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2016-02-27 07:57张伟锋
行政科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心理健康

张伟锋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张伟锋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为适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需求,有必要分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供需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提出“做中学”的“嵌入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师资。

供给侧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心理学专业(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因此,为适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需求,有必要对现有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建立重视实训实习、坚持“做中学”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这些需求,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操作性实践能力的内涵,探索这种能力的培养模式,是心理学专业(师范类)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应在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以提升培养心理学专业学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的水平。

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供需矛盾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紧接着,河南省教育厅于2013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476号)。两个文件明确要求中小学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体教师都要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各学科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适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表率榜样的作用,建立和维护相互尊重、平等、友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团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体训练、社会实践锻炼、班主任班级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借助网络公众平台、实体宣传栏、校园广播、手机报等媒介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个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个课时。在专业教师的配备方面,应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要在2015年6月底之前至少配备1名(规模较大的学校应配备2名以上)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尽可能地扩大专职教师比例。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兼职教师必须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专职教师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规划,两年内配备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与班主任同等的待遇[1]。2015年9月,教育部认定并命名205所中小学校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事实上,在教育均衡创建过程中,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心理辅导教室,但因专业教师缺乏,真正开展活动的不多。

自2003年1月18日当时的劳动部推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来,全国参加培训、鉴定以及报考咨询师的人数逐年增加,心理咨询师现已成为人社部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排名前三位的行业。然而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想找到对口的工作却相对困难,原因之一是尽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管理部门每年给学校的教师编制却很少。另外,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也往往不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

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能力需求的分析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476号)文件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应以学生体验为主,包括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情境角色模拟、主题讲座、游戏治疗、校园情景剧等,将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控制力的同时,有效预防并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并针对严重心理障碍的产生和恶化积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应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针对个体或团体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降低严重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

为了培养出适应以上需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需要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增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培养学生具备心理测评与诊断、设计心理活动课程、建立心理档案、沙盘游戏治疗、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咨询与辅导,以及对严重问题进行心理治疗的能力。同时,心理学专业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同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教育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一)心理测量与诊断能力

心理测量学是学生进行心理诊断的时候要使用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形成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变态心理学是学习心理诊断学和开展治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的关键症状并找到其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科学归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科学的治疗方法。学生要对测量的基本知识,如对测量工具的编制程序、测量工具的使用程序等有一定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研究和心理诊断,并根据对各种心理疾病基本症状的了解,对某种心理问题或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二)心理档案建立能力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既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首要工作,也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学生入校前期,学校需要通过了解该批次新生的整体心理状态及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来确定学生是否适合入校学习,确保后期心理教育的适用性。教师不能通过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在行为表现去推测他们的心理状况,而是要用科学准确的档案搜集管理办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实,以学生的心理档案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实处。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基本情况,包括个人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水平、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及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等;二是学生的个人能力状况,包括智力总体水平及特点、智力优势倾向、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能力倾向、发散思维能力及创造等;三是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包括性格特质、气质类型、品质、品德、兴趣、态度、人际关系等;四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水平鉴定、心理问题程度、有无心理辅导经历、家族精神病史等;五是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包括既往学习水平、学习动机、意志、学习技巧、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学习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等;六是对学生的兴趣指导(职业规划),包括特长、爱好、社会支持力量等。通过搜集这些资料,有利于教师多维度地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行为状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横向及纵向的观察和指导。

(三)团体心理辅导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同学,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要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以体验、感受、领悟的形式提高心理应对的能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包括团体的人员构成、组织、过程,团体辅导的程序和结果评价。

(四)沙盘游戏治疗能力

沙盘游戏治疗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基础,通过无意识的过程,运用玩具、沙箱等有形之物,用象征、意象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无意识世界,非常适合运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沙盘游戏疗法以游戏的形式和儿童互动为特点,它能迅速拉近师生关系,减少治疗中的阻抗。在这个自由与受到保护的空间里,学生通过自由联想、象征、隐喻的方式再现出与真实生活一致的“问题模式”或创伤体验,在抚触沙子的同时宣泄出内隐的、受压抑的复杂情感,从而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沙盘游戏治疗的实践,我们发现沙盘游戏是儿童心理创伤愈合与转化的强有力的媒介,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较容易掌握的技能之一[2]。

