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会见活动新闻采写创新七法

2016-02-28 11: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闻采写创新

肖 意

(深圳特区报社 政治新闻部,广东 深圳  518009)



论领导会见活动新闻采写创新七法

肖意

(深圳特区报社政治新闻部,广东深圳518009)

摘要:在当前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迅猛冲击、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下,改进、创新领导会见活动的新闻报道,既是中央对新时期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事关党建设的大事情,也是媒体自身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扩大报道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领导会见;新闻采写;创新

领导会见活动的新闻报道是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广大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上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

这类会见活动是党政等几套班子领导与国内外政府部门、工商界人士、企业界代表、科研院所机构、社会团体等不同群体或个人的会面,通过简短的会见消息,反映的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城市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生动历程,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往往是巨大而丰富的。

而出于宣传、报道纪律要求,或是一般性的礼节性会面的这类会见消息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内容往往多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形式也常常是遵循程序、千篇一律,读者看了“不解渴”,社会传播效果也难以最大化。

在当前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迅猛冲击、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下,改进、创新领导会见活动的新闻报道,既是中央对新时期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事关党的建设的大事情,也是媒体自身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扩大报道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本文试以笔者的实践及《深圳特区报》的报道为例,就地方领导会见活动的新闻采写及报道方式的方法创新进行阐述,请教方家,以求裨益。

一、传统的会见活动报道模式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报道要求和传播规律

会见有几层意思,即会同朝见、跟别人相见或用于外交场合。就其内容而言,会见有礼节性、政治性和事务性之分或兼而有之。

会见时所谈及的内容,或是为专程学习考察、加强交流合作;或是专门招商引资、希望得到支持;或是推介产品技术、寻求市场商机;或是拓展合作领域、谋求发展共赢。

其中,领导会见活动有的多属礼节性的,在新闻报道上往往也是循惯例、模式化操作。其基本的写作格式大致:标题多为某某某会见某某某(或加上一行,视会见双方的职务、级别、知名度而决定是否标题要用双方的姓名);内容也基本上是程序化,导语三言两语,点出何时、何地谁会见了谁;正文部分也是套路,如会见的主方领导的一段话,宾方的一段话,末尾加上参与会见的主宾双方需要提及的姓名,一篇会见消息就算完成了。

这种报道形式的好处是按照中央有关精简政务报道的要求,简明扼要,单纯向社会通报了相关信息,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模式套路化,了无新意,难以吸引读者;重程序轻内容,会见中透露的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难以突出,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报道要求和新闻传播规律。

例如,马兴瑞会见诺奖得主中村修二一行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于2月26日上午会见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一行。

正文就是主宾双方分别指出的一段话,这是最为常见的会见活动报道模式,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含而不露,点到即止,有看点,无亮点,绝不会出什么差池,但也很难以吸引人,难以激发人们读下去的欲望,尤其是“蓝光之父”来到LED和激光照明研发、产业优势突出的深圳,有没有什么合作意向,对深圳未来激光产业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是读者,尤其是行业内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信息,然而整个会见消息中却没有提及。

同样是上面的中村修二来深圳的新闻,网上及其他媒体的处理方式就灵活多了。例如,《“蓝光之父”受聘深企首席科学家》《“蓝光之父”看上了深圳》,单看标题,就能吸引人愿意看下去。

当然,出于城市、地区或行业间竞争、保密需求或外事规则、宣传纪律的要求,有些会见消息只能浅尝辄止,不便、不可披露出具体内容,但在信息渠道多元、发布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只要坚持正确方向,不涉密和原则性的问题上,会见消息还是要打破常规,力求创新,吸引受众,扩大影响,提升效应的。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报道,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因此,只有改进、创新当前固有的会见活动报道模式,才能更好地符合中央要求,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让更有传播力、影响力、有效性的新闻舆论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二、坚持正确方向,适应传播趋势,创新领导会见活动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

(一)领导会见活动现场是信息“富矿”

虽然领导会见多是礼节性的,或是有事务性的实质内容,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会见消息中具体涉及,或是有涉及也未必能够详尽报道,再加上其他限制因素,多数记者对领导会见报道重视程度不够,多是按程序性报道、模式化写作交差了事。

事实上,会见活动现场是信息“富矿”,在领导会见活动中,往往蕴含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首先,会见活动现场常常是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的汇聚地,记者经常参加这样的会见,可以了解和掌握全局工作情况,并能充分吸取他人的新思想、新观点,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认知;其次,参与会见的双方都是级别较高的负责人,所谈及的内容往往也是当前地方或全局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所以,会见现场也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和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因此,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触角,加强相关素材的融合,日常性的会见类新闻也能出新出彩。当然,会见活动新闻报道的创新,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重大的会见活动采写报道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只要我们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简讯法,共同表述

作为地方主官的日常性工作内容之一,一般的礼节性会见活动不在少数,而如果还是照以前模式,既不符合中央八项规定中明确提出的“改进新闻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求,还会因为因循惯例而显得消息既八股,又无具体内容,从而缺乏可读性。

那么,一般性的会见报道如何处理?

