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古诗词有效性教学

2016-02-27 01:52成绍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拓展朗读赏析

成绍芳

摘要: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经过精选的,代表了古诗词的最好成就。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赏、析的方式,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朗读;拓展;赏析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语文中,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是必考的题型之一,而且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也是拉大考试分数的试题。在高考中由于古诗词的考查,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要考到哪位作者,更不知道要考到哪首诗词。真正的体现学在课堂,考在课外。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试题会感到有些紧张,有些不知所措。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完成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的教学任务,更要让学生泛读精品古诗词,培养并掌握鉴赏与解析古诗词的能力与技巧。

一、诵读精品,读懂诗意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有很大的差别,读懂古诗词难度较大,原因是古诗词文字简练,意象丰富,内容充实,大多数诗词中运用到借物、借景、借事,来抒发表达多变的思想情怀。而诵读则是进入作者思想、融入诗词的最佳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古诗词时,我让学生模仿电影、电视里面出现的古代学生读书的模样,学生们摇头晃脑,大声的诵读,教室里看似一片混乱,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渐渐的融入到诗词中,在学生的脑海里,会出现与诗词相关的信息,如诗词中描写的人、物、景、事。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对于诗词中的意象,有了很深的了解。

当然,要准确读懂并有效鉴赏古诗词,尤其是在高考中,必须要全面的把握了解关于诗歌的每一种信息。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就连考试题目中出现的注释、内容都不能放过,要认真的阅读,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如2010全国卷《咏素蝶》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里就是背景及作者的为人的介绍,对做题很有帮助,读题时就不能走马观花。

二、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思维方式

高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许多的古诗词,储备了相当多的作者信息,历史信息,也掌握了古诗词的一般特点,掌握了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这些知识能力的储备,有助与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但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处境,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样景物,在不同的作者的作品中,也会有不同的感想,心境也自然不同。如在赏析曾巩的《咏柳》时,作者是借对柳树形象的刻画来讽刺那些得志猖狂的小人。但很多学生则竟认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受贺知章的《咏柳》影响,显然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储备的知识,产生了消极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不断的储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扎实文言文基础,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与文言文是同一时期的文化产物,两者有很多的相同。都是用较简短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都有倒装、省略等语法手段,都讲究韵律、格律。因此扎实文言文基础,有助于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现在的学生,一般只有在课本里才能读到文言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后把文言文作为阅读材料。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里的文言文,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文言文,扎实文言文基础。

四、强化古诗词术语教学,突破难点

每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的考查都有规定,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就学生平常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不能完整有效的答题。丢分的原因是对古诗词中的一些术语重视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要知晓并掌握储备常见的诗歌鉴赏术语。修辞方法类的有:比喻、借代、拟人、象征;抒情方式的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方式的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结构技巧类的有:过渡、铺垫、伏笔;表现手法类的有: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托物言志;思想感情类的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坚守节操、憂国忧民等等。

五、掌握古诗词答题的技巧,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在历年语文高考的题型中,我们不难发现诗歌鉴赏中的一些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总结,及时点拨,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提升答题的有效性。但是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逻辑性不强,没有条理性,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答题方法。

1,了解问点,有的放矢。以《雨后池上》为例,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在答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哪些内容是动,哪些是静;二是“静”和“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有的学生只说一、二句写静景,三、四句写动景。既无具体内容又无二者关系,这就不能满足答题要求了。

2,逐点表述,层次分明。如在作答诗歌鉴赏中的景物类题型,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一般是在掌握描写景物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之上,然后才具体落实到诗歌的解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总结为: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情感表达。

3,回答全面,简明扼要。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一首诗涉及的对象多样。这就要求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回答一定要全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不二法宝》 《文学教育· 下半月》 2007年11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

[3]陶福兴《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 2003.3

[4]朱光潜《诗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4

猜你喜欢
拓展朗读赏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