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部分学员发言

2016-02-25 02:05
杂技与魔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杂技理论艺术

研修班部分学员发言

我们的“成长之旅”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 申莉

“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的圆满成功与一部优秀艺术作品的呈现高度吻合:不妨把这次培训活动比拟为一部名为《成长之旅》的五幕作品:

第一幕:开

作品的策划者和制作者——中国杂技家协会及其研究部,为促进杂技理论建设,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关节,进行整体培训设计。上海市杂技家协会、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作为制作者,从接待细节到整体统筹,给予了活动充分而贴心的保障。这些用心的“创作”成就了《成长之旅》的“精品”品质。

第二幕:专

老师专:无论是具有学术气息的文艺理论研究、杂技理论解读,还是具有实战气质的人才培养梳理、市场经营分析、创作修为思考,老师们将丰富的积累进行了鲜活生动、充分实在的传授。

学员专:无论是领导前辈、还是一线晚辈,无论是业界内外、还是专家学者,大家都放下身份和身段,以学生的身份和态度,虔诚学习、自由交流。

演出专:无论是历经品牌沉淀的《时空之旅》,还是杂技学员的汇报表演,抑或成年演员的休闲、旅游演出,都从各自的层面将杂技精神进行了专业的演绎。

第三幕:高

边发吉主席提示我们牢牢把握后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特点,创造追求文艺的终极之美。张红副主席通过详实数据的分析,透视杂技业态与人才教育的态势与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规范中层行为和促进个体科学发展的建议。俞亦纲副主席归纳了国内外市场的构成,分析了服务目标、模式转变和科技引入等问题。李西宁副主席从案例剖析入手,深度解读了杂技艺术创作的融合创新与多元表达,揭示了杂技创作文化内涵的恰当表达。

徐粤春老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演进、传播与发展,总结了当代中国艺术特点,归纳了“四真”与“四假”的创作取向。冯双白老师在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释艺术创作的最根本任务是创造熟悉的陌生感,艺术形象与技术的辩证关系。这些既是问题也是建议,既是理论也是标准。周大明老师将艺术学视野下的杂技轮廓鲜明勾勒,带领大家经历了一次艺术之美的洗礼。

第四幕:思

五天里,大家的交流思考形成了对杂技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新认识。杂技演员的潜力、杂技艺术的张力都为杂技理论研究架构起广阔的空间。杂技艺术理论研究者应像杂技艺术家一样,具有深厚的文艺情怀、敏感的情愫触角、深邃的理论思维、广博的艺术视野和强大的创造能力,用热情和理智去塑造理论作品。

第五幕:感

《成长之旅》中学员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感受最深刻的体验者:

专家共鸣引发对行业脉搏与危机的感知;

观摩震撼引发对杂技魅力与进取的感叹;

同学碰撞引发对视角多元与层次的感触;

知识交互引发对理论建设与发展的感悟;

单位派遣引发对殷切期望与支持的感激;

情谊沉淀引发对缘分珍视与升华的感怀;

术业传授引发对恩师崇高与伟大的感恩。

创作节奏上的“休止”在于进行短暂的停顿,为走向巅峰做好沉淀。培训班的结束,对《成长之旅》而言就是一个休止符:尽管帷幕落下,但故事还将继续。我们将继续经历对杂技理论更加深入的研究沉淀,为杂技“智慧之花”的争奇斗艳和芬芳满园而精耕细作。

立时代潮头,做理论深思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吴璇

22岁时,我从哈师大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杂技团,在那度过二十载的春夏秋冬,也种下了永生相连的杂技情结。2006年,我调到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工作。2014年来到现单位工作。这次参加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体会,我总结为4方面共32字。

一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高研班有来自16个省27个单位的30名学员,汇集在上海这个文化辐辏之地,也是杂技文化高地。其中大部分为金菊奖获得者、各省文联文艺奖获得者、区域杂技理论获得者,有专门从事杂技艺术研究人员,也有杂技院团、学校一线经营者、管理者、教育者,所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感谢主办方让我们有了近距离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是:“大师真言,醍醐灌顶”。

这届高研班,号称杂技“黄埔一期”,五天七节课,授课教师阵容超级豪华,第一天听边发吉主席讲课,我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一茶,一汗巾,一气呵成;无稿,无空话,无暇溜号。腹笥丰瞻,博闻强识,如数家珍,妙语连珠。这些感受在接下来的张红副主席、俞亦纲副主席、李西宁副主席、周大明老师等各位老师身上得到不断地验证和强化。尤其是他们思想的多维,见解的深邃,辅以至关宝贵的鲜活实战经验和案例,以层层解析、参照对比、交互对话等方式厘清了当今杂技现实发展态势和问题,找到了杂技“以技巧立其骨,以文化养其气”的落脚点,让我们受益非浅,真的是一次“提认识、开眼界、启深思”的思想认识的特别之旅。

