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在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的冲撞与博弈

2016-02-23 03:28◎丁
参花(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悟耻感小林

◎丁 凯

东西方文化在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的冲撞与博弈

◎丁凯

《入殓师》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电影较高的艺术价值外,还和电影所传达的文化特点有很大关系。电影中既有对东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为此我们将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电影,探索电影背后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碰撞。

日本电影 东西方文化 《入殓师》

自日本电影《入殓师》上映后就备受大众好评,且获得很多奖项,由此可见该电影的影响力。这部电影对日本电影风格进行了继承与弘扬,叙事情感细腻,而且节奏也比较缓慢,最能打动观影人的是漫长的电影抒情内容。《入殓师》所关注的关键点一方面是对传统与民族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关注个人情感诉求,人和社会、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这明显有别于以往的东方电影。[1]《入殓师》主要传达的是集体化与个人主义的矛盾与冲突,其中集体化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虽然在二战后改观比较明显,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家”文化的集体特性。在这部电影中,小林大悟的身份是单独个体,重点对个人情感上的传递进行追求。而且《入殓师》还对罪文化、耻文化进行着传达。在西方电影创作方面,成长的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常见,其实就是主人公自我认识、价值等环节的成长与蜕变,而该电影内部所彰显的亲情与自我情感则比较倾向于西方文化。《入殓师》最后是解读亲情,其核心依旧是弘扬日本“家”文化,同时也将电影创作者的矛盾心理显示出来。

一、《入殓师》重新解读家庭观念

(一)影片所蕴含的日本家庭观

人到中年的一个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是《入殓师》电影的主人公,因为乐队的解散,小林大悟失去了工作,所以就和妻子居住在母亲遗留的房子中,同时阴差阳错地从事入殓师这一职业。该工作内容和尸体搬运有关,尽管有着非常可观的薪资收入,却遭到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唯一坚持的是小林大悟,故事情节随之升华,小林大悟戏剧性为父亲入殓,而且在入殓期间与因情人而出走的父亲达成单方面谅解。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与家庭观念不同于日本传统社会观念,以往的日本社会与电影相对较为保守,且比较倾向于被社会同化,此为日本文化中的集体意识、父权意识以及家庭意识。[2]然而,《入殓师》所传达出来的父亲抛弃家庭,母亲离世,从表面上看没有家庭价值与观念,然而,影片中的社长其实就是父亲的角色,他在小林大悟失业时为他提供工作,并扮演其工作导师的角色,严厉指导因首次接触尸体而恐惧的小林,举手投足间都彰显着同情与认真果敢。虽然小林缺乏父爱与母爱,但是观众同样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小林绝对服从的家庭信仰,因此社长在《入殓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关心小林的同时,又给予其入殓师的工作,暗喻父权社会下日本子承父业的观念。

(二)影片颠覆传统家庭观念

《入殓师》在解读家庭观念上并非传统单一的,也是在对与传统相违背的故事进行描述,而主人公故事就是对传统的反叛。比方说,小林大悟父亲与家庭观念相违背,所以遭到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惩罚,沦落到孤老终生的下场,迫于压力,想念妻儿又没有回家的勇气。而小林的角色也极为反叛亲情,通过分析小林对家庭与亲情的态度发现,小林与传统日本人不同,他像一个失去猎枪与快马的牛仔,从城市辗转至农村,从事入殓师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开始谅解父亲。该影片的根本和西部电影中发现金矿最终获得人性救赎的情节相同,主人公主要传达人性化故事,且不被家庭所制约与束缚,主要彰显西方敢作敢为与特立独行的一种精神,与日本传统家文化集体精神相背离。[3]

二、《入殓师》中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冲撞

(一)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概念

所谓耻感文化,其实就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收集与整理大量二手资料,将耻感文化当成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关键是基于有别于西方罪感文化所总结出来。而且耻感文化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对耻感心理感受充分发掘与升华后,确保其变成文化积淀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化与国人行为,同时也对国家体制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是国家性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4]

(二)影片所传达的耻感文化

通过分析影片中主人公小林大悟社会活动范围与特点发现,小林大悟的角色是与西方文化相偏向的。事实上,人类的羞耻感来源于对集体归属感的不解与迷茫,此为日本社会主要特征,因此可将小林大悟罪恶感的来源推断出来,电影中很多情节对该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小林大悟开始从事入殓师工作时就承受着社会认同压力,其原因是入殓师的工作不被社会所认同与接受,是缺乏集体归属感的一份工作,事实上这也是小林大悟内心世界的冲突与矛盾,其所产生的羞耻感导致小林被迫承受源于社会与家庭的指责,然而,在影片中观众还会看到一个具有西方特色的小林大悟。[5]从根本上说,罪感文化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劝人为善,此为以西方基督文化为基础的一种自我救赎文化,电影《入殓师》中,虽然小林遭受亲友的反对与指责,然而,最终小林坚持下来从事该项工作,小林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表示这是比较规范的一个职业,同时也是救赎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份工作,对自我认识与自身职业认同感非常强烈。

