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库商道的阶段划分浅析万里茶道的兴衰

2016-02-25 18:35李现云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张家口0750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商道库伦张家口

李现云(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从张库商道的阶段划分浅析万里茶道的兴衰

李现云(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张家口 075000)

张库商道是万里茶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叶知秋,张库商道的兴衰折射出万里茶道的繁盛和衰败的演进。

张库商道;万里茶道;兴起;发展和繁荣;衰落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111

历史上著名的张库商道(张家口—库伦),即为万里茶道中的河北段。明末清初在中国北方逐渐形成了一条联通中、蒙、俄三国的重要商道,它以张家口为起点,经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到达俄罗斯的恰克图。19世纪上半叶,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兴盛,张库商道成为万里茶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于丰富中蒙俄各族人民的生活,加强人民之间的了解,维护地区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以茶叶贸易为主导的又一条极其重要的国际文化、商贸通道。

张家口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处,优越的交通和战略地位使张家口发展成为名震一时的北方“旱码头”。明清至民国年间,中外商旅从张家口北上,开辟了一条经张北、新宝拉格、苏尼特右旗、今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赛音山达,直到库伦的商贸之路,行程1400公里,清代延伸至恰克图,联通西伯利亚、海参崴和莫斯科,故有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的美誉。笔者拟将张库商道贸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而浅析万里茶道的兴衰。

第一阶段:(明末至1727年)

明王朝于1551年开办“贡市”,蒙汉双方开始在大境门外的正沟、西沟一带“以布帛易马”。隆庆议和(1571年)后,在宣府镇张家口堡设立“马市”,蒙汉贸易逐渐固定下来。清初建大境门,政府准山西八大皇商出张家口从事对蒙贸易。

1689年《尼布楚条约》中俄边境贸易合法化;1691年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允许汉民在理藩院统管下到后草地经商,张家口旅蒙业应运而生,张库大道初现雏形;1708年,清政府批准了俄方提出的伊尔库茨克—库伦—张家口贸易官道;1720年,理藩院议准内地商人可持执照前往喀尔喀、库伦进行贸易;为了对中俄贸易进行规范管理,1725年“信票”首先由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代发,后由察哈尔都统署代发,张库大道日渐繁盛。雍正年间张家口的商号已增加到90余家,乾隆后期约有190余家,至19世纪20年代时,达到230余家。万里茶道贸易逐渐兴起。

第二阶段:(1727年至1860年)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确定了恰克图---库伦---张家口---北京的贸易路线,这是一条比较便捷安全的路[1]。首次从条约的角度将恰克图设立为两国边境贸易的口岸,这既有益于中俄边境的稳定,又为张库商道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恰克图,对华毛皮贸易给俄商带来200%--300%的利润”,“海獭皮在勘察加售价为:一等每张60卢布,二等每张40卢布,三等每张25卢布。但是,同时期恰克图市场上的标价为90---100卢布,有的甚至高达140卢布”[2],可见恰克图贸易对俄商和沙皇俄国来讲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张家口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张家口买卖城可以说是中国对俄贸易的集中点,几乎全部俄国呢绒和各种绒布以及俄国出口的全部毛皮制品都是先运张家口买卖城的货栈,然后批发给下堡,最后再运到中国本土。”[3]19世纪初,茶叶逐渐成为中俄贸易的主要商品。1802-1807年,茶叶在中国对俄国贸易出口中占42.3%,1812-1820猛增至74.3%,1821-1830则占88.5%。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占到了95%以上,而被称为“东口”的张家口则成为中俄大宗茶叶贸易最重要的关口。专作砖茶贸易的大泉玉、祥发永、广全喜、恒隆广、大升玉、公合泉等商号每年运往库伦、恰克图、科布多等地的砖茶多达约40万箱[4]。当时的外国人评论“像张家口这种极为活跃的商业往来,甚至在中国本部也是罕见”[5]。

张家口对俄罗斯的茶叶交易量1841—1850年均270591普特(1普特等于16.38公斤)[6]。1852年由之前的每年不超过40000箱猛增到175000箱,贸易额达到1500万美元。在1820年后的近30年内,张家口关税达60561两白银,折121122银卢布[7]。张家口成为茶叶出口的重要中转站,这里成为由半发酵完成全发酵的休茶之地。发酵好的茶叶,按照每箱所装数量的不同分为三六茶、二七茶,然后由牛车、驼队经历茫茫草原戈壁,运往库伦、恰克图以及欧洲。英国人称张家口为“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和俄国对华贸易的锁钥。”张库商道俨然是万里茶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的促进了万里茶道的发展和繁盛。