三是:“格局视野,转变创新”。

高研班上收获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巨大了,简直不胜枚举,像格局、视野、观念、思维、创新、见识、新马戏、运营模式、大狂欢大审美时代、发展文化产业十六大要素、从技到艺……这既是杂技未来要做大做强极需关注的重要语汇,也是几位教师自身展现出来的实践真知。

这次俞总将《时空之旅》《阳光·梦》等剧目悉数展现给我们,不掖不藏,这是格局;将杂技与市场、时代精神同步,与地域文化链接,与姊妹艺术融合,这是视野;明确杂技生存最高宗旨是观众,这是转变;定位新兴杂技主体进行创作,这是创新……这些信息和观念为我们进行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扩张了极大的理论探索空间,这也是此次高研班我们收获的无价之宝。

四是:“跨界融合,文化为魂”。

关于跨界融合,冯双白、李西宁老师都讲了许多,我不再赘述。文化是民族之根,文化是民族之魂。我还想从个人工作角度再次呼吁,拥有3600多年历史的杂技,毋庸置疑乃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还应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呈现热度之机,加强对杂技资源的收集整理,建立我们杂技数据库,努力申报更多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利用政府扶持发展和传播我们的杂技文化。像黑龙江有世居较少(30万人口)少数民族7个,赫哲族是我省独有民族(人口有5354人),拥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习总书记前一段视察黑龙江还到八岔伊玛堪传习所听了伊玛堪。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这些文化元素也可以成为杂技跨界融合的资源,据我所知黑龙江省杂技团就已将赫哲族伊玛堪引入杂技晚会当中,以期同蒙其利。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我们理论工作者也应学习杂技人的献身精神,秉承交流、合作、发展、共赢的观念,立时代之潮头,通历史之变化,发理论之先声,促杂技之繁荣!

10年迈步从头越

福建省杂技团 林宏伟

十年前,中国杂协带给我一个在北京师范大学杂技编导班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我在单位开始从事杂技文字工作,十年后,还是中国杂协给了我又一次学习的机会,聆听来自文艺理论界和杂技界的7位专家、名师授课,与学员们沟通、交流、学习提高。

边发吉主席的授课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入到艺术创作的激情氛围中,让我们了解了所处的历史时代,了解人的艺术需求,点拨我们如何深入把握创作的规律、创新创作手法。

徐粤春老师所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唯物辩证”和“实现了根据中国国情演变的本土化发展进步”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我们总认为“哲学”和“主义”之类的离我们比较远,但听完他的讲座之后,我觉得我们从事杂技理论的人,确实要有更为清晣的理论认识。如老师跟我们说的“文艺不从属于政治,但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的文艺”和“文艺创作导向的四真与四假”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教益。

张红老师的讲课贯穿了“敞开心扉讲真话、打开视野办实事、放开姿态谋合作”的理念。她所提出的“构建完善杂技教育体系,规范教学和加强行业内外、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的政策建议和指导意见”让我们很有共鸣。确实理论资源并非完全没有,而是太少沟通、交流,我觉得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我从冯双白老师那里记住了一些很受启发的话:“艺术创作的最根本和最高任务是创作熟悉的陌生感”“制造和打破艺术期待是艺术编导最重要的任务”“演员表演的升华途径之一在于跳出本体训练之外,进行身体质感的转变训练”这些方法和创作规律都可以运用在实际的操作中。

周大明老师告知我们当下杂技理论的情况和地位,让我们对自己有更高要求。为我们梳理了杂技以及姐妹艺术的起源、关联,让我明白了杂技借助于其他艺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俞亦纲老师在课堂上对“国内外杂技马戏演艺市场”做了独到的分析和阐述,介绍了“以资本为基础的项目类杂技演艺新主体”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俞亦纲老师和张红老师共有的观点“运营模式转变:由分散割据,大而全小而全,转变为以发挥优势资源为主的产业社会化分工合作”,给了我们在杂技产业运作方面一个很有意义的指向。

李西宁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她所创作的杂技、舞蹈作品的视频材料。她给我们讲述高质量、高水准的作品创作案例,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处理细节的经验,通过自己的作品给同学们授课,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

我们观看了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杂技晚会《SPIRAL——炫》《欢乐马戏》专场和《阳光·梦——多媒体杂技报告剧》,从中感受到了杂技艺术的魅力。

