认识,重新组合了内部小断层,尽量做到动静相符,给油田注采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2.2 研究成果

1)地质构造

卫49块沙三上地层位于卫东断裂系的夹缝带上,在卫东2号和3号断层之间内部发育两组走向的断层,一组北东走向,另一组走向北北东。断块北东走向,由北向南逐渐抬升,构造线走向大致为北北东,地层倾向北东,向低部位转向南东东倾角较缓,一般为10-20°。块内部发育多条小断层。

卫49块沙三下构造形态为由北东向南西抬升的断背斜,区内发育两组断层,以北东走向东掉断层为主,走向北北东的东掉断层为次一级断层。

2)储层分布

卫49块沙三上地层除沙三上2外,砂岩较发育厚度一般在4-10米,西厚东薄,物源方向来自北西方向,砂岩分布受物源位置影响较大、横向变化大,在垂直物源方向(北东方向)砂岩呈条带状分布。主要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为主。

沙三下地层砂岩比较发育,厚度一般在6-12米,西厚东薄,有三个主要物源方向来自北西方向,砂岩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受物源控制作用明显,主要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主。

统计卫49块各砂组油砂体的分布,得到了沙三上1~4、沙三下1-3、沙三下4-7的含油面积分布情况。

3)油气聚集规律

卫49块沙三上地层在卫东2号和3号断层的夹缝带上,中间存在一系列西掉断层,与地层形成反向屋脊块。东部靠近生油次洼,是油气运移必经之路,构造匹配较好,是油气富集块。

该块沙三下构造属于卫东1号断层下盘,中央地垒带深层东部,靠近东濮卫生油次洼,卫东断裂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沙三下地层上部存在一套沙三中盐层作为该块盖层,沙三下地层砂岩比较发育厚度一般在6-12米,西厚东薄,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卫49块沙三下1-6砂组油气富集。同时在油层富集区,发育一系列东掉断层,形成多个小段块油藏,使油藏的埋藏深度向东逐渐加深,油层在平面上分布扩大

3 具体做法

3.1 综合地质资料分析先期试油

经过分析大量地质资料发现卫49块浅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二下4层位,先期对卫49-16井二下4层位试油,测井资料二下4解释为水层,但综合分析测井解释成果图发现为很好的油层,2014年7月19日试油产量19吨,含水20%,证明二下4剩余油富集。

3.2 通过三维地震层位追踪储层扩边

经过卫49-16先期试油,初期产量19吨每天,一年累采油2500吨,判定卫49块二下4含油面积很大。于是通过三维地震对二下4层位进行追踪发现卫49井也有储量,但卫49井测井资料为未解层,通过精细解释层位划分,将两个未解层补开初期日产油16吨,进而判定卫49块二下4有很大的开采价值。

4 取得效果

4.1 开发形势好转

日产油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与去年相比,井口日产油量5t,呈上升趋势。含水由90.322%下降到88.86%下降了1.47个百分点。

两个递减减缓:与去年同期相比自然递减由24.07%下降到7.09%,下降了16.98个百分点。综合递减由20.37%下降到-6.57%,下降了26.95个百分点。

4.2 经济技术指标

实施工作量投入费用64万元,年增油3086吨,吨油按2200元/吨计算,产出679万元,创利润615万元,投入产出比1:10.6。达到了低成本高收入的开发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平.剩余油分布及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朱淑雯,等.卫49块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28).

[3]杨勇,等.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01).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