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16-02-24 00:04施智权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7期
关键词:事故因素作业

施智权,蒋 勇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

地质勘探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施智权*,蒋勇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

在地质勘探作业过程中,因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技术装备、作业管理过程等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限等因素,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为了有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减少和降低事故损失,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有必要掌握勘探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措施,保障地质勘探作业安全。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地质勘探行业在国家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类中属高风险行业,其安全生产风险要高于建筑施工企业,它具有高度流动、分散,作业条件、作业环境艰苦,影响其安全生产的因素复杂多变等特点。在地质勘探作业过程中,因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技术装备、作业管理过程等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限等因素,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所以也就存在导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了有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减少和降低事故损失,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有必要掌握勘探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措施,保障地质勘探作业安全。

1 主要危险因素

1.1物体打击

地质勘探作业中易发生物体打击的部位和环节较多,如安装、拆卸钻塔时部件失落,在钻塔上面操作、维修及在其它场所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或作业顺序不当,工作台底盘四周的护板高度不足,泵体或管道内堵塞突然喷出,在悬崖、陡坡进行钻探作业未清除上部浮石,作业位置不合理、缺乏警示标志、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违章作业等,当物体具有的势能转变为动能时,作业人员均有可能受到作业对象或工具的打击。另外,在野外和坑探作业中,作业人员在巷道的碰撞,矿石、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均属于物体打击。

1.2高处坠落

在钻探安装、拆卸和钻进作业时中,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经常到塔上作业或检查,如缺少塔梯和扶手,未配备防坠器、自动挂钩、行程限制器、手动定位器、重锤导向绳等安全装置,活动工作台的主要构件(如底盘、立柱、横梁、挂钩、吊环等)联结不牢发生松脱,活动工作台所用的提引绳、导向绳及重锤导向绳因绳径不足、发生锈蚀损坏等而断绳,工作台周围无栏杆,且未使用个体防护用品,违章作业或行为不慎等,会造成上、下钻塔人员或塔上工作人员的坠落伤害事故。在坑探施工作业中,在竖井、斜井的操作平台附近作业或高处维修作业等,由于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备或损坏、操作失误、管理混乱等易造成坠落,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另外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由于山高坡陡,如果作业时不小心或防护不当,人员可能发生滑跌、滚坡等坠落事故。

1.3机械伤害

勘探使用的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皮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钻探施工场地有各种钻机、泵及柴油发电机组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修筑地基、安装拆卸、设备搬迂、升降钻具及处理孔内机械故障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另外进行坑探作业时,在凿岩、装卸矿、提升运输以及设备检修等过程中,因作业场地狭窄或人员失误,致使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倒二、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而造成机械伤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4触电

由于地质勘探施工作业环境差、工作面经常移动、设备频繁启动等原因,容易发生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绝缘破坏、接地不良等事故,使人员受到触电伤害。主要表现在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没有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

1.5车辆伤害

地质勘探施工场地经常变动,施工设备、设施的运搬,作业过程中所用材料物品的运送,均需使用各种车辆从事运输作业,加之交通干道,部分施工现场运输道路坡度大、弯道多、路面质量差,易发生翻车、撞车、撞人、车载物下落伤人等事故。坑探施工中,坑道中矿车运输、三轮车运输及外部汽车运输,均可能发生车辆在运输行驶过程中引发的撞车、挤、压、碰撞伤人等伤亡事故。

1.6起重伤害

从事地质勘探作业有较大流动性,施工设备需经常运输,对非车载钻机、泥浆泵、柴油发电机等大型施工设备,需使用起重设备进行吊装,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存在起重伤害危险。钻机在运输前后需要起重机械进行装、卸车,在野外施工前后需要使用起重机械进行配合安装、拆卸。易发生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等伤害。

1.7坍塌

由于平整机场地基、探槽施工等施工作业,岩石天然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或由于雨季地表水的渗入和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当未采取或采取措施不当,诱发坍塌、滑坡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另外钻塔由于缺少崩绳、地基不稳等因素,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会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延误工期等后果。

另外在坑探施工时,爆破震动影响下可能造成井巷工程或位于岩移范围内的地面建筑设施坍塌,以及由于地面建筑设施强度低稳固性差,在暴雪、强风等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坍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及设备设施破坏。

1.8冒顶片帮

地质勘探作业坑探掘进活动中,因矿、岩稳定性差,在爆破震荡松动、岩层水蚀、风化、矿柱破坏、矿柱失稳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矿、岩体产生应力不平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冒顶、片帮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如果预防不当,管理措施不到位,将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1.9放炮

坑探作业、机场修建及平整时,当遇到岩石或坚硬土层时,需采用爆破作业。由于警戒不严格,致使人员误入爆破区,或爆破人员违章作业等造成爆破对人员的伤害。爆破危害包括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以及引起的地震、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炮烟中毒等危害。

1.10火药爆炸

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的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因违章或人为失误及其它原因引起爆炸,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主要存在于爆破器材的贮存、运输和管理过程之中。