在学员交流会上,大家以各自岗位上的工作经验,交流所知、所想,获得了很多珍贵信息和建议。

高研班七天的时光已印刻在我们的回忆里。

秉承坚忍不拔的匠心精神,为杂技蓬勃发展继续做实事

甘肃省杂技团 许蕊

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举办,我能够有幸参加,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激。感谢中国杂技家协会为我们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感谢俞亦纲副主席为我们安排了4次现场观看精品杂技演出和参观现代马戏大篷所付出的操劳;感谢来自全国杂技界的同学们,在珍贵的学习时间里,大家敞开心扉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激发了学习工作的动力,还播种了深厚的友谊。

一周充实的学习生活,我内心经历了3个阶段,从报到时的兴奋,到接受大量高端的理论知识、观看4场杂技演出后感到的差距;直到最后一节课,李西宁副主席用她的艺术生涯和作品为我们娓娓道来时的拨云见日,又回到了初始的兴奋。

我10岁开始接受杂技艺术,在和杂技朝夕相处的28年里,“她”与我、我与“她”,酸甜苦辣,留下了印记。“她”给予我最深的感受,还是挑战人体极限那坚忍不拔、滴水穿石、拼搏进取的拼搏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开班第一课由边发吉主席为我们讲授《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从4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发展的脉络,艺术创作的规律,鼓励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作品;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徐粤春副主任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唯物辩证等方面,为我们在文艺创作时如何做好去“假”存“真”展开了论述;张红副主席的《透视杂技行业人才需求,反思杂技专业人才培养》讲出了目前杂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也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让我们知道了杂技高等教育将不再是杂技人的梦;冯双白主席的讲述的创作要点让我们收获颇多,留给了我们颇多的思考;周大明老师的《艺术学视野下的杂技艺术》概述了杂技本体与舞蹈、戏曲姊妹艺术的亲缘关系,让我们在寻求杂技创作和进行理论研究时找到了方法;俞亦纲副主席用成功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项目定位、资本运作和新马戏的概念,使我们脑洞大开;李西宁副主席在《杂技创新与多元表达》论述中,用30余个作品视频,给我们呈现了跨界融合与恰当表达赋予杂技的艺术美。

我们要悟其精髓,学以致用;我们要吸收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杂技人的文化功底、学养,努力成为文武双全的艺术家;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静下心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继续秉承杂技人坚忍不拔、滴水穿石、拼搏进取的匠心精神,精益求精创作有深度、有广度、有价值的杂技理论作品和有内涵、有高度、有意蕴的杂技优秀作品,以优异的成绩为杂技发展继续做实事。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文艺院团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依然等待解决。但是我们应该有决心、有信心,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拼搏进取。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做好深化改革的工作,在不断追求完美中走近完美。

杂技结硕果,理论要创新

广西博物馆 罗征

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在上海成功举办,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优秀杂技理论工作者,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

一、举办高研班是杂技事业发展的“及时雨”

杂技事业需要理论支撑。杂技起源早,艺术成熟却晚;演出效果好,社会地位却低;国际创收多,政府支持却少。这一切部分是源于杂技理论与学科缺乏。所以,杂技事业发展需要理论支撑。

杂技从业者需要理论解惑。杂技演员往往有技艺而缺理论,缺理论而视野窄,视野窄而发展难。所以,杂技从业者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理论解惑。

杂技理论工作者需要理论武装。杂技理论工作者多缺乏真实体验、缺乏眼界开拓、缺乏明确任务,缺乏形成合力。所以,杂技理论工作者需要武装自我更好的为杂技实践服务。

二、参加高研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干货”

收获一:全面详实的课程安排,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杂技理论知识。本次“高研班”的课程,从宏观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代创作》《高举精神旗帜,担当历史使命》《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到微观杂技的《杂技创新与多元表达》《透视杂技行业人才需求,反思杂技专业人才培养》《对中国杂技演艺业发展状态的观察与思考》等,让我们每个学员得到了很好的理论提升和思想充电。

收获二:多类型演出观摩与实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从组织观摩传统品牌杂技《时空之旅》《欢乐马戏》、杂技主题晚会《炫》,到观摩马戏学校的杂技汇报剧《阳光·梦》,再到考察现代马戏大篷,一系列的杂技实践的实地考察,不断进入、校正和冲击学员们的杂技认知与思考。

收获三:全天候的共同食宿学,进一步促进了学员间相互认识并加深友谊。本届高研班将分散全国的优秀杂技理论工作者们集中在一起,使原本个自为战、自我理解、重复研究的分散资源,整合成有人交流、有人借鉴、有人分享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形成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杂技理论研究发展使命的强大力量。

