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工业语境里认识明星真人秀节目

2016-03-01 17:35杜青青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6期

杜青青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文化工业语境里认识明星真人秀节目

杜青青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当下,明星真人秀节目较为流行,并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度。本文将明星真人秀节目置于文化工业语境中进行考察,看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以及受众对于这种文化产品的消费。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被生产,它符合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明星真人秀节目已经出现了娱乐精神异化以及节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须回到本质上:电视需要创新,节目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才是电视不断发展的法宝。

关键词:文化工业;明星真人秀节目;商品逻辑

1 明星真人秀节目泛滥

2014年,《爸爸去哪儿》揭开了中国明星真人秀的新大幕。据统计,2015年,将有近200档真人秀节目加入拼抢收视率的大军,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5倍。如果按一档真人秀播出一季13期、每期90分钟算,相当于观众要不眠不休看5个月,才能把这些节目全部看完。值得一提的是,真人秀节目除了明星阵容强大以外,节目形式也是花样百出:让明星吃蚯蚓的、直播明星恋爱的、让明星开飞机等[1]。而这种热潮也导致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泛滥,正如微友@吴伟称,“周末晚上打开电视,全是类似节目,咱能不能换点新花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泛滥,模式雷同,内容雷同,甚至明星雷同的境况已经出现,而这对于电视需要创新的本质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缺陷。为此,我们亟需透视明星真人秀热潮的产业根源与受众基础,在梳理其存在的现实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其问题与可能的改变方向。

2 作为文化工业产品的明星真人秀

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撰写《启蒙辩证法》时自创的一个词汇“文化工业”,他认为“文化工业”时代是一个文化沦落为商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化工业”的主控者揣摩着大众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对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分工;同时,这种工业体系中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性、标准性和批发性[2]。明星真人秀是在大众传媒和技术的精巧配合和巧妙包装下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它将受众情感纳入统一的消费模式中,使受众最终淹没平面化的生活方式、时尚化的消费行为,以及肤浅化的审美趣味中。

2.1 媒介事件与产品推广

媒介事件是传播学里特有的一个名词,本来专指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所说的“伪事件”,即有意安排的、非自然的人为事件,如剪裁、记者招待会等。后来,在丹尼尔·戴扬所著的《媒介事件》,他对媒介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媒介事件是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即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3]

明星真人秀节目除了是一个娱乐的节目,还具有新闻性。在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播出前期,都会有新闻发布会。同时,互联网也跟着造势,各种贴吧、论坛纷纷建立,网民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摇旗呐喊,且各种所谓内幕的东西不断出现,以此来吸引观众眼球,使节目更具神秘感。湖南卫视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全员加速中》,在前期的发布会上,他们不仅会利用新闻来传递这个节目的创意性、独特性等,还会宣称自己的节目请来了半个娱乐圈,而这对于想观看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现在,真人秀大电影成为一个全国关注的事件的一个契机,可以说这是中国广播影视打通产业链的一次尝试。《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真人秀电影的面貌。据统计,《爸爸去哪儿》于2014年大年初一上映,上映第二天就获得8 600万元的票房,2天累计1.76亿元。即便与所有华语片相比,它也只是仅次于《大闹天宫》的2天2.2亿元,位居华语影史第二[4]。由此而知,一个由明星真人秀改编而成的电影,吸引了多少人去看。此后,《奔跑吧!兄弟》《爸爸而哪儿2》也都改编成了大电影,且均取得了客观的票房。

