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 国家安全

2016-03-01 12:06
人民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当下,互联网正在以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技术变革;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但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上的安全形势越来越错综复杂。借助网络面具的掩护,一方面,技术侵略、国际窃密、网络攻击等罪恶勾当暗流涌动;另一方面,造谣、诽谤、诈骗等非法活动大行其道。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安全概念和逻辑,形成了新的安全风险。

互联网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议题。网络安全关涉极广,不同主体对网络安全的关切重点和关切程度各不一样。对于国家而言,最大的关切是政权安全,即在国际上的主权,不为外部势力支配。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继陆、海、空、天之外的国家第五大主权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许多国家都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重视。

互联网治理关涉网络生态和人民福祉。对个人而言,网络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放世界,充满了无限想象与可能。但如果缺乏安全保障,追求毫无底线的“自由”,最终伤害的还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在网络空间的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过生动的比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如何让互联网的发展趋利避害,加强治理自然是良策。

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开发是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的核心要义。美国在网络世界所拥有的绝对主导权和话语权,正是来源于其先进的技术优势;中国的相对劣势,则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近年来,针对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等行为,网络实名制也在稳步推进;但由于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主体是互联网企业,而互联网企业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着漏洞,用户信息泄露成了另一安全隐患。为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技术层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推出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eID)重大项目试点成果,以期既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又净化网络生态。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对于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个别发达国家而言,互联网成为他们新的霸权土壤。然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不应成为“扳倒”他国的工具。各国应积极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从而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为了更深入地厘清“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安全”的相关问题,《人民论坛》推出特别策划,集聚各方专家,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本策划分为“战略篇”、“治理篇”、“域外篇”和“技术篇”四个板块:“战略篇”阐释了为什么维护互联网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篇”则详述了应该如何更好地治理互联网,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域外篇”分析了美国的互联网霸权对全球网络安全的重大挑战,并介绍了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互联网治理经验;“技术篇”则从维护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视角,对目前互联网治理中的最新技术成果eID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值得品读。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