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丛书底本略考

2016-03-01 01:48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卷首底本丛书

郭 蕾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00)

畿辅丛书底本略考

郭 蕾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00)

关于书籍的底本情况,是版本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丛书底本的考查,可清楚丛书的版本源流及价值。

畿辅丛书;底本;刊刻

《畿辅丛书》是清人王灏主持编辑的一部大型郡邑丛书,收录自先秦至明清的有关河北地区的郷邦文献一百七十多种。

王灏(1822—1888)字文泉,号坦圃,直隶定州人清咸丰二年(1852 )举人。生平喜收藏书,名人字迹,金石等。编辑《畿辅丛书》(简称丛书)、《畿辅通志》,着有《括斋文集》等。

由于目前对丛书的刊刻底本并无研究,另一方面在版本学中历来重视考察书籍的版本源流,丛书中收录的书籍在历史上的刻印版本也很多,因此,对底本的考察有其必要性。

1 丛书有底本实物

1.1 明万历本《平播全书》十五卷

明长垣李化龙着,万历本,九行二十字,四周双边。

丛书本,十行二十二字,四周单边,卷首有明万历年间张悌序,次万历张文耀序,次万历辛丑王嘉谟识。次清光绪十三年王灏题识:

“平播一役……其出师次第虽载其大纲,而情形曲折则不及此书之详,具录存目亦足资参考也。末有万历辛丑布政使参议王嘉谟后序,称身在军中,备见行事,盖所言犹为实录……原刻前有数序,今摘其切于当时情势者,录之以冠于篇。光绪十三年六月中旬王灏谨识”。

定州市博物馆藏明万历《平播全书》,以卷四始,批注圈点内容(见以下表格)与丛书本的对照,可认定明万历刻本即为当时王氏刊刻所用底本。

底本中的修改位置底本文字批改意见畿辅丛书中对应文字卷十四之三叶89a第一行胡监军二首军下删二首二字归一律卷十四一百四十八页第六行胡监军无二首二字(与批改相符)卷十四之三叶91a第六行泉一路云云泉字一衍卷十四一百五十二页第四行泉字删除(与批改相符)卷十四之三叶91b第八行将之兵和第九行至囤下字迹不清楚将之兵、至囤下标在各行上端卷十四一百五十三页第四行将之兵至囤下云云已写清楚使得内容完整(与批改相符)卷十四之三叶92a第二行此行首二字模糊以明卷十四一百五十三页第五行以明云云已写清楚使得内容完整(与批改相符)

1.2 明隆庆四年《尽言集》十三卷

宋元城刘安世撰,十行十八字,四周双边。定州市博物馆所藏《尽言集》卷首绍兴丙子张九成尽言集序,次隆庆庚午金华陆东刻尽言集序,次隆庆辛未正月石星撰刻元城先生尽言集序,次隆庆辛未春二月张应福撰刘元城尽言集序,次为目录,次正文。

丛书本十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卷前有钦定四库全书提要,次张九成尽言集序;次陆柬刻尽言集序,次石星撰刻元城先生尽言集序,次张应福撰刘元城尽言集序。王灏题识:

“是集为明隆庆庚午铜梁氏所刻之本,其卷数与宋梁世安所记同则此本当即先生曾孙晓骞之所原编也。四库所收亦此本传于世者甚稀,今重校付梓以为后世谏臣之式云光绪十三年丁亥八月十六日王灏谨识”。

