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效益策略探究

2016-02-27 01:13蓝生荣
黑河教育 2016年1期

蓝生荣

[摘要]预习是课程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效益就要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在预习题目设计上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在预习过程中要调控好预习的时间,把握好预习的难易度,在预习后的评价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效益;预习策略

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虽然每天都在进行课文预习,但预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即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为此,笔者在实验课题《中高年级语文课文预习有效性研究》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效益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科学设计预习题目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因为受到社会环境、家族遗传、家庭教育等诸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工作者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无论付出多少汗水,受教育的孩子们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个性差异是教育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预习在题目设计上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划——划出文本中的生字新词、佳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等。

2.查——查找工具书,也可网上查找文本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读——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等。

4.想——在不理解的句子、段落旁做上记号。

5.注——把读书时的体会、感悟、心得及时在相应的内容旁边做上批注。

6.练——给课文加旁白、续写,或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等小练笔训练。

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书写的内容,也给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让班里所有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文预习中来。

二、恰当控制预习时间,把握预习内容难易

课文预习安排主要有课前预习和课中预习。这两种预习在时间和要求上要有区别。课前预习应侧重借助查找图书资料、浏览网络等手段去收集、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阅读链接等,时间安排上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课中预习则侧重与文本对话,时间安排上应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

例如,笔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课前、课中预习安排如下:

1.课前预习——与诗人对话,走近诗人(用时约30分钟)

⑴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诗句。

检查预习时,有位学生展示了他的预习成果: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站在泰山之巅,豪情万丈,高声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满腹诗书,却壮志难酬,低声吟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的喜,他的悲深深地浸润于诗情之中;他能为润物无声的春雨深情吟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杜甫。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杜甫诗文的理解。

⑵借助网络、图书等搜集诗人杜甫的资料。

⑶揭题了解背景,读题理解题意。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春夜喜雨》,了解到诗人用一个“喜”字贯穿全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文表达的也是喜悦之情。“河南河北”曾经怎么了?这与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有关。

师:“安史之乱”中的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杜甫的故乡河南、河北成了他们的老巢,“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妻带儿流落到四川剑外,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杜甫和百姓最渴望的是社会的平定。河南河北收复了!闻到此讯,杜甫欣喜若狂,激动地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⑷熟读诗歌,试着结合注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2.课中预习——与文本对话,质疑问解诗意(用时约15分钟)

教师把预习时间放在开课之后,引导学生由质疑进入独立预习阶段,这样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是笔者在课中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一课时布置的预习作业。

⑴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出节奏,感受较深的语句反复朗读。

⑵借助注解理解诗文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⑶与诗篇对话,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曾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痛快的心情?“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高兴得怎样?流的是什么泪,能用一个成语表达吗?

八年来诗人不知流过多少泪!此处学生通过对比《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加深了对后者“生平第一首快诗”的理解。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诗人站在街头望着昔日繁华的长安城,满目荒凉,此时此刻,诗人写下了这首《春望》。山河依旧,而往日繁华的长安城却是一片废墟,往日的那些人都到哪儿去了啊?因此,《春望》诗中的眼泪是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别离亲人思乡的泪,饱受战乱的痛苦的泪、仇恨的泪……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苦苦等了八年,今天终于传来官军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他又怎能不喜极而泣呢?——“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诗人的眼泪是欢喜的泪、喜悦的泪、兴奋的泪……

想象并感悟“欣喜若狂”:哭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又是怎样的心情?

想象并感悟“放歌纵酒”:泪满衣裳,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白发苍苍的诗人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假如你就是此时的杜甫,你还会做些什么呢?

体验“归乡似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要经过哪些地方?诗人在哪里?他的故乡在哪里?地图上看只有几厘米,实际上是千里迢迢啊!古时候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可想象诗人当时的心情真是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三、注重预习反馈评价,培养独立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想让班里所有学生在预习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预习效果较好、有个人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奖励。教师要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以肯定、激励为主,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满足感,情感上有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效益,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加快教学进度,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小学时代(教师),2010,(12).

[2]张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习策略[J].教育论坛,2012,(02).

[3]姚流齐.搞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谈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引导[J].江苏教育,2001,(07).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