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创作谈

2016-02-28 07:28颛孙张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史实核实徐州

颛孙张杰

历史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创作谈

颛孙张杰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台)

历史题材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是2015年徐州广播电视台的重点题材,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教士彭永恩在徐州救助难民的故事。从2014年10月,编导发现这个选题,开始前期调研,撰写脚本,到拍摄、撰稿、剪辑、制作,这部纪录片用时近一年。本片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彭永恩的事迹至今仍让徐州父老感动不已。这部纪录片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彩虹奖三等奖。作为这部纪录片的编导,笔者试图从注重细节、史料核实、客观讲述、悬念设置等几个方面分析、总结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以期对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有所裨益。

一座城市的记忆;核实历史;讲述历史

1 还原历史细节,用细节讲述故事

细节,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纪录片的细节,是指纪录片中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内涵、激发观众兴趣的“特写”。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细节不可或缺[1]。

1.1讲述故事时,要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会比模糊的讲述更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整部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在纪录片刚开始,讲述彭永恩和夏洛特结婚这一段的解说词是这样的:“这里是位于徐州市中心的基督教堂,1914年由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出资一万美金,美国传教士安思东主持建造。就在教堂落成这年的8月1日,彭永恩和另外一位传教士夏洛特在这里举行了婚礼,这年彭永恩38岁。”在这段解说词中,准确的时间、地点,建构了纪录片可靠的真实性。

1.2叙述史实时,涉及尽可能多的细节

史实的细节蕴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3纪录史实时,引用日记等资料

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说,当事人的日记、见闻录等资料是不可多得的史料,这些成为纪录片撰稿时的重要依据,其中也包含许多细节。例如,在讲述日军攻占徐州时,编导就直接引用了彭永恩当时的日记(小乔治·布朗《遗产——传教士弗兰克·奥古斯塔斯·布朗在中国》),这段讲述既有具体日期,也有具体事件、数量,对于纪录片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核实历史史料,最大限度还原历史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它要求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2]。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真实,这就要求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时间、空间和细节等方面都是真实的。

2.1重要史实,必须多方核实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讲述:“1936年,华北平原遭受洪水灾害,黄河、淮河相继决堤,成千上万的灾民无家可归,一些人辗转来到徐州。国际组织要求彭永恩组织大规模的救灾活动,于是,他雇用这些难民修筑铁路、公路,平山口就是那时修整的。”虽然编导在调研时就了解到了这一信息,但并未经过详细的核实。因此,撰稿时,编导分别向彭永恩研究者李建华,彭永恩同事的儿子丁文志进行核实,并在徐州市档案局查阅了《徐州交通史》。根据当事人的讲述、史料的记载,编导不仅核实了这段史实,而且还补充和扩展了相关内容。

2.2细节史实,仍需进一步核实

在讲述1938年4月,侵华日军包围徐州这段史实时,原来的解说词为“徐州境内的两条铁路都被切断,中国军队大规模撤离”。讨论稿件时,编导组提出当时徐州境内的铁路究竟是被谁切断的,是中国军队,还是日军?为此,编导特地访问了徐州著名文史学者李世明,进一步核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的铁路是日本军队为防止中国军队增援破坏的。尽管是一个细节,但对于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说,任何一个史实的不准确都会对其真实性造成伤害。因此,尽管是细节的史实也要进行核实。

3 客观讲述历史,剔除主观臆断因素。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美国传教士彭永恩抗战时期救助徐州难民的事迹,涉及人物的报道,要求我们不神话、不美化,不拔高、不贬低,保持真实、客观、独立的立场。

3.1客观讲述,不拔高、不美化人物

美国传教士彭永恩1911年就来到徐州,直到1949年最后离开中国、离开徐州。在徐州近40年的时间里,他修桥补路、赈济灾民、办教育、办医院,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抗战时期救助徐州难民的事迹。尽管他所做的这些客观上起到了保护难民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当年到中国、到徐州来的主观目的还是传教。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一味拔高、美化彭永恩所做的一切。

3.2解说词应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语境下创作

历史题材纪录片解说词,要在当时的语境下进行创作,尤其要注意不能用既定史实替代当时正在发生的事件。例如,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述七七事变的解说词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这其中,没有出现“七七卢沟桥事变”这个历史名词,因为当时并没有这个历史名词,这个名词是后来的历史学者勘定的。所以,解说词应放在时代背景的语境下创作。这一点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尤为重要。

4 悬念设置,讲好历史故事

4.1强化戏剧性冲突

纪录片的撰稿和拍摄过程中,在确保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把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戏剧的冲突,是纪录片讲故事的有效途径。纪录片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凸显。例如,这部纪录片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了一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彭永恩在徐州做的公益事业和彭永恩抗战时期拯救难民的事迹。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过程,每个故事都有其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观众对于彭永恩其人其事的认识,从而深化了纪录片的主题。

4.2设置故事的关键点

关键点是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也是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纪录片中要善于设置关键点,引发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绪共鸣。在这部纪录片开篇时,编导就设置了一个关键点:“这两张美国人的照片为什么会挂在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的会议室里,他们和徐州、和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徐州二职高的会议室里挂着美国人的照片,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矛盾和冲突吸引着观众继续往下看。在接下来的部分,编导又设置了一个个故事的关键点:彭永恩如何学习汉语,为什么要参与救灾等公益事业,抗战时期为什么要救助难民,在受到日军威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救助等。几乎每间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故事的关键点出现,以此吸引观众一步步深入到纪录片中。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要用细节讲述故事、客观讲述历史、设置悬念、在不破坏事件本身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并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实现纪录片的目的,从而获得成功。

[1]林晓.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细节魅力——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J].东南传播,201(10).

[2]任然.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可创作性探讨[J].西江月,2013(7).

猜你喜欢
史实核实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
关于若干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