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02-23 01:31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啄癖病因分析蛋鸡

李 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蛋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李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摘要:随着蛋鸡养殖业不断朝集约化、密集化发展,导致饲养密度过高,从而在鸡群中容易出现啄癖,即相互啄羽、啄趾、啄肛、啄蛋等。蛋鸡发生啄癖后,不仅会导致体表着羽较差,增加体热散失,还会浪费日粮,降低饲料转化率。本文主要概述该病的发生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啄癖;病因分析;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蛋鸡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比例不合理;含有过少的粗纤维,缺乏矿物质或者维生素,摄取食盐较少,添加过高比例的玉米,以及放置过少的水槽、食槽,使其出现抢水争食等情况,都能够发生啄癖。另外,蛋鸡饲喂全价颗粒日粮,相比于粉料,更容易发生啄癖。

饲养密度:蛋鸡一般采取网上或者漏缝地板平养,每平方米适宜饲养雏鸡10~12只,育成鸡5~6只,产蛋鸡3~4只。如果鸡群数量过多或者饲养密度过大,且没有进行分隔,就非常容易使鸡群出现争斗现象,从而引起啄癖。

环境因素: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较差,往往会使舍内含有较高水平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气等,使鸡群健康受到影响。尤其是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鸡体散热,容易导致其烦躁不安,从而出现啄癖。另外,光照强度过大也会使鸡过于兴奋性,从而也容易引起啄癖,这也是鸡群采取自然光照时容易在中午出现啄癖的主要原因。

应激因素:鸡群在进行转群、上笼、免疫接种过程中,由于需要抓鸡而导致鸡群过于紧张,使其感到恐惧,还会影响其采食和饮水,从而使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容易出现争斗现象,从而发生啄癖。

疾病因素:蛋鸡患有体外寄生虫病时,如螨虫、羽虱病等,由于寄生虫会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从而容易发生自啄,有时还会出现其他蛋鸡也对其进行啄食,只要皮肤被啄后出血,就会进一步加剧啄癖,往往会使被啄蛋鸡只能进行淘汰后者直接发生死亡。另外,初产鸡在开产时会有些发生泄殖腔出血的现象,从而导致其他蛋鸡进行啄食,或者鸡蛋体积过大,使其在产蛋过程中用力努责,往往导致泄殖腔外翻,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脱肛,此时就非常容易导致其他蛋鸡对其进行啄食,进而被淘汰或者发生死亡。

生理变化:在蛋鸡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几次换羽,在此过程中由于皮肤容易发痒,使其出现自啄羽毛的现象,从而容易导致群体出现啄羽。蛋鸡在19周龄处于第二性征形成的旺盛阶段,且往往在21周龄进行开产,这些都会导致其精神严重亢奋,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表现更加明显。

2治疗方法

如果蛋鸡已经发生啄癖,要立即隔离被啄蛋鸡而进行单独饲养,并将机油或者煤油等涂抹在伤口上,由于其颜色比较难看且散发难闻气味,从而避免其他蛋鸡对其进行啄食,能够有效防止该鸡群出现互啄。

蛋鸡啄羽癖原因不明时,可在饲料中添加1.5%~2.0%的石膏粉,具有较好疗效。如果蛋鸡是由于缺盐而发生啄癖,可在饲料中添加1.5%~2.0%的食盐,连续使用3~4天,但要注意不能够长时间添加,防止发生食盐中毒。

调整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光线强度以使蛋鸡能够看到饮水和饲料为适宜,夏季要注意防止阳光直接射入鸡舍。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进行适当调整,一般1~2周龄为23 Lux,生长期为6Lux,产蛋期为6~12 Lux。另外,由于蛋鸡眼睛对不同光波的反应和对不同光色的吸收强度有所差异,因此光色也会引起啄癖,例如在过亮灯光或者青光、黄光下,蛋鸡非常容易发生啄羽、啄肛和斗殴,而在较暗灯光或者红光、绿光下,往往比较安定。

3预防措施

日粮营养合理搭配:加强日粮管理,注意防潮、避光等。日粮储存过程中,不能够与矿物质添加剂混合在一起放置,防止日粮中含有的维生素添加剂发生氧化分解。另外,日粮储存时间不宜过久,必须在规定要求的时间内彻底用完。为预防蛋鸡发生疾病,要确保日粮中含有充足的粗蛋白质,一般雏鸡适宜保持18%~22%,青年鸡适宜保持14%~17%,还要控制氨基酸比例平衡,特别是控制添加的限制氨基酸水平。由于蛋鸡体内只能够贮存少量的钠、硫、锌等,且饲喂的植物性饲料中只含有非常少的这类微量元素,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食盐,一般占日粮的0.3%~0.4%左右即可,并通过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以补充其他微量元素。

加强日常管理:蛋鸡饲养密度要适宜,如果采取放养则每群适宜控制在200~300只,如果采取舍饲则每群适宜控制在100~200只。另外,根据日龄对饲养密度进行相应调整, 0~4周龄,每平方米饲养数量控制在50只左右;5~8周龄,每平方米控制在30只左右;9~18周龄,每平方米控制在15只左右;超过18周龄,笼用密度不宜过大。另外,由于蛋鸡代谢比较旺盛,且呼吸次数较多,需要保持适当通风,从而确保舍内空气良好。

适时断喙和修喙:一般蛋鸡最好在 9~10日龄进行断喙,且断喙前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连续使用3~5天,能够避免断喙时出血或者感染。经过10星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没有彻底断喙的蛋鸡进行修喙。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李海(1957-),男,黑龙江宾县人,大专,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6-0167-01

猜你喜欢
啄癖病因分析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鸡啄癖防治措施
鸡啄癖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浅析鸡群啄癖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鸡啄癖的原因浅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