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西安翻译人才状况分析

2016-02-25 18:35陆五九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安一带一带一路

陆五九(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西安翻译人才状况分析

陆五九(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在“一带一路”的经济背景下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其目的是为西安相关外语院校以及与翻译有关的部门在制定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从业能力水平等方面提供一些资料,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使语言更好服务社会。

“一带一路”战略;需求;问题;解决方案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21

“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战略。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也涉及国家利益以及边疆安全。实施这一战略所产生的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必然会带来迫切的人才需求。因此解决“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人才短缺,是教育界契合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和责任。翻译人才的供给、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跨国合作的成与败。本文以西安多家翻译公司、外事活动主要承接单位、省翻译协会等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登门采访、电话采访、电邮咨询、邮寄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分析了西安翻译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西安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曾依据古亚欧大陆桥丝绸之路成为了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而今天,依托现代丝绸之路这条经济纽带,西安仍然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发展中,文化、商贸与沟通做出的贡献将日益重大。要和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翻译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现有的翻译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最近,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透露,目前我国拥有正式翻译在岗人员约6万人,然后根据目前经济与市场发展,市场对于翻译的需求约50万人,如此可见翻译人才缺口90%,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显而易见。据我们调查,西安市翻译人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下面这些方面。

1.复合型高水平翻译人才匮乏,翻译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西安翻译市场上,各个类型、各种档次的翻译从业人员人数不少,但翻译公司普遍是作坊式经营,规模很小,翻译人员的业务水平更是无法统一,普遍较差。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为数不多,其中可承接难度较大的翻译任务的高层次翻译人员更是屈指可数。我们看到,西安市不少旅游景点的英语译文都存在文法、词汇运用以及逻辑方面的错误,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译文的质量。

同时,很多错误观念,例如“学外语就是翻译”等还很普遍。大多数翻译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训练,知识结构单调,缺乏翻译经验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

2.翻译机构缺乏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发展,同时也对翻译人才有极大的需求。经济的腾飞、外贸的发展及市场的繁荣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行业,再加上认识上的误解,目前西安还是缺乏对于整体翻译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机制,没有行业的统一指导和管理,这也是目前翻译市场混乱、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3.对外翻译中语言文化意识淡薄和对接受者心理分析欠缺

翻译从业者跨文化交流意识淡漠,因而造成了译文可读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还要从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角度, 即译者的双语能力、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与翻译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翻译人才的现状引发的思考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语言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地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才是国内外各类交流有效进行的重要桥梁。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的背景下,全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综合型、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因而进一步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 提高翻译水平,适应市场的需求就显得尤为紧迫。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高校集中,理应为"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作为培养一线实践人才的主要力量,如何面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需要,怎样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西安高校的首要任务。

我们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西安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第一,确保在遵循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前提下,各院校需要加强翻译课程的科学设置; 不断完善翻译教师的知识结构; 加强翻译教材的科学编写等等,以更贴切“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使翻译人才符合需求规格。就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来看,目前翻译相关课程的设置因为考虑到翻译自身对于语言基础的要求,一般是从大三开始,导致学期短,课程设置也不够丰富。针对这一情况,办学力量足够的高校英语专业可以考虑在本科一年级就开设翻译基础课程,让翻译学习贯穿大学四年。同时,三年级时可以设立本科学习的翻译方向,让有余力的或是对英语翻译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选择。翻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授课方式必须灵活多样,在课堂的理论学习、模拟操练之外,学校和相关院系也应该积极为师生联系提供各种翻译观摩实践机会。

第二,优化高校外语结构。西安市高校外语院系开设语种数量少,语种类型单一,远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可以将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细化为旅游英语,商贸英语,企业英语,建筑英语等;二是开设多样化的二外语种或课程。“一带一路”涉及的语言有三十多种,除了俄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常见语种还有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等。

第三,重视翻译人才的质量,严格把关。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翻译活动的有效管理,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使得翻译者有规范可依。同时,加强翻译中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培养。要使翻译者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层面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读者的接受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国家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加上各类企业对外项目的不断拓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新的挑战,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变化,加强翻译人才培养,克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语言更好地服务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陆五九,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西安一带一带一路
西安2021
Oh 西安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