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吴田山矿区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调研

2016-02-27 18:35郑燕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对策

郑燕清

摘要:长泰建县于公元955年,是“千年古县、状元故里”;地处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结合部,素有“闽南宝地”之称。长泰“七山一水二分田”,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64.5%,居全省前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长泰县政府全力塑造以“田园风光、生态之城”为品牌的城市形象,业已成为漳州地区及至全国“生态都市”的典范。近年来,由于工业开发、矿山开采、植被破坏等,水土流失现象及产生的问题在我县部分地区开始表现出来,人地矛盾日益激化。本文分析水土流失吴田山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对策

一、长泰县水土流失现状

长泰县共有土地面积912.67km2,水土流失现象在全县范围内呈现分散、大范围、小规模发生的特点。主要发生在北部和东部山区,及南部工业区,以吴田山矿区及附近区域和兴泰开发区、官山工业区最为严重。至2012年,水土流失面积为105.70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6%,已成为我县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与把我县定位为厦漳泉生态核心区形成格格不入的局面,对外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2000年至2014年,经过多年国土整治,水土流失现象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流失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仍然较为严重。

二、吴田山矿区水土流失探究

1.吴田山矿区水土流失现状

吴田山矿区以采石业为主(主要石材为花岗岩),面积约6000亩,约占全县矿区的80%,整个矿区及附近区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是长泰县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对当地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严重影响。如今,该区域地表裸露、植被砍伐殆尽,到处机器轰鸣、烟尘满天,整座山上光秃秃的一片,山体上的植被被刨开,采矿产生泥沙和废弃碎石滑下农田中,已不能再种植任何作物。24小时作业的重型机械产生的噪音也强烈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每当大雨侵袭,地表汇流的水体携带大量泥沙而下,不时有碎石滚落,山体满目疮痍。风景秀丽的闽南第一峰吴田山被采石业“剃”成了“秃顶”。

2.矿区水土流失成因探究

(1)開山采石,植被破坏

由于无序且过度的采石活动导致表土大量剥离并裸露于地表,产生大量废石渣,植被损失殆尽,加之道路交通碾压等原因,导致吴田山山体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

(2)矿区坡度大,多暴雨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山区降水多且多暴雨,加之矿区植被破坏严重,表土疏松、裸露,一旦遇到强降水,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快,流量大,流速急,水流搬运能力极强,夹带大量泥沙碎石而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3)矿企偏重效益,忽视环保

企业大多数并不按照依法设计的地点采石、取土和弃渣,对开采破坏的地表环境也不愿花费成本进行恢复。当地政府和群众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对此也不加以干涉,致使随意弃渣,破坏植被,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

(4)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吴田山林区成分结构失调,巨尾桉种植面积大,这类用材林生长周期短,林木砍伐频繁,加上种植抚育方式不合理,即使林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能力并不理想,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库、河床等严重淤积,防洪、泄洪功能降低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活盘水库、江新水库、红岩水库、东峰水库严重淤积,淤积量约达300—500万立方米,死库容增加,降低了水库调节洪水能力。龙津溪、马洋溪河床也不同程度受到淤积,极大影响了泄洪能力,加大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水资源流失、水质变差

由于矿区水土流失,加之林分结构不合理,巨尾桉面积过大(据了解有50万亩左右),森林涵养水分功能低下,调节地表径流能力下降,水资源大量流失,从而造成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并使溪水水质变坏,空气变差,马洋溪溪水遇雨天就变红等,对长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土地生产力下降,产出率低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土壤和水分,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收成减少,有的农田甚至被泥沙覆盖,完全失去耕作能力,破坏耕地资源,降低农民收入。

三、防治矿区水土流失的建议

1.政府加强监管

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起主导作用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执法的力度,主要做到:①限制矿区开采活动,关闭或整顿矿企;②所有生产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并严格执行,做到从源头上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③采取行政手段真正做到禁止种植巨尾桉,严格限制采伐面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种植生态林和水源涵养林。

2.造林绿化,恢复地表

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进行地表恢复,造林绿化是主要措施。对已破坏地区及时造林种草绿化,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3.治理因水土流失产生的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

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流、水库淤积,水质变差,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治理矿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应截断这些连锁反应,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例如:①建设拦沙坝;②兴修排水系统;③对淤积严重的河流、水库等进行清淤。

4.加大宣传力度

水土流失根源于利益驱动,并与矿企、当地居民等环保意识薄弱有关。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