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似水年华北上的陈果不灵了?

2016-02-25 10:24刘倩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果购票情人节

刘倩

香港导演陈果的招牌怕是要倒了。提起《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这些影片都是香港独立电影的代表作,陈果也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文艺片,在银幕上建构起一幕幕香港回归的特定历史。从《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到当下情人节档上映的《谋杀似水年华》,陈果的风格开始飘忽不定,从血腥暴力到悬疑爱情,导演个性凸显却让人感觉表达混乱,甚至出现观影上的生理不适。尤其是《谋杀似水年华》以一种商业片的姿态得以在内地公映,爱情片以悬疑惊悚的形式进行表达,又有节奏性掺入已故粤语歌手的怀旧歌曲贯穿全片,给人一种分裂的混乱感。陈果的招牌,还能相信吗?

尽管《谋杀似水年华》首日票房远远不及同档期的《奔爱》,但在情人节当天本刊记者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现象:记者随意打开了所在城市南宁的某购票APP,发现许多影院都将该片排在了座位很少的VIP厅(大沙发的雅座),而购票APP显示这些厅的购票上座率其实还挺高。好吧,影院确信这样一部不欢快的爱情片适合情侣庆祝节日吗?不过Angelababy和阮经天激情相拥的海报,还挺能唬人。

跟着影片的节奏进入,你会发现拍摄方式竟然是以一种悬疑惊悚片的姿态进行的,不知道原本要来“过节”的情侣们是怎样的感受,光线阴暗的影调十分压抑,影片的空气中处处预示出一种不安感,所期盼的爱情呢?迟迟不见踪影。不光丝毫没有浪漫因素,还处处充满惊吓。影片伊始就有凶杀案惊悚画面展现,凶手是谁?“吓人”仿佛作为一种不安分子成了导演的爱宠,影片也就一直贯穿着寻找凶手的悬疑气氛。直到影片结束,才知道原来该片也有还魂的“鬼”因素。如此费脑费神费心,又让人觉得被欺骗感情的片子,在情人节档上映首先就不合时宜,其次除了阮经天和Anglababy的明星效应之外,这种讲故事的类型并没有什么商业性可言,首日930万的票房足以说明陈果的北上商业转型以失败告终。

拍香港电影时期的陈果,很擅长拍一些边缘的青春热血,他以往的每部作品里都有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边缘人物,这次的男主角秋收从背景上来说也是一个边缘小人物,可在剧情里的表达却活脱脱成为了一个情圣……他的自我意识、存在感、复仇以及生存之道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只有一点是被反反复复提及的,他爱女主角。可是这种爱又是被生硬表达出来的,那些在墙壁上刻满爱人的名字,其实是一个很烂俗的梗 ,如果眼泪和那场用大头照景别呈现出的疑似激情戏的亲吻场景,就能说明爱得铭心刻骨,那么有一种银幕上的爱叫做:观众无法入戏。

电影里还致敬了许多,电视剧《101次求婚》、张国荣、陈百强等的歌曲也在全片完成了大串烧,大量的悬疑惊悚里也夹杂着一些回忆往事的青春画面,但大多是无聊的,男女主角跑进废弃厂房,男主角做金鸡独立的姿势站在高处给女主角画画,这样的场景似乎毫无意义,关于男女主角的相爱,也改编得十分奇怪,女主角去男主角的小卖店买了一包卫生巾,女主角对男主角就萌生了暧昧情愫?陈果对内地人青春的想象让人咋舌。

《谋杀似水年华》并非是陈果的故事原创,而是改编自蔡骏的同名小说,一位看过原著的观众如此评价该片:“我要感谢我看过原著,不然我一定看不懂这个电影。整个电影就好像是导演拿着小说在那儿瞎翻,翻到哪儿就拍哪儿,搞得整个电影前言不搭后语”。原著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是非常复杂的,男主不仅爱女主,同时也恨女主,这种爱恨交织产生的纠结和人生抉择是爱情的精彩之处,小说里男主角的悲惨人生给了他太多必须有的情感,这也是可供探讨的人性内涵所在。电影里的男主成了情圣,男女主角之间没有误会也没有恨,成了无故就萌生爱情、坚定爱情、捍卫爱情的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故事。

挺好的一部小说到了陈果这里,被改编成具有满满主角光环的缺乏逻辑感的故事。男主角的复仇计划并没有造成悲剧,本来快要和别的男人结婚的女主角也依然爱着男主角,结束的画面定格在两人隔着监狱的探监玻璃互表忠心,意表生活还是可以美好地继续,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光环,真的不敢相信是出自陈果之手,这样的陈果,真是不灵了。

猜你喜欢
陈果购票情人节
A Two-limb Explanation for the Optical-to-infrared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the Hot Jupiter HAT-P-32Ab
不同的购票方法
Drop impact on substrates with heterogeneous stiffness
陈果和他的树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列车
小小情人节
与冰淇淋相约在夏日
情人节的悠长假期
情人节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