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传播结合的一种范式
——生态纪录片在中国

2016-02-28 07:28史哲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生态

史哲宇

生态与传播结合的一种范式
——生态纪录片在中国

史哲宇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近年来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生态纪录片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从生态纪录片概念的厘定、生态纪录片的发展阶段和生态纪录片近年来呈现出的特征等方面对我国生态纪录片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

生态;环保;纪录片;传播

生态纪录片是指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生态题材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纪录片类型。作为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生态纪录片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1955年,一档名为《视野》的电视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由BBC摄制的关于动物昆虫的纪录片节目。”[1]截至目前,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频道、英国BBC公司、日本NHK公司及美国迪斯尼自然频道为代表的国际知名纪录片频道在生态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面具有垄断性的优势。近年来欧美国家制作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海洋》《地球2100》《地球脉动》等均产生了轰动性的传播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为龙头也开始了生态纪录片的创作,但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流于科普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产生的社会影响相对有限。我国真正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并使生态纪录片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喜爱则源于1981年12 月31日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的开播。尽管《动物世界》播出的纪录片主要是从国外电视机构购买的,但正是由于其将生态纪录片的概念引入国内,才导致后来相关题材的滥觞。如中央电视台著名纪录片导演孙曾田20世纪80年代在《动物世界》栏目担任编导,其后来拍摄的获得国际大奖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神鹿啊,我们的神鹿》在一定程度上均得益于这段工作经历。

1 我国生态纪录片的发展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目前,中国生态题材纪录片在创作视角的选择上在不同时期展现了不同的特点,其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也几次发生变化,以此为依据,大体上可以将中国生态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

1.1俯视生态的纪录片创作视角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始终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然环境成为社会发展中的资源宝库和动力来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态索取过度而对其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对四个现代化、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狂热追求,使‘人类中心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这样的生态理念反映到纪录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创作理念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力量。”[2]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英雄战胜北大荒》《大庆在阔步前进》等。

1.2仰视自然的纪录片创作视角

改革开放之后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影视制作机构开始逐步与国外的同行接触,纪录片创作重新得到了重视。特别是1981年《动物世界》和1983年《话说长江》的播出,其对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观众养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国家从宏观政策上提出“三北防护林”建设,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环保等概念开始在国内的普及,这些也反映到生态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上来。这个阶段的生态纪录片创作主要以展现祖国的壮美河山、歌颂伟大变革时代的生态建设为主要表现对象如《话说长江》《丽江神韵》等。

1.3平视自然与生态的纪录片创作视角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美学被引入我国。2000年彭辉导演的纪录片《平衡》以平实的视点展现了西部野牦牛队、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进入2000年第一部真正触动人心的中国生态电影”。[3]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并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放在同样的高度作为并列的文明形式来进行阐述。由此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纪录片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此后一大批优秀的生态题材纪录片纷纷涌现,特别是出现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型系列作品,如《三江源》《环球同此凉热》《森林之歌》等。

2 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纪录片的发展特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主流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生态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纪录片的发展也在近年来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处于这两个领域的结合部的生态纪录片,在这样大的社会语境背景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近年生态纪录片的系统梳理,显示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产量增加、质量提高、题材扩展

近年来,纪录片行业整体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等卫视纪录频道的出现,使国内的纪录片获得了更多的播出平台,其自然对纪录片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纪录片中占有重要比重的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其总产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近年来出现了《美丽的克什克腾》《绿染三北》《自然守望者》《神往之地:神龙架》《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天歌》《问水:三江源》《长白山》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以现代生态视野为立足点,以生态中心主义和自然价值观为视角,强调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和谐统一。其所涉及的题材领域也大为扩展:“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保护、中国气候危机、捍卫动物生存权、工业污染危害、突出民众环保意识、展现森林绿色生态、反映环保成果等题材均有涉及”。[4]

2.2产生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生态纪录片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其创作初衷往往是为了对民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产生良性作用。在这方面,近年来的生态类纪录片在唤起民众对相关领域给予关注,促使民众切实参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央视网的同期调查中,34.57%的观众认为《森林之歌》最大的价值是用亲切动人的方式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5]这些生态纪录片作品也同样得到了官方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和称道,这也使其自身进入了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层面来说,近年来我国生态纪录片确实通过艺术作品在带动社会更多人来思考和改变生态环保现状这一层面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2.3拥有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方针;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这些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的召开,环保、生态共识的提出,对生态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开始意识到,利用纪录片这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众艺术形式来宣传、推广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开始与媒体合作拍摄生态纪录片。仅在中央层面,国家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森林之歌》《大漠长河》,国家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环球同此凉热》。在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下,生态纪录片的创作可以积极利用多方资源优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4创作手法日益成熟、丰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手法日益丰富,在创作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理念,很多新的创作手法开始被纪录片创作群体普遍使用。作为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生态纪录片受此影响,其创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纵观近年来在大众媒体传播的生态纪录片,其视听表现技巧与国内高水平纪录片、甚至国外优秀纪录片相比也丝毫不显得逊色:故事化的表现手法、电影化的快速剪辑、两极镜头的广泛使用、奇观化视点的拍摄、多线索交叉的时空关系、历史资料的广泛利用、真人扮演、场景再现、模拟拍摄的使用使生态纪录片在视听观感上越来越大片化、越来越具有冲击力。与此同时,如《同饮一江水》《美丽中国》等越来越多的生态纪录片开始采取中外联合拍摄的方式进行运作。中外联合拍摄使这些纪录片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也使中外电视机构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其有利于我国生态纪录片的进一步发展。

2.5迎来了新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垄断性地位被日益消解,传播模式和传播渠道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特性,应对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需要,生态题材纪录片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青年导演计划的创始人乔乔,其个人投资800余万元,拍摄2 000余小时素材,最后剪辑出的仅有12分钟的微纪录片《消失的家园》在网络传播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就获得了数百万次的点击。新媒体为个人提供了生态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也为传统媒体拓宽了生态纪录片的传播视域,把握住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利用其为生态纪录片的传播服务也将有利于生态纪录片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3 结语

虽然生态纪录片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态纪录片与国外同类型的纪录片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生态纪录片创作的大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选题视角、运营手段及营销宣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纪录片这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众传播形式来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其对中国的生态、环保领域和纪录片创作领域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纪录片的发展、繁荣也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立和生态正义的实现。

[1]寇燕.当代中国环境类纪录片对公共领域构建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郭小平.生态纪录片的“绿色镜像”[J].社会观察,2010(5).

[3]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寇燕.当代中国环境类纪录片对公共领域构建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12.

[5]王瑄.对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思考——从《容颜》看国产生态纪录片的艺术审美与生态意识[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1(4).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生态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