这一阶段的中俄贸易基本上是互惠互利的双边贸易关系[8]。此时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清政府手里,清政府不仅运用恰克图贸易作为调整中俄关系的手段,而且俄国商人只能在恰克图或经清政府同意在北京进行少量贸易,俄商不能进入中国内地。形成了由中国晋商开辟的以陆路运输为主的西线商道:自福建、江西、湖南抵汉口,经河南、山西到张家口,转运至恰克图。

第三阶段:(1860年至1929年)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沙皇趁势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和《北京续增条款》,取消了经陆路来华俄商数目及所带货物多寡的限制。同治元年(1862年)、同治八年(1869年)中俄相继签订了《陆路通商章程》、《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天津作为俄商进出中国的正式口岸,俄商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商业活动,直接到内地茶叶产地加工和采购茶叶了,使得中国商人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和生机。免除俄商复进口税,不但国家损失了大量税收,而且给俄商降低了货物成本,使俄商在与中国商人的商业竞争中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中国商人的处境从此更加艰难。俄商利用免税特权和低廉的运输成本在南方直接从事茶叶采购和加工,形成了汉口—上海—天津—通州—张家口—恰克图的水陆并用运茶路线,谓之东线。至此俄商经天津运往恰克图的茶叶数量剧增,“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年)每年输入俄国的茶叶平均为8071880俄磅,到了同治六年(1867年)已增到8659501俄磅,30年时间,年增近600000俄磅。”[9]。这些数字的增长,则是清政府对俄商免征复进口税,俄商直接进入内地购茶的结果。由晋商开辟的西线商道开始衰落。“每年秋季来临,便有大批蒙古牧民拉着骆驼来到张家口,等候俄国商人到来,并受雇于他们”[10]。光绪年间,主管张家口关税的监督松宽向朝廷奏报:“张家口税务向以南茶并恰克图皮毛等货为出入大宗,次则进口牲口,均系内地商贾往来贩运,是以从前税课丰旺。及至俄国通商后,所有大宗茶货俱由俄国自行贩运,照章免税。内地商贾渐多歇业,因之每岁征额均属短绌”。

在蒙古地区贸易取消小本营生的限制,促使俄商将大量的俄制砖茶和货物销往蒙古地区。至光绪末年,俄商很快挤占了中国商人在蒙古地区的市场,加剧了俄国对蒙古地区的渗透和影响。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1904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茶叶大部由火车运至俄罗斯。此时俄国运茶路线为:汉口—上海—大连港或者海参崴—东清铁路转西伯利亚铁路或西伯利亚铁路—俄国。1912—1914经中东铁路每年出口的茶叶为300—400万普特,其中 65%是经东清铁路运输的[11],西线茶道进一步萎缩,万里茶道走向衰落。但随着京张铁路和京汉铁路的相继通车以及俄国国内革命的爆发,张家口的旅蒙业随之再次振兴。1918年张库公路的通车使得张库贸易迎来了又一个短暂辉煌的时期。1924年6月,在沙皇俄国不断地影响策动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库伦,改名乌兰巴托,取缔私营贸易,驱逐中国商人。“自从外蒙宣言独立以来……如果有货物运入库伦城时,无论箱包,一律要打开视察……尚若说明书上所载的数目和货物不能符合,便当货物价十倍处罚……至于课税之法,是以价格为标准,但是无论种类如何,一概由税吏随意评价……重重尅剥竟使汉商无力(利)可图”[12]。1927年,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将库伦的中国商店全部没收,长达三个世纪的张库商道贸易彻底中断。

注释:

[1]米振波,《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P15,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01

[2]、[3]孙守春,《早期恰克图贸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一文中引述福斯特和西林两位学者对恰克图贸易利润的描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10]刘振瑛,《品评张库大道》,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06, P285

[5]齐运东,《试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文化》,2014 年6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参见阿.科尔萨克《俄中贸易关系历史统计述评》,1857年,喀山,P330

[8]陶宗冶,《对张库商道历史划分的一点看法》,《张家口文化》2015年第2期,P14

[9]冀福俊,《清代山西商路交通及商业发展研究》,《山西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1]《吉林省志.对外贸易志》,《2011中国年鉴信息网》

[12]刘虎如,《外蒙古一瞥》,1927年版

猜你喜欢
商道库伦张家口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第8届“新智慧商道”落幕
明清陕藏商道研究
库伦兴源寺建筑及其文化蕴含
1806年,胎死腹中的中俄外交
商道 川商和闽商比较研究
收复张家口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