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带给中东的礼物

2016-02-29 07:38李绍先
中国报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东地区三国中东

李绍先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一系列重大项目得到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当地国家的税收和就业,推动三国的经济发展。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领导人以中东之行拉开了2016年重大外事活动的序幕,备受世界关注。

为什么选择中东?

显然,习近平选择出访沙特、埃及、伊朗三国不是偶然的。在当前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中,上述三国和土耳其是重要的角色。去年11月,习近平访问土耳其,出席在安塔利亚举行的G20首脑会议。新年伊始,习近平又出访上述三国,可以说对该地区当前重要的角色实现了全覆盖。

上述三国各有特色:埃及是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9000万人口),世界上每四个阿拉伯人就有一个是埃及人;沙特是石油大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沙特也是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所在地,因此也有“伊斯兰世界盟主”的称谓;伊朗是中东地区又一个重要大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近8000万)、历史悠久,在去年伊核协议签署之后百废待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上述三国在当今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习近平此次中东之行意义重大。

出访中东正当其时

当前中东形势处于剧烈动荡的大乱局。中东国家最需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和平与稳定,一个是经济恢复和发展。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没有经济恢复和发展,和平稳定没有保证,而没有稳定的局面,经济也很难发展。

目前,中东地区实现稳定的突破口就在叙利亚。去年年底,国际社会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1月25日,国际社会召开会议,落实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在经济恢复和发展方面,埃及和伊朗可谓最具代表性。埃及在2011年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后国家形势剧烈动荡,近两年在塞西政府的努力下,好不容易形势渐趋稳定,但是稳定局面非常脆弱。如果经济不能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还可能出现新的动荡。伊朗在伊核问题协议最终签署后,国际环境渐趋宽松,各行各业发展需求迫切。

埃及和伊朗上上下下对习近平的访问、对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在中东的落实可以用“热盼”二字来形容。因此,习近平在这样一个时刻出访中东可谓正当其时。

中国的礼物

中国在中东事务上可以发挥的作用正好迎合了该地区两个迫切需求:一方面,中国主张的“一带一路”构想在中东的推进,有利于该地区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习近平主席此次在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的访问,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实。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新能源和平利用核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当地国家的税收和就业,有力地推动三国的经济发展。而经济恢复和发展是有关国家和该地区最终实现和平稳定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公正的、不谋私利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中东事务,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中国在推动中东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立场和主张,使该地区和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有助于弥合相关各方的分歧,推动错综复杂的中东事务实现政治解决。

当前,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进程正在艰难推进。这事关国际反恐大局,也关乎中东地区政治秩序重建的成败。最近三个月来,中国政府为推进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进程作出了一系列努力。

2015年10月30日,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第二次维也纳外长会议上提出了中国政府推进政治进程、合力反恐、缓解人道局势的“三轨并进”战略,以及“四步走”危机解决方案:第一,有关各方立即停火止暴,并承诺打击恐怖主义;第二,在联合国主持下,叙各方开展全面、包容和平等的对话协商,在《日内瓦公报》基础上尽快出台政治过渡具体安排;第三,加强国际保障,由联合国发挥斡旋的主渠道作用;第四,启动战后重建进程,让叙利亚各方各派看到和平的红利。

今年年初,外交部部长王毅又将中国的方案归纳为“五点主张”,即启动和谈、停火止暴、合力反恐、人道救援和经济重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先后邀请叙利亚政府总理兼外长穆阿利姆和叙反对派全国联盟代表访华。

可以预期,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东之行将有力地推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猜你喜欢
中东地区三国中东
三国乱谈(1)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中东地区硫磺报价继续上调
中东地区9月份硫磺合同价格上涨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中东地区当前的宗派地缘政治格局与冲突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