此隆庆本中未见批校痕迹,但据以上王灏识语,并对比两个本子序的先后次序相同,可知定州博物馆藏明隆庆四年铜梁氏刻本即为丛书即为当时王氏刊刻所用底本。

1.3 清嘉庆二年映薇堂刻本《洙泗考信录》四卷

大名崔述着。清嘉庆二年映薇堂刻本《洙泗考信录》八行二十三字,四周双边,卷首有嘉庆戊寅岁九月望日浪穷王菘旧名乐山撰重刻洙泗考信录序,次目录,次正文。

丛书本,正文,十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

嘉庆本中有记录校刊内容的粘签,通过与丛书本对照相应信息(见下表)可知,

位置底本文字批改意见畿辅丛书中是否相符卷一叶1a第二行"大名崔述东壁谨考石屏门人陈履和校刊"应作"大名崔述着"后仿此第二行改作:大名崔述着卷一叶1a第三行"初余"以下低两格"初余"以下低三格第三行初余以下低三格卷一叶1b第七行备览二字无围圈备览二字用围圈低两格第五行备览二字用围圈且低了两格卷一叶2a第五行存疑二字无围圈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第一行存疑二字用围圈且低了两格卷一叶2b第三行按孔父之死云云仅低两格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1-2a第七行按孔父之死云云均低了三格(不相符)卷一叶26b在斋二字低三格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1-23b第八行在斋二字低三格未改(不相符)卷一叶34a附论二字无围圈低一格附论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1-29a第十行附论二字用围圈低了两格卷一叶35a自齐反鲁空三格"自齐反鲁"四字顶格写第61页第六行"自齐反鲁"空三格(不相符)卷二叶1a第三行为鲁司寇上五字空三格为鲁司寇上五字顶格写第72页第三行为鲁司寇五字空三格(不相符)卷二叶27b第六行适卫二字空三格适卫二字顶格写第118页第八行适卫二字空三格(不相符)卷三叶1a第二行原作为大名崔述东壁谨考石屏门人陈履和校刊大名崔述着下空三格后仿此卷三第一页第二行大名崔述着下空三格卷三叶2a第二行存疑二字上空一格无围圈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第三页第十行存疑二字用围圈且低了两格卷三叶3a附录二字低一格无围圈附录二字低二格用围圈后仿此第五页第八行附录二字低二格用围圈卷三叶3b按语低二格按语俱低三格后仿此第六页第七行按语内容低三格卷三叶7b厄于陈蔡之间低三格厄于六字顶格写第十二页第九行厄于陈蔡之间低三格卷三叶9b第三行存疑二字上空一格无围圈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第十七页第二行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卷三叶36、37存疑二字用围圈低两格后仿此无此内容卷四叶19a第六行补字无围圈用阴文补字用围圈不用阴文第一百零二页第一行补字用围圈不用阴文卷四叶29b第八行附通论低一格附通论低二格后仿此第一百二十页附通论三字低二格用围圈

据以上可知定州博物馆所藏清嘉庆二年映薇堂刻本即为王氏刊刻所用底本。

因所见底本实物有限,部分丛书本的底本情况还可通过文字信息推证其所用底本的年代及刊刻情况。

2 由文献证据可知的丛书所用底本

2.1 魏清河张辑撰,高邮王念孙疏证《广雅疏证》十卷。

卷首有广雅疏证原序,嘉庆元年正月高邮王念孙序:

“……是书之讹脱久矣。今据耳目所及,旁考诸书以校此本,凡字之讹者五百八十,脱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先后错乱者二十三,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音内字误入正文者五十七,辄复随条补正,详举所由……嘉庆元年正月高邮王念孙序。”

据此可知《广雅疏证》的底本为清嘉庆高邮王念孙校勘本。

3 可推定版本者

3.1 《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金藁城王若虚着。

卷前有金史本传,次有李冶作滹南遗老集序,次为东明王鹗书。

“此本山阴祁氏藏书,康熙乙未春王归秀谷亭收藏,因考史传而附记于后钱塘吴焯书。”后有吴焯再书。

故推知《滹南遗老集》的底本为山阴祁氏藏书。

3.2 《元城语録》宋扬州马永卿辑。

前有光绪庚子李锡龄序:

嘉靖中,开州王端溪取语录、行録,通为之释,名曰元城语録解,书中意蕴多近发明,间有辨正,亦能申己见,初刻于汝南,再刻于元城,流传渐少,兹由是元城刊本,可贵也。……道光庚子七月望日三原李锡龄识于惜阴轩。

据此推定《元城语録》为道光二十年刻本。

3.3 《聪山诗选》八卷,永年申涵光凫盟着,曲周刘佑云麓订。

有申凫盟旧序:

顺治癸巳仲秋社弟栢郷魏裔介题于燕邸之霞上叙轩。凫盟至性过人,十年以来憔悴之色尤见于眉宇,忠孝萃于一家篇什,其绪余耳。大陆多嵚历落之人,然如申子之人与申子之诗者,其为可传,无疑也,乃为之叙而付之梓。次为目录卷一至卷八。

定州博物馆所藏《聪山集》(诗)卷首康熙癸卯邓汉仪题于虎静庵-序,次为王崇简题-申凫盟诗旧序,次为目录,次正文。

3.4 《孙夏峰先生年谱》上、下两卷,方苞考订。

卷前有方苞序。定州博物馆所藏为《孙征君先生年谱》卷首康熙乙卯霍炳剑寒氏书于卫源公署-征君孙先生年谱序,次为康熙十四年戴明说撰-序,次为传-方苞着,次为画像,次为乙酉八十六翁书于兼山堂-先生自赞,次为像赞,次正文。孙征君与孙夏峰是同一人即为孙奇逢。

故推知《孙夏峰先生年谱》的底本为定州博物馆所藏清康熙本。

郭蕾 (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J03

A

1672-5832(2016)03-0222-02

猜你喜欢
卷首底本丛书
卷首·六月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卷首·四月
艺术创想丛书
卷首·六月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论《西游记》中重复修辞的运用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