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探究

2016-02-28 05:54郭佳鑫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视

郭佳鑫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探究

郭佳鑫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摘 要:目前,我国的电视类纪实作品正日益增多,其中,摄像艺术审美影响纪实作品最终所呈现出的拍摄效果。因此,摄影人员应在纪实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审美规律的理解,创作出质量更高的电视纪实作品,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审美选择

当前,我国的电视纪实作品,终于打破了停滞局面,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初期发展阶段,拍摄者通常选用跟随、黑场以及摇晃等手法展示电视纪实作品的美学特征,而在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开始注重控制镜头,规范形态与造型,这体现了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美学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伴随着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大量的电视纪实作品正丧失其艺术技巧与文化格调,审美选择出现了严重的偏离,其庸俗而又粗糙的艺术形态,已经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1 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纪实作品多以少数民族、老年群体、残疾人以及边远山区为题材,拍摄者选择此类题材,并非是出于对边远地区或边缘群体的关注,而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才拍摄的这类作品。因而,尽管此类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却不具备历史性的特征,缺乏深度内涵。我国的电视纪实作品,受编导、摄像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在国际上还未取得较好的成就,这正是我国电视纪实作品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像审美的选择存有问题。

2 增强审美选择的措施

2.1 声画同步

电视纪实作品应多使用声画同步镜头,在进行画面记录的同时也将声音收录进来。这样既能将真实的生活气息与画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同时,观众在后期观看时,还能有画面、声音两方面的立体性感受,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要,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声画同步的创作方式,较多的应用于即时创作之中,将人物的行为、情感与所处的环境氛围详实地记录下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特征更加明确。

2.2 富含想象

在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之时,若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那么,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必将难以达到应有的表现力。电视纪实作品由具体的环境、人物、氛围以及声音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如果能将想象力应用其中,便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例如在作品《望长城》当中,拍摄者记录了一所只有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夜幕降临后,村子里亮起了点点灯火,画面背后是琅琅读书声,将边疆长城的寂静、深远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运用长镜头

要想使电视纪实作品最终所呈现出的效果更具真实性,对长镜头的应用至关重要。应用长镜头能完整,客观、详实地记录下事件人物,将主体意识进行有意的淡化处理,能给予观看者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例如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个拍摄手工晒制挂面的镜头 ,拍摄者首先近距离跟拍出窑洞,然后逐渐远离跟随主人公的挂面架,镜头逐渐拉高,越过树梢,逐渐显露出整体院落与劳作的家人,在无人机的协助下,镜头越飞越高,整个村子也显露出来,直至最终隐没在山野之间。这样逐渐拉高的长镜头,将个人、家庭、乡村、大地逐步地呈现出来,通过空间的扩大,给观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3 结语

在对电视纪实作品进行审美选择时,拍摄人员应当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尽可能还原现实生活的本质,同时,运用各种表达形式,采用手法各异的艺术语言,并加以想象力,促电视观众能在收看纪实作品时,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彭澄.浅析电视纪实摄像的特点及意义[J].华章,2015(9).

[2]周禹.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J].神州(中旬刊),2013(12).

[3]付强.基于审美角度分析电视纪实作品的摄像艺术选择[J].媒体时代,2015(10).

作者简介:郭佳鑫(1986-),男,河北巨鹿县人,四级摄影(像)员。研究方向: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

猜你喜欢
电视
增强现实技术原理及其在电视中的应用
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