(五)素质拓展训练能力

素质拓展活动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以体验为主,强调“做中学”,通常它不比赛,而是按照体验—分享—整合—应用这一迁移过程而展开。作为学习的过程,素质拓展培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它始终坚持以学生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作为考量标准,一方面授予学生所需的知识理念,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绪、社交、精神、兴趣特长的同步发展,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六)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

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是以个体为工作对象,运用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通过言语交谈、共情等切实有效的改变心智的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伦理道德,使其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而具体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中小学生成长[3]。

(七)心理治疗能力

心理治疗能力是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的深化和延伸,主要功能是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心理学专业教师应根据各种经典的心理治疗理论和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开展工作,在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行为主义的治疗理论、家庭治疗的理论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治疗理论倾向。心理治疗能力在中小学心理健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识别和适时的转诊方面。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的培养模式

根据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能力的需求,心理学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训练的模式,建立一套新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式。为此,我们构建了“嵌入式全程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感受性,并加速内化,把这些知识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践结合起来。此模式可以完善学生对心理咨询实践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以及心理咨询实际操作的能力,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嵌入式全程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为: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学校聘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方向,引领他们建立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理念;第二至五学期,让学生进入中小学现场观摩、体验、参与,全真模拟,逐步深入见习;第六学期,学生全部实习锻炼,在前期见习的基础上走上中小学讲台,在指导教师的督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第七学期,学生返校,针对在第六学期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第八学期顶岗实习,此时,学生已经基本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需求,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学促做、以做促学,有效避免了第七学期出现的问题。嵌入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自知不足的实践平台,以及充足的反思时间和修正、提高的机会。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有限而滞后的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应现实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为学习增加了趣味性、冒险性,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幅提升。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实践效果不断调整、完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形式。

(二)双导师制

学生入学后,学校聘请大学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两个导师,实行双导师结合制。校内根据学生意愿和教师的情况,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师生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全程服务,小组内年级搭配,学生互帮互助,定期研修讨论。根据心理学专业教师的个人专长和前期小组经验搭建合作学习小组,并逐步扩大到全体师生,改变原有的本科生只依靠辅导员管理而和专业教师相脱离的现象。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和实践中,教师则引导学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加强师生合作,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合作性,实现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中小学接受职业素养的熏陶、校内校外双导师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这些都会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只有校内导师的指导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题目,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4]。学生在完成研究专题的过程中,资料搜集、分类整理、分析判断、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等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这种学习形态的关键是强化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层级体系,系统地建立起基础学科的知识结构,为下一步进行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学习以及开展心理学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行动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改良传统教与学的单一授课模式,建立师生相互尊重、民主、互助、教学相长的合作模式,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教学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密切契合市场需求,将单一的学校教育融入到多元的市场环境中。师生、生生、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开展多方向的科研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及时协助他们克服出现的困难,成为学生个体和合作团队、校园和社会、项目和市场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必须深入基层,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多种方式争取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寻找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为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提供通行证。

(四)开放式的实验实践教学

心理测评实验室、沙盘游戏治疗实验室、团体辅导教室等应对教师和学生开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要求即可办理使用手续。开放的实验室,尤其是和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实训室,对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来说至关重要,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训室进行模拟演练,可以为以后进入中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改革现有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建立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心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效缩短新教师入职的适应期,促进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1999-08-13)[2016-06-12].http://www. haedu.gov.cn/2013/06/13/1371088891702.html.

[2]王慧,李春苗.沙盘游戏疗法研究综述[J].校园心理,2016(1):39-41.

[3]刘学兰,吴发科.心理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J].2003(3):44-47.

[4]唐彤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98-199.

责任编辑 郭华敏

G443

A

2095-7017(2016)12-0054-05

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16-jsjylx-059)

张伟锋(1979—),男,河南鄢陵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心理学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