(三)影片所传达的罪感文化

《入殓师》同样从社长视角解读了两种文化。九年前社长妻子去世,其入殓工作由社长承担,《入殓师》即刻向“吃”的话题转换。在社长的观念中,有些人既然为生存而谋生,为何不找一份压力小的工作,其实多数烦恼都是外界给予的。《入殓师》后期给出很多镜头,将小林大悟在工作期间手法越来越娴熟的特性彰显出来,体现出小林大悟对自我的认可与对工作的热爱。此外,还有一个镜头是入殓一个孩子,该镜头暗示非常明显,那就是孩子自杀的真实原因与活着的时候热衷于化女装等,这明显和现实社会有着格格不入的特征,然而,其共同点在于服从自己内心,虽然也会产生耻感,然而,均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是自我认同与价值方面的追求,在该过程中,主人公小林也发生着意识与观念的转变,慢慢与耻感的外部影响相脱离,坚信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不丢脸,也不觉得羞耻,甚至重视内心世界救赎,基于罪恶的视角看待问题,而该罪感文化明显靠拢西方文化,该行为也很少在现实社会中出现,无法在社会中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个常规方式。[6]

到目前为止,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根源问题上,相关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观点,很多学者表示此为东西方教育环境与家庭结构不同所导致。其中西方资产阶级的家庭重视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孩子在家庭反抗与斗争中慢慢成长。然而,相比于西方家庭自主、独立的家庭观念,东方家庭对其子女斗争意识有着非常明显的弱化作用,主要偏向于同化与服从,孩子在儿童时期就缺乏独立场所。而两者中的公私分明立场是东西方文化主要区别,还有一个就是父权社会的协同。所以,在《入殓师》中,我们能够看到一方面屈服罪感文化、另一方面存在耻感文化属性的主人公小林,可以将该文化差异转变隐晦传达出来是电影的高明之处,而小林大悟的成长道路其实就是文化认同的彻底转变。

三、《入殓师》解读父爱

(一)影片中传统父亲形象

上文中我们提到小林这个人物身上的西方文化特点,就个人的认同和情感诉求来说,他的确是一个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人,但同时这个人物身上又有着强烈的日本文化印记。而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种日本文化的推动下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悄悄地为人物的转变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仅从故事的主线来看,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但是人物成长中的内核其实是一个关乎亲情以及家庭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小林彻底地理解了自己的父亲,真正地实现了家庭以及亲情的回归,而电影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故事设定获得了电影主体表达上的升华。

(二)影片基于西方文化剖析父亲形象

为将社长角色重点突出出来,影片同样刻意注重描写小林与社长两人的情感。通过观众角度剖析,小林亲生父亲和社长两者对比非常鲜明,而且在比较中彰显传承与延续,特别是在小林大悟目睹去世后的父亲与父亲遗物时,小林惊呆了,他感慨:“这就是人生吗?”很明显,在此时,观众能够明白亲情中主人公小林大悟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执拗,尤其是在小林大悟居无定所期间,他宁愿在外流浪,也不会选择来父亲这边,小林在意识到该点时,同样读懂了父亲的感受,在此时,这位满是缺点又有些陌生的父亲形象得到人生救赎。日本文化奉行父亲庇护和子女风险的对等性,然而在小林大悟目睹父亲临死前依旧握着童年石头时,小林大悟第一次流泪了。事实上,父亲一直都没有忘记小林,此时彻底在小林心中填满了原有的父亲形象,他最后变成一个得到儿子理解与认同的合格父亲。这不仅彰显着《入殓师》中对死亡与生命的解读,在重建亲子关系方面并非重新获取或者分配权利,关键是传递东方文化中固有的温情,所以,《入殓师》所传达的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

四、结语

《入殓师》不仅叙事艺术与角色塑造非常出色,人文内涵宏大,而且还饱含西方文化与东方神秘色彩的碰撞与文化的博弈,赋予观众以深刻的电影主题。《入殓师》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电影过硬的艺术价值外,还和电影所传达的文化特点有很大关系。电影中既有对东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1]张艳萍,王欢.关于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社会学思考[J].唐都学刊,2012(01).

[2]赵立.《入殓师》与泷田洋二郎的电影追求[J].外国问题研究,2009(04).

[3]李云峰.守望逝者 感悟生命——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生命观[J].电影评介,2009(20).

[4]唐渊媛.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简评日本影片《入殓师》[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01).

[5]王春平.真情实感演绎人文关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评析[J].美与时代(下),2010(09).

[6] 牛颂.“原生态”与“职业态”——与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聊《入殓师》[J].中国民族,2016(06).

(责任编辑 王曦)

丁凯,男,文学硕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编导)

猜你喜欢
大悟耻感小林
访大悟悟道茶基地
耻感、耻感伦理与转型期道德建设
——评章越松著《社会转型下的耻感伦理研究》
为谁开灯
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一念之间(中篇小说)
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实效性和平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