由此可以看出,明星真人秀在被作为文化产品生产出来的时候,由于主打明星,在节目生产的同时也产生着媒介事件,而这种媒介事件对于对产品的推广与附加值的具有重要价值。

2.2 娱乐基因与商品逻辑

由于消费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表现之一就是传播者倾向于向受众传播平面化、肤浅化的娱乐新闻和娱乐节目,而明星真人秀就是其中的代表。为此,在众多的明星真人秀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星的家人、感情、绯闻等,也就是明星的什么东西能够给观众带去娱乐,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都会一并吸收,甚至是放大。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指出,中世纪,在官方庆典仪式之外,出现了狂欢节目,而狂欢节目是全体人民的狂欢,是民间诙谐文化最完全、纯粹的表现。由于明星的“神话”地位,明星对于受众的来说,一直处于遥远的位置,现在,明星真人秀节目把明星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明星普通化了,因为受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明星的日常生活、明星的窘态及明星变换身份后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受众可以很好地与明星产生共鸣,明星的“表演”让观众获得快乐,而绚丽缤纷的舞台则是一个“狂欢”的广场。

例如,湖南卫视2015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明星真人秀《全员加速中》,在BILIBILI网站的火热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据悉,《全员加速中》首期节目上线不到几日,在B站已达到20.3万的播放量和19 622的弹幕数,网络热度令人咋舌,一时,整个B站成为了围观和狂欢的舞台,观众在其中感受狂欢,享受狂欢。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明星真人秀节目把低俗化的情节搬上电视,如生吃牛胆、蚯蚓、喝尿等。明星真人秀想把节目娱乐化,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度,就会把娱乐变成低俗,我们呼唤娱乐精神,坚持娱乐但不低俗。

2.3 广告导向下的节目运作

新闻传媒还具有经济属性,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利润最大化成为了传媒生存的一个指标。明星真人秀作为一个被传媒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广告是它生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明星真人秀中,不论是广告的直接冠名,还是穿插广告客户的商品广告,它都把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文化工业品的价值属性,表现的一览无遗。

首先,直接冠名。《爸爸去哪儿》开启中国明星真人秀的新纪元,据悉,《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时候,很多广告商还不愿意赞助,而到第二季的时候,《爸爸去哪儿》的独家冠名被伊利以3.1199亿元的天价拿下,不仅打破了加多宝2.5亿元冠名“好声音”第二季的记录,相比起999感冒灵的第一季的2 000万元,不到3个月时间,溢价近11倍,而节目总广告招标价格也突破10亿元大关,创下了国内综艺节目商业价值之最[5]。

其次,植入式冠名。植入式冠名就是不把广告商的名字直接说出,而是把将广告的内容隐藏在节目的过程中、环境中、道具中和内容中。例如,在很多的真人秀节目中,明星会坐在赞助商赞助提供的汽车里,同时,明星临时居住的地方,在食品、生活用品、房间布置等各处细节中都充斥着赞助商品的镜头。客观上来说,这种软广告的效果可能比硬广告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

现在,众多的电视台纷纷开办明星真人秀:一是看中了明星真人秀能够提升电视台的知名度;二是看中了明星真人秀能够提高收视率。电视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生活在一个商业的环境中,节目的设置最终也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

3 作为文化消费品的明星真人秀

明星真人秀作为文化工业品生产出来,其节目的制作都遵循着一个目标,即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营造高收视率。纵观众多的真人秀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明星成为了最大的受众收割机。那么受众是如何消费明星,来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

3.1 消费真实

首先,整个真人秀节目的动机就是假的。明星真人秀能够最终成为一场秀,这就意味着它的筹划、直至最后成功是有一个动机的,而这种动机往往都是不真实的。《挑战者联盟》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职业体验真人秀,明星们以轻松娱乐的形式,齐心协力挑战各种职业任务。在节目中,明星会从事出租车司机、清洁员、保安和飞行员等各种职业;同时,还会受到金钱、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明星是根本不会去从事这些工作的,而且,一般来说,金钱也不会成为他们工作的限制因素。这样,他们的真实身份被限制了,以一个半虚构的身份,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环境之中。

其次,明星所处的环境及最终播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是虚构的。在明星真人秀节目,摄像机时刻存在于明星身边,导演组和嘉宾身上都戴着监控设备,随时进行沟通。面对这种依靠摄影机搭建起来的一个新的空间,有些时候明星都会感觉到不舒服。当然,最终播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也包含虚构的成分。一般来说,真人秀一期的节目的播出时长为一个多小时,而这一个多小时,实际上是用海量的素材进行后期剪辑所完成的。通过剪辑,我们会看到争执,会看到友善,它事先没有脚本,只有框架,但后期之手,是隐性的脚本。

