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介的异化

2016-02-28 11:24刘嘉伦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刘嘉伦

(新疆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浅析媒介的异化

刘嘉伦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本文从异化的视角,尤其着重从技术异化的观点来探讨媒介异化是如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中发生作用的。

关键词:媒介异化;异化表现;弱化异化

一、异化的含义

异化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黑格尔最早把“异化”放在了哲学理论中,他认为,这些“异化”或“外化”都是由主体转化为客体,为对立面的异化力量所支配。只有扬弃“异化”,才能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之后,费尔巴哈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人是主体,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神创造了人。但异化使人由主体逐渐转化为了客体,人的能动性、本质性丧失。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费尔巴哈的理论,并提出了宗教异化和异化的劳动。马克思认为,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本应该是属于工人的,但工人却要去支付购买。虽然不同学者对异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大体上都包含了“分离”“对立”甚至是“敌对”的含义。异化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原本属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异,成为对立、否定的性质,违背了原来的意义和准则。

二、媒介异化的含义

人类创造某一工具,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但工具的逐渐发展,使其拥有对人类具有破坏性、对立面的属性,丧失其原有本性。媒介,最初是传播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手段和工具,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中介物。后来,人却演变成媒介的奴隶,媒介甚至成为了压制人类的负面工具,与人们最初创造媒介的意愿相违背。因此,媒体的异化,使作为人类沟通交流工具的大众传播媒介,变异成为了支配人、控制人的主体,而人则逐渐被异化为媒介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成为媒介的奴役对象。[1]审视媒介的发展史,人们认为,媒介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也称为第四权力。可见媒介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相当长时间里,媒介与政治集团强强联手,还成为了政党的代言人。但在报刊出现后,报刊为了摆脱政党的控制和资助,赢得受众,大量地报道受众喜闻乐见的讯息,发表各党派的观点,媒介逐渐成为了公众利益的代言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更是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赋予公众的话语权、媒介接触与使用的便利性、匿名性和去中心化,使公众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热点事件公共事务的讨论之中,使多元化的意见汇集在新媒体中。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媒介技术也分为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两方面。媒介的异化,往往是在隐性之中,使受众不知不觉地沉迷媒介,懒于思考、缺乏判断力。受众由主体性变为了客体性,习惯性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满足猎奇心,则会筛选古怪的信息,新闻越来越庸俗化。媒介的异化,主要是从批判的维度探讨媒介如何作用于人类的经济、思想和政治。

三、媒介异化的表现

(一)社会层面异化体现在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

第一,经济方面:媒介经济活动的异化,是指一些媒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获取额外收益,听命于广告客户的旨意,从事“权钱交易”或传播虚假信息或刊播“广告新闻”。为了求得利益最大化而放弃监督权,以经济利益出卖报道权,滥用公众所赋予的社会权力。[2]西方媒体在追求新闻自由与政党阶级的过程中,经过了艰难的斗争,最终获得了新闻出版的自由。但这之后,西方媒体为获取高额的利润不惜出卖报道权,出现了“有偿不闻”情况。甚至,报业大亨与政党集团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对舆论进行控制。媒介的异化,使公众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受到侵犯,损害了公众的社会利益。使媒体的基本职能难以发挥,丧失媒体的本性。

第二,文化方面:新闻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其传递出价值观念,在长时间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发行量,媒体往往会片面的、不深刻地报道事实,从而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媒体不能为受众提供客观、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受众又根据残缺不全、模棱两可的信息来认识现实世界,做出错误的判断。媒介的异化,使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减弱。现如今,新闻呈娱乐化、媚俗化和戏剧化的发展趋势。“硬新闻”无人问津(除重大事件),“软新闻”人们乐此不疲。因此,大众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娱乐、休闲的活动中,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不高。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媒体具有负面功能,受众沉浸在媒体提供的表面信息和通俗娱乐中,而忽略了现实社会中实际行动。异化的媒体,生产出肤浅、媚俗的信息,人们迷醉其中,思维也变得麻木、缺乏个性化和批判力。

第三,政治方面: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不同的媒介是为不同的政治集团所服务,必然会受到政治集团的控制。媒体的权力受到控制,也会导致媒介的异化。社会主义国家,媒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党的宣传工具。政府对媒体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敢于由组织出面,去封锁和屏蔽新闻报道,干预阻挠舆论监督,正源于这种异化的政治权力。[3]在某种程度上,政府控制着受众对事件的认知,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和监督的,使媒体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能。

(二)人本层面异化的表现

随着媒介技术功能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也大幅度地提高。人们把接触媒介本身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习惯和日常仪式,而不是出于对媒介内容的实际需要,这样使其更容易迷失在多姿多彩的信息世界中。从前面对面地交流互动的人际传播,演变成了社交媒体的即时互动,受众容易沉浸于虚拟空间的交往,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媒介异化的后果,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孤独,成为一个“容器人”。因此,媒介的异化培养了缺乏个性、理智、责任心的个体。

四、弱化媒介异化的思考

不可否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不能仅从表面上就去肯定或否定技术,有些学者甚至认为“零增长”,即不使用技术,就能单纯地规避技术的异化。这种想法太不切实际,要做到正确地使用媒介,防止媒介反过来控制和奴役人。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清媒介异化的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根源,不能仅仅从单方面肯定媒介,也不能节制媒介的发展或消极地远离媒介。

科利认为,“技术本身不负载价值,而是在技术使用中,人的思想意识和经济利益导致了技术的价值负载”。[4]由此可知,媒介的异化并不是媒介本身给人们带来负面的价值,而在于使用媒介的传播者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利用媒体。媒体的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是相对的,即有正面价值意味着一定会有负面价值,不存在绝对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要发挥媒介的正面价值,尽力地去弱化负面价值,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回归媒体公益性的本质

媒体要客观、全面、公正和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脱离真实,便成了流言、谣言。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新闻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才能发挥媒体的职能,也才能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媒体形象。媒体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利益。国家机关既要对媒体简政放权,同时又要履行对媒体的监督权。对媒体的绝对控制,必然会导致媒介的异化;对媒体的绝对放松,也必然会导致新闻自由的滥用。只有在放权与控制中做到平衡,才能使媒体回归本来的属性,做好应做的事情。

(二)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

受众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批判力的个体。但由于沉迷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其习惯于只阅读不思考,丧失了思维能力,对政治也漠不关心,直接影响其参与政治的能效性。受众只有具备主动性、独立性和批判力的特征,积极争夺话语权,对媒体进行监督,防止媒介对人的异化,才能彰显受众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要对受众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应做一个理性的受众,提出真知灼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建设。

(三)媒体从业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在任何条件下,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抵制金钱的诱惑。若以权谋私、获取非法钱财,便会丧失媒体人的基本职业素养。不但会失去公众的信任,而且还会在媒体圈无立足之地。因此,媒体从业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积极地引导舆论,才能有效地抵制媒介的异化,使媒体服务于公众、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 赵瑞华.媒介化生存与人的异化[J].新闻记者,2010(2):29-31.

[2] 孙蕊.从媒介异化到“媒介人化”——拟态环境下媒介异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4(7):3-4.

[3] 肖静.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J].当代传播,2007(5):64-65.

[4] 郭小安.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J].武汉大学学报,2009(1):115-121.

[4] 栾轶玫.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J].国际新闻界,2003(3):60-63.

[5] 胡钦太.媒介时代的异化现象及其调适[J].当代传播,2009 (9):23.

[6] 田大宪.媒介的权力及其异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6):101.

[7]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4.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