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02-27 01:13谢丽琴
黑河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措施

谢丽琴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阅读教学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阅读体验,不仅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语文阅读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阅读获得一定的信息,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教学抓起,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近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尤其是教育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建设一直备受瞩目,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也在积极推进,只有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好地前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

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语文只是一门工具型的学科,因此比较关注语言的基本功能,而不重视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毫不关心。通常来说,教师进行语文阅读训练时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阅读技能,通过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学生难以感受到其中富含的情感。其次,一部分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找到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的答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阅读高手。但事实上,阅读教学应体现一定的人文性,不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就不是真正的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将文本知识结构进行解体,损坏了文章的内在美,这就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毫无益处。

(二)过分强调自主学习

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些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只是把课堂学习任务布置下去,然后就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种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根本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过分强调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思考问题和与同学交流的时机,但教师如果不能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那么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很多教师为了深入开展合作学习,使这种学习方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无论什么性质的课堂,也无论当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都一味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被学生讨论的声音占据,一些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摆脱教材的局限,拓展学生的视野,将阅读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教学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富有激情的导入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阅读获得美的感受,心灵得到升华。还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或者游戏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母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创设这样的场景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阅读的主题:“同学们,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尽全力多给母亲一些爱,你们说对不对?下面请大家简单地谈一谈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再谈一谈自己对母亲的关怀。”这样的导入方式会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已成为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就会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讲授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每个小组来汇报最终的讨论结果。例如,在讲授《谈生命》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生命的?”接着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讨论,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也谈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答案进行归纳,每组派一个代表作总结发言。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在讲授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要想开展好初中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经典的句子及时进行摘抄,做好笔记,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量,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以此加深记忆,促进语感能力的提升。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创设一些学习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及时进行方法指导,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教师一定要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1(02):22—25.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5(04):24—29.

[3]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1(03):63—66.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措施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