最后,纵观当下的综艺节目,节目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明星的各种出丑、挨整、落难的窘态以及矛盾冲突作为节目的收视点,这无疑加大了节目作秀的成分,消费了真实。而这种秀的成分也凸显出了国内综艺节目的原创力缺乏。

3.2 消费明星的隐私

首先,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人们去窥视明星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平台。例如,在《我们相爱吧》节目中,观众能目击明星相爱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明星情感生活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同时,人们会津津乐道,两人是否般配,女主漂不漂亮,男主帅不帅等。综观各档明星真人秀节目不难发现,它们侵犯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界限,只是为了满足受众对明星的猎奇心理。可以说,能否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是明星真人秀节目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明星的粉丝处于集体狂欢的状态,其认知能力会下降,这样就更容易加入到消费明星的群体中来。如此一来,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也会不断上涨。

其次,制作方不满足于明星们在台前的表演,又把视角转到了明星生活的背后。在很多的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见,拍摄都是从从明星家里开场的,我们跟着摄像机,看到了明星的居所,计算着物业的面积和价格,从他们的装修风格上,判断出他们的品味。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明星的子女、家人等都会被拿出来消费。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望。但是节目制作方又会象征性地给出“公益”“亲子”“梦想”的动机。

3.3 消费明星的形象

首先,消费生活中的明星形象。明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普通人追逐,实际上人们是对明星形象的追逐,而一旦人们发现明星在媒体上树立的形象与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形象不符,人们就会讨厌这位明星,甚至开始“黑”这位明星。而明星真人秀节目在选择明星的时候,也会考虑明星的形象。第一,媒体给明星打造的形象,明星的外形外貌、演技和绯闻多少等都会成为节目组考虑的因素;第二,明星在实际生活中的形象,例如,《我们相爱吧》作为一档明星谈恋爱的节目,制作方在选择男女明星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男女明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男女朋友,如果有的话,制作方就会放弃选择。

其次,消费广告中的明星形象。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这本中将广告定义为“神话”手段,他认为,广告往往能够赋予物品新的意义,把商品和个人的价值、感情等联系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受众的消费主义意识[6]。当下,很多产品都选择明星代言,这无疑就是利用了明星自身的神话效果。而明星真人秀作为一档备受关注的综艺节目,不论制作方还是赞助商在节目生产的过程中都不会放过如此良机。纵观当下比较火的综艺节目,广告冠名的费用都是相当高,这种打广告的方式虽然没有直接邀请明星为产品代言,但间接消费了明星的形象,因为在整个节目的过程中,明星会被安排使用冠名广告商的产品。如在《奔跑吧,兄弟》当中,6位成员每期都会穿着冠名商海澜之家的衣服进行节目录制。同时,成员也会被要求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使用其他广告商的产品,如车和饮料等。

4 结语

作为文化工业品的明星真人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媒介运作的必然产物,也是娱乐经济时代、消费主义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明星真人秀节目已经出现了娱乐精神异化以及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回到本质上:电视需要创新,节目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才是电视不断发展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刘宇.近200档真人秀节目扎堆比拼, 真人秀泛滥成灾[N].重庆商报,2015-06-02.

[2]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一一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丹尼尔·戴扬.媒介事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上映2天票房1.76亿《爸爸去哪儿》一夜逆袭[EB/OL](2014-02-03)[2016-02-25].http://www.fj.xinhuanet. com/whyl/2014-02/03/c_119207685.htm.

[5]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冠名天价电视节目进亿时代[EB/OL](2013-12-4) [2016-02-25]http://www.gmw.cn/ media/2013-12/04/content_9692500.htm.

[6]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杜青青(1991-),女,在读研究生,四川南充人,研究方向:民族文学与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