1.11中毒和窒息

坑探作业施工过程中,爆破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易及时散开,人员过早进入现场容易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另外如果没有做好通风工作,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还有化学勘探、实验测试等分析药品、试剂的使用和管理不当,均会造成中毒和窒息。

1.12火灾

在地质勘探作业过程中,作业环境内存在有易燃、可燃物品(如木柴、油品等),如果未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可能会引起火灾。地质钻、坑探作业中的电器设施,如配电系统、电机、照明灯具、电缆电线等,如果配置、操作、管理不当,会导致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雷击或接地不规范等,均可能引起电器火灾。

1.13透水

在坑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由于破坏隔水层、贯通含水断层破碎带、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含水层内的承压水突然涌出,从而淹没矿井的水危害;由于坑口低于洪水水位导致洪水淹井事故发生。

1.14淹溺

进行钻探施工时需要开挖泥浆坑,会有较大的水深和水量,如果不采取设置圈栏和警示标志等适当的安全措施,作业人员或施工现场附近的其他人员意外落入泥浆坑,不能及时自救或被救,会发生人员淹溺事故。在坑探作业中,存在井下水仓或地表高位水池上部检修、检查时,可能由于安全设施和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作业人员坠落水仓淹溺。野外勘查作业在水塘、河流等处取水,不慎或失足也有可能造成淹溺伤害。

1.15容器爆炸

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却水中断致使机体温度升高,或因安全阀、压力调节器等安全装置出现问题,从而造成空压机储气罐过压发生爆炸,危及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1.16其它伤害

如野外作业时食用了不能识别的动、植物,饮用了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和未经消毒处理的饮水等造成中毒;被毒蛇、毒虫和野兽咬伤等;以及受环境的影响造成摔伤、扭伤、踏空等也时有发生。

2 主要有害因素

2.1粉尘

主要产生于地质勘探作业中的凿岩、爆破等过程和实验测试。作业人员经常吸入超标准粉尘后,容易导致矽肺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威胁人的生命,需要采取降、防措施。

2.2噪声与振动

噪声主要来自于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产生噪声与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是柴油发电机和钻机。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妨碍作业人员辨认各种信号,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振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也可以间接作用于人体,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紊乱、血压升高以及各种振动病的产生,同时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2.3传染病

对野外勘探工作区的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安全情况了解、掌握不够,未对在疫源地区作业的人员接种疫苗,未对在传染病流行区作业的人员采取注射预防针剂或其它防疫措施,易导致相应区域内作业的人员患传染病等疾病。

2.4辐射

在高辐射地区进行野外勘探作业或所使用的放射源由于贮存、使用和管理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甚至造成死亡。

3 主要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因素

3.1山洪、滑坡、泥石流

由于突然降雨形成的山洪,可能冲垮钻探机场和营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作业场地周边有陡峭的山坡和陡坎、阶地,上游有松散岩土等堆积物,在遭遇暴雨的情况下,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另外,由于坑探开挖硐口等活动而开挖山体,加上雨水冲击,周边山体稳定性会发生改变,可能发主由体滑坡,因此需要采取防滑坡措施,在靠山体一侧修建挡土墙;对土层较厚及风化层较严重的地段加强支护;对严重危险地段进行削坡。并且在汛期,坑探作业中可能存在由于废石场选址不当、防洪设施和管理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导致泥石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破坏。

3.2雷电及不良气候

雷雨是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中经常遇到的突发性天气,常伴有雷电现象。雷电是一种高压电,雷击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顶,然后沿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面,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易遭雷击。人体若触及或接近遭雷击的物体,或者处在附近最高的位置,也可能遭雷击。雷雨时,在野外山顶作业的人员或钻塔往往是容易受到雷击伤害。

地质勘探工作属野外作业,野外工作期间可能会发生高温中暑、低温冻伤、暴雨等的伤害。不良气候主要有高气温、低气温危害。高温会引起中暑,低温会造成人体直接冻伤,且均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升高,诱发次生事故;在温度变化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热应力过大可导致材料变形或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形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发生事故;作业中使用的一些气体、液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可能增加其危险性,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强风、暴雨、大雾、大雪、冰雹等不良气候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作业人员安全。

3.3地震

地震属严重的自然灾害,震级较高时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毁。

由于地质勘探活动主要为野外作业,受气象环境、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因素及工程布置、工作方法、工作人员素质及身体健康状况、勘探区人类活动情况等人为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归纳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上几种类型,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贯穿于整个地质勘探活动中,直接威胁人员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只有科学、系统、全面地识别和分析勘探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才能揭示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有效地减少和控制事故的目的。

[1]覃家海.地质勘探安全规程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撑起不落的太阳——全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文集(2009)[C]//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3]罗云.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修订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P624

A

1004-5716(2016)07-0113-04

2015-07-17

施智权(1967-),男(汉族),浙江余姚人,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现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事故因素作业
学中文
解石三大因素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作业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