三、沉淀与思辩

建立杂技院团评星定级制度是杂技院团不受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影响的保障。由于目前杂技行业缺乏规范与准则, 杂技发展中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行为时有发生。中国杂协作为全国性行业协会,可以担负起规范杂技市场之重任,制定全国杂技院团甚至杂技资源等评星定级制度,规范杂技市场的有序竞争,形成多档次、多价位、多选择的共生共存的杂技供需环境,建立起按级定价、按需选择、按质付费的市场准则,杂技品牌建设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杂技市场合理化竞争机制才建立起来。

建立杂技学并推动杂技高等教育常态化是保证杂技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任务和使命。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内容与形式来推进杂技艺术发展,只能称之为“术”,而更重要的是解决“道”的问题。很多不是杂技科班出身,却成为当今栋梁的跨界发展成功案例是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的,如何让这种偶发现象成为常态化、持续化,就要求建立杂技学并使之形成杂技高等教育常态化。这是解决杂技人才高层次、系统化培养和杂技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充分发挥中国杂技理论专家委员会作用是加强推动杂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杂技理论专家的作用决不仅是当几次理论评委、发几篇应景文章,杂技事业需要整体包装和系统宣传,要通过专家研究理论、更新理念、设计杂技发展项目、制定行业准则,并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对杂技行业进行整体包装与宣传,不断提升中国杂技在政府、在社会、在全世界的影响和价值。

从大时代、大战略的角度振兴杂技理论研究事业

大连市艺术研究所 尹力

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成为这届黄浦江边的杂技理论“黄埔一期”学员。这次高研班是我们理论充电、思想升华,认清杂技工作者责任、使命、担当的难得机会,大家收获颇丰。这一周的学习令我产生很多感触和思考想与大家分享。特别是我感到高研班设计的专家授课、演出观摩、大篷考察等研修内容都在向我们透露和传递着一个信息——时代的变化,促使我们思考杂技应该如何应对当下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出颜色、舞出风采。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首先,这是中国杂协自1981年成立至今举办的首次专业理论培训,理论建设已经成为当下杂技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如果我们放眼国际世界,这是握手的时代,一个握手求发展的时代;这是敞开的时代,一个敞开心胸迎机遇的时代。这也是我聆听专家授课并观看了上海四台杂技演出后最直接的感受。

因此,不妨回顾这次高研班的课程。研修伊始,边发吉老师就从一个人类所处时代与文化发展的角度,给予了我们一个大文化、大艺术视野;张红老师以详实的数据和分析令我们对当下杂技教育的现状和开放、合作的未来院团发展趋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周大明老师则以艺术学的视野从艺术的起源一路讲到杂技剧,使我们不仅于历史中纵向审视杂技发展,更将杂技置身于人类艺术中进行横向比较;而俞亦纲老师结合上海实际从杂技演艺业的角度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干货”;李西宁老师更针对当下杂技创作的焦点、热点问题与我们真诚分享探讨。这些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杂技的方方面面,触摸到中国杂技的时代气息。

我本人于2006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大连杂技团,参与到一部中法合作的现代歌剧《猴·西游记》的创作中。我被杂技深深吸引,从此深入杂技,参与了大连杂技团的杂技版《胡桃夹子》和杂技悲剧《霸王别姬》的创作,参与了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杂技报告)》和课题《杂技主题晚会研究》等研究工作。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谈到“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长期关注杂技剧,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晚会式和剧目式大型杂技作品,但是近年却很难见到《天鹅湖》那样令人震撼的作品。原因何在?杂技的本体是技术技巧,但当下许多杂技剧的本体语言却并非杂技,我想这正是本次高研班几位老师提到“新马戏”,建议我们关注“新马戏”的原因所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杂技语言演剧的创作和研究方向。

从杂技理论研究的角度,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站在这个大时代的高度去融入这个时代的艺术,以大战略的角度去振兴杂技理论研究事业。虽然我们各位学员从事的领域和岗位不尽相同,但这次“首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强调了我们作为“杂技专业理论研究者”的第二个身份,我们应该学以致用,勤出成果。目前许多有志于从事杂技理论的人员都面临着缺少相关研究书籍、查阅不到有效资料的困境,杂技固定场地演出和节赛的形式也令杂技作品较少进入剧场院线流动从而难以大量进入研究者视野,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各自的工作领域去补充、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首届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认为当下振兴和发展杂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是“积累”,让我们力所能及地写出杂技的点滴,分享各自的思考,丰富杂技的资料库,从而让后来者便捷、有效地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未来,当我们积累了丰厚和优秀的成果,建立并细分了学科,相信杂技理论研究将走入“高原”,走向“高峰”。

猜你喜欢
杂技理论艺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纸的艺术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