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2016-02-22 08:53李军戴昱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移动应用防汛

李军 戴昱

【摘 要】移动互联网在许多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利作为传统行业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视,移动互联网逐步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应用。本文以移动防汛平台为基础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在防汛工作的应用。移动防汛平台为基层防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汛工作人员的防汛决策的能力及应急联动能力。

【关键词】移动应用;云部署;移动GIS;防汛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泛指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随着IT技术发展,移动互联网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4G时代的开启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科技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很多的生活习惯。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

水利作为传统行业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对水利信息化重视,移动互联网逐步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应用。《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把移动防汛作为项目建设任务之一,使移动防汛在浙江省各个区县得到了大力推广,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在浙江省防汛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本文以《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中“移动防汛平台(以下称系统)”为背景描述移动互联网在防汛工作中应用。移动防汛平台利用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防汛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防汛信息的查询统计、现场巡查、巡查问题上报、巡查轨迹记录、实时通话等功能。本系统广泛应用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为基层防汛工作人员在防汛工作中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汛工作人员的防汛决策的能力及应急联动能力。

1 系统架构

系包括移动端平台和管理端平台两部分组成。移动端平台采用C/S架构开发,借助于 Internet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信息传输和展示。管理端平台采用B/S架构开发,借助于 Internet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展示。系统由基础数据层、应用服务层、通讯网络层及终端表现层构成。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逻辑结构图

(1)基础数据层

系统涉及到数据包括三类即标准数据、公共数据、系统数据。雨水情数据、工情数据属于标准防汛数据,系统建立服务进行实时同步。台风数据、气象数据(天气预报、卫星云图等)数据公共数据,该类数据发布在公共网站上,系统实时抓取公共网站数据进行展示。系统数据指其它本系统相关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日志信息、通信信息等等。数据层是系统运行的基础。

(2)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包括两大类即移动端服务程序(Web service)和管理端应用程序。移动端平台通过Web service实时与数据库交互。管理端应用平台通过浏览器访问发布好的管理端应用网站。

(3)通信网络层

移动端平台采用C/S架构开发,借助于 Internet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信息传输和展示。管理端平台采用B/S架构开发,借助于 Internet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展示。

(4)表现层

移动端平台功能包括预警信息、水雨情信息、工情信息、台风信息、卫星云图、工程巡查、防汛预案、通信录信息、版本更新等。管理端平台包括防汛信息管理、巡查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2 关键技术

(1)云计算技术[1]

云计算技术是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比较热门的技术之一。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也有多种说法。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点。云计算把所有资源都定义成服务,即“一切皆为服务”。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系统租用云平台进行部署。与传统购买服务器部署方式相比节省了服务器购买的费用,减少了技术人员运维的压力,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并发用户访问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低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标准来描述、发布、发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2]Web 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

系统开发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系统将数据库访问、逻辑处理等功能封装成Web Service部署在服务端,终端程序通过SOA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3)移动GIS技术

移动GIS (Mobile GIS)是建立在移动计算环境、有限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条件下,提供移动中的、分布式的、随遇性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GIS,是一个集GIS、GPS、移动通信(4G)三大技术于一体的系统。[3]

系统通过GIS完成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GPS进行实现实时定位,路径记录和实时跟踪,利用移动端完成数据获取功能,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图形、文字、声音等数据的传输。

(4)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系统在终端设备上部署APP(应用程序),通过移动通讯技术(4G)、互联网技术实现移动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数据实时交互。[4]

3 主要应用

(1)预警信息接收及应急响应

系统针对雨量站与受山洪影响的沿河村落建立预警相关关系,实时分析降雨数据,对产生预警的沿河村落向相关责任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向移动端推送预警信息及预警响应信息。用户接收到预警信息,通过查询防汛预案,掌握防汛应急措施,通过移动通讯功能实现上下级的防汛应急联动。

(2)实时水雨情分析

系统结合GIS实现了实时雨情(累计时段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分级显示,实现了单站降雨过程的查询统计,实现了河道水位站、水库站实时监测预警,实现了河道水位站、水库站水位过程统计分析等功能。用户可以实时掌握雨水情的信息。

(3)工情信息查询

系统结合GIS实现了水库、堤防、闸门、泵站等工程信息的查询与统计。用户可以实时查询工程的基本信息。

(4)气象信息查询

系统集成了实时台风路径发布信息、卫星云图信息、天气预报信息、短历时降雨预报信息、雷达图信息等内容。用户可以实时掌握气象相关的信息,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持。

(5)工程巡查

系统实现了工程巡查的功能。防汛期间服务端可以向移动端推送巡查任务及巡查目标。用户签到后可以对巡查对象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拍照、视频、录音及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及时传递防汛第一现场的信息。该功能在实际防汛中发挥着上下联动的作用。

移动防汛平台主要功能页面如图2所示。

4 展望

移动互联网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习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通过PC机获取信息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在防汛中的应用研究为移动互联网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报告》把“泛在化使用”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未来移动互联网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04):32-37.

[2]宋欣.基于有状态Web Services的流媒体应用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3]陈晓军,刘春,裴洪雨.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城管数据采集系统架构与实现[J].铁道勘察,2009(4):62-66.

[4]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2029-205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移动应用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防汛抗旱
T学校公共设施便捷报修平台的移动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