笔者的探索:免了客套,删繁就简。因为,主方介绍的当地经济社会情况为本地读者所熟知,不是新闻。同时,把主宾谈话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双方达到的核心意见和一致观点,以共同表述形式,简讯方式写出来,有效控制消息字数。例如,2015年12月15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有两单会见,而活动消息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马兴瑞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客人,2015年12月15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事务助理总干事班德林一行。双方表示将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等领域加强合作;马兴瑞会见国开行行长郑之杰,2015年12月15日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会见了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一行。双方表示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水污染治理以及科技基金设立等方面加强合作。

两则会见消息都非常简短,每篇均不足百字,只是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和双方共同关注的内容点了出来,即使简短,但内行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门道”。同时,市委书记带头,会见消息压缩成简讯,也作出了示范。

(三)聚合法,同题合并

有时,地方主官同一天需要报道的会见活动比较多,如果一篇一篇地刊发,在版面上排下来也不好看。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紧随中央八项规定后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改进新闻报道”,还要“创新政务报道形式”,寻找共同点,聚合归纳,同题合并,即把当天会见活动中性质相近的内容,整合成一条消息,标题制作、导语部分都要涵盖并体现出先后会见的内容,正文则按照来宾层级或先后顺序,分段各自表述。

2016年4月中旬的两天,马兴瑞书记先后会见了高校一行和国企一行。笔者遂以《马兴瑞会见高校客人》《马兴瑞会见省国企客人》分别作题,把两天的4单会见活动合并成两条消息。马兴瑞会见省国企客人,2016年4月13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先后会见了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润贵,省交通集团董事长李静一行。

在会见杨润贵一行时,双方表示,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在信托、资产、担保、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力度,携手推动深圳金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共同服务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会见李静一行时,双方就落实全省发展战略,加快交通建设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将加强交通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合力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尽早开工,在高速路市政化改造及沿线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创新思路、实现突破,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市领导郑轲、杨洪,粤财投控总经理林波、副总经理邓斌,省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刘伟、曹晓峰参加会见。这样的同题合并堪称地方媒体首创,杜绝有闻必录,体现实事求是,方式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有效地改变了报纸政务报道的文风和形象,丰富了政务新闻创新的方式方法,获得了参与会见活动的领导认可,也提供了示范,从而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了经济、民生和社会建设等内容,颇受好评。

(四)跳出法,虚话实做

领导会见活动,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一个小时,迎来送往的客套话之外,往往有不少实质性内容和有价值的信息,关键是记者是否有心和足够敏感,是否能够善于跳出会见活动,虚话实做,捕捉亮点,挖掘其中主宾双方共同谈及又能够对外发布的重要议题和信息,从而围绕新闻点,掘出“真金”,采写出有血、有肉、不一样的会见消息。

笔者2010年12月15日,采写了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和市长许勤会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的一则会见活动,虽是常规性会见,但记者从双方会谈中获悉:深圳正加大力度推进合作办学,深圳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合作办学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笔者意识到这是高校、科研院所相对较少的深圳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举措。因此,采访时注意倾听,写作时更是大胆创新,突破以往领导会见消息的固定模式,跳出会见写会见,第二天刊发的报道《港中大深圳学院力争2012年招生,学院选址龙岗,办学规模初定约11000人》。

其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昨天会见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一行。双方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规划进展、建设招生等事项进行了探讨交流,初步达成了共识,表示将成立专责工作小组全力推进港中大深圳学院建设,力争2012年,开始招生。

这则会见消息,标题上着力突出港中大来深合作办学,学校选址市内何区、何时招生及招生规模等社会关注的焦点,市主要领导会见港中大校长,则作为消息来源和消息可靠性的有力说明,正文则以双方会见时的主要说法、观点和要求为主,分别以“尽快落实规划力争早日招生”“深圳学院不是港中大‘复制版’”“深圳分院办学规模初定11000人”作了3个小标题,精准地回答了社会关切,写出了新意和不同,刊发后广受各界好评,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五)贴近法,激发共鸣

通过寻找会见双方的共同关注方面、发展契合之处,从时、空等角度上拉近地域概念、加强共同认知,运用直接引语等方式,拉近距离、激发共鸣,增强贴近性,是领导会见活动中创新写作、扩大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笔者去年初采写的深港合作会议中双方会见的一则消息《王荣许勤会见梁振英林郑月娥“香港这本书值得深圳好好读”》,主题就是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直接引语“香港这本书值得深圳好好读”,表示“如果不是毗邻香港,深圳不可能取得今天如此显著的发展成就”,从对方的感受和角度出发,既点明了深港间的渊源和关系,还指出了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深圳的努力方向,并进而点出“新时期深圳要继续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以达到深港发展共赢,为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贡献的主题,用词真诚恳切,易于激发共同感受,进一步拉近深港距离,更好地推进深港新一轮合作。

(六)变动法,反客为主

作为政务活动的一种领导会见,自然有主宾之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但领导会见活动的程序不应是也不全是我们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固守的程序,主方领导介绍的有些基本情况多为本地读者的熟知,而参见会见活动的来宾及所来为何、将会如何,这些变动的情况,往往可能是人们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因此,采用变动法,打破常规,反客为主,紧紧围绕来宾方面去挖掘双方会谈中的有价值信息和谈话亮点,然后“顺藤摸瓜”,补充采访,增强背景,才可能抓到真正的“活鱼”,采写出新活的新闻。

笔者曾于2013年4月中旬,采写了一则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王荣会见美国加州州长一行的消息:《加州州长乘比亚迪E6访深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工厂落户美国加州》。昨日上午,广深高速路上一字排开行驶的9辆深红色比亚迪纯电动车E6吸引了过往车主目光。美国加州州长杰瑞·布朗乘坐其中一辆E6,从广州来到深圳,与市委书记王荣会面,并访问比亚迪,商讨在美推广电动车事宜。

……

这则会见消息的采写没有遵循惯例,而是根据变动的特点,反客为主。当天,笔者去会见现场时发现了一字排开的9辆深红色比亚迪纯电动车E6,随后会见中得知,这正是加州州长杰瑞·布朗一行来深考察时专门指定的座驾,而此次会见的主要议题也是商谈在美国推广比亚迪电动车事宜。笔者决定以此作为会见的主要内容进行报道,并在会见结束后立即补充采访美国客人和比亚迪方面,精心撰写、刊发了不一样的会见消息,借外宾之行之言,生动、有效地宣传了深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发展的新成就,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反响。

(七)白描法,细节制胜

寻找会见活动中的细节,往往能发现颇有新闻价值的闪光点。这样的细节,可能是会见时的主宾间无意中的言语默契、表情同步,也可能是不经意间的精彩话语或是兴奋点,还有可能是会见现场精心部署的细节或神来之笔的灵光一现。这需要我们事先做足功课、了解会见的基本背景和大致主题。然后,运用白描手法突出细节,还原场景,从而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以笔者采写的《台南市总工会参访团昨抵深 市领导“乡音”酬宾客》会见消息为例,消息以一语双关的“乡音”做主题,紧紧抓住会见现场主方用语特点做文章。首先,点出市领导福建出生,曾任职厦门的背景;然后,在会见地讲起了地道的闽南话,用亲切的“乡音”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再写,参访团一行“先是一惊,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微笑”,用白描手法描绘细节,展现场景,让一篇单调的会见消息也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和可读性。

(八)点睛法,共同关注

会见活动类时政新闻,既要增强全局意识,体现鲜明主题,也有强调微观入手,有时也不妨根据会见现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会见活动中人物、话题的关联性、对比度,找出共同、共通、感兴趣之处,注意挖掘其中潜藏的内涵和深意,巧妙写作,用点睛之笔加以生动概括,往往也能大为提升可读性和影响力,收到较好的传播效应。

笔者曾采写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首访深圳的会见消息,没有因循会见中的介绍情况、双方指出、加强交流的惯例,主题“置身这个传奇之地令我钦佩和高兴”也一反常规,用的是连战称赞深圳的话,结尾也是用双方互赠礼物都是醒目的大红色,仿佛心有灵犀的礼物选择,似乎寓意着两党合作和两岸交流将实现“满堂红”来直接点睛、收笔,既烘托主题,又意味深长。

笔者当年采写的另一则市领导会见加蓬客人的消息《八十多分钟聊不尽共同话题》,主题也是直接点睛,把深加两地共同关注的交流合作意愿和前景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往往比起刻板的强调、要求之类的话语更能吸引人。

领导会见活动的新闻采写,情况不同,方式各异,当前更需要主动结合新媒体,适当采取传统媒体简报、新媒体相对展开的融合法,也是时政报道创新的一种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236-02

猜你喜欢
新闻采写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创新与突破
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视阈下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