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考诠

2016-03-01 05:54吴新民

摘 要:作为美国自然主义哲学思潮中的重要人物,内格尔所阐述的“自然主义观”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对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哲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自然行为、心灵与物质以及新实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诠释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自然主义流派中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阐释了内格尔的“科学的自然主义”或者说“结构的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论述了内格尔哲学思想的源流以及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科学哲学;新实在主义;心灵与物质;自然行为;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4-

人不仅是社会的存在物,也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也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由人来改造自然和社会;另一方面人们也按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来改造人自身,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19世纪末,自然科学迅猛地发展,暴露出了唯心主义、有神论和二元论的许多致命错误。同时,也对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新的有待回答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正因为“哲学是以思想的形式反映时代”,所以,这时在美国“自然主义”的哲学思潮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换句话说,在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自然主义哲学思潮的涌现,也反映着哲学自身发展的诉求和规律。

一 内格尔的思想活跃,一生致力于逻辑与科学哲学的研究

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欧内斯特·内格尔(Emest Nagal)(1901-1985),一生致力于逻辑和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应该说,早年内格尔深受实用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后来又接受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他还是最早接受维也纳学派观点的美国哲学家之一。具体来说,由于内格尔受到的学术影响主要来自他的老师莫里斯·R·科恩,以及约翰·杜威、弗里德里克·J·E·伍德布里奇、查尔斯·S·皮尔士、贝特兰·罗素、乔治·桑塔耶那等人的著作,所以实用主义、自然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哲学分析,都在内格尔的思想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但是,如果追溯内格尔“自然主义观”的形成根源,则最早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内格尔到欧州留学一年多,在那里他接受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并于1936年发表了“对欧州分析哲学的印象和评价”一文,该文详细评价了英国剑桥学派、波兰华沙学派,特别是奥地利的维也纳学派的观点。后来,内格尔又与纽曼合著了《哥德尔的证明》一书,该书详细地评述了哥德尔这位数理逻辑学家的数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尤其是1934年内格尔和他的老师M.R.寇因(1880-1947)合作的《逻辑和科学方法引论》一著,试图从新实在论的观点转向自然主义立场。可以说,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内格尔才彻底放弃了他在30年代所持的实在论观点,转向了自然主义立场,并尖锐地批判了“实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49年内格尔发表了《自然科学中还原的意义》一文,他认为,还原是理论间的说明。应该说,内格尔的“还原”语义非常明晰,它只限于认识意义,而且是指理论间的逻辑推导关系,并且,他还把理论的还原区分为“同质”还原与“异质”还原。

应该强调的是,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内格尔还出版了几本重要的著作,如《科学的结构》(1961),《意义和知识》(1965)《科学中的观察和理论》(1971)和《对目的论的再考察》(1978)以及1974年与别人合编的《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导论》。可以这么说,在这一时期里,内格尔主要致力于科学哲学的研究,包括《对目的论的再考察》(1978)等在内的这些著作,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哲学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其中《科学的结构》一书是内格尔多年来讲授数学和研究数学的成果。但值得指出的是,早期的原始自然主义思想学派就是科学唯物主义,对于他们来说,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的记录,最终要用生理学术语加以理解。他们认为,哲学家可以不再被看作自然科学家的对立面,因为任何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都会涵盖知识之树的精华,同样也只会产生这棵大树最成熟的果实。也可以这么说,从自然主义产生、发展的角度讲,真正根本上能全面体现内格尔自然主义观的并不是上述著作,而是1954年内格尔与J·R.纽曼合编出版的《没有形而上学的逻辑》以及在1957年内格尔出版的《至高无上的理性》这两本书。更具体地讲,在20世纪50、60年代,内格尔从自然主义观点的角度,写出的一系列论文都收录在了这两本书之中。尤其是1954年出版的《没有形而上学的逻辑》一书,更是集中地反映了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

二 自然主义解释观与反自然主义理解观存在着长期的争论

的确,哲学“并不标示一堆既得的信念,相反它于讨论中求生存。就此而言,它得涉足实务,表明立场,并在相互交流中经受考验。”[1]内格尔认为,科学模式是一个完成了的“假设——演绎”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首先要有一些本系统内能证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演绎出较低层次的定理和命题,这样逻辑、哲学与科学就有了紧密的关联。说起自然主义,它的产生并非偶然。19世纪末自然科学迅猛地发展,暴露出了唯心主义、有神论和二元论的致命错误,同时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正因此,在一些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眼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不可信赖的理论。也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批判实在论和逻辑实证主义等分析哲学派别的融合,并且在此之后,继而转向了科学实在论。值得指出的是,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斗争中,产生了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略倾向于实在论的哲学派别——自然主义实在论。因而有人认为,在20世纪英美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解释观与反自然主义理解观的根本对立,是一个长期在社会科学解释中占主导地位的争论,其核心对立观点是对社会科学规律存在与否的争论。进一步讲,自然主义既不轻易否认心理学的合法地位,又设法维护自然科学的权威和尊严,并试图把两者调和起来。因为在自然主义者看来,人的心灵根植于自然,而灵魂或精神只是人的自然行为的某个方面,它决不是自然之外的不朽实体。可以这么说,在大多数自然主义者眼中,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而且与自然科学规律相比,它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开放性和研究主体、对象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科学规律没有普适性,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只有通过对构成它们的意义的诠释学理解才能进行。反观反自然主义者,他们则与此相反,认为所有的社会科学都包含着对有意义现象的诠释,自然主义否认理解等所发挥的作用则是过于狭隘。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撇开这种对立的争论,自然主义者也承认,与其说自然主义是一种本体论理论,毋宁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一元论原则,即把一切都看作自然,都从自然方面加以说明的一元论方法论。质言之,就是把自然主义看做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包括对数学在内的各种科学实践的开放态度,它对“抽象对象是否存在”、“数学真理是否客观”等这之类的问题,并没有先定的答案。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这种自然主义大谈一切都是自然,但却从来不回答自然或自然中的事物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并且还尝试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上,试图撇开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不是人类如何偶然就有了认知,而是一般类型的人类(具有人们的直觉形式的推理型认知主体)的理智能力,如何必然会进行认知。自然主义者断言,宇宙间的一切存在和事件都是自然的,从而把科学方法和哲学联系了起来。自然主义认为,自然能够被认识,是因为自然过程是规则的。自然是自我包容,自我满足,自我说明的体系,自然过程就是自然对象系统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自然主义反对把物质归结为心灵的某种形式(唯心的),或把心灵归结为物质的某种形式(唯物的),而是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从自然本身去认识和把握自然,不需要用某种超自然的非自然的力量去解释自然。因为在自然主义者看来,存在着的只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以各种不同方式(心理的或物质的)起作用的人,而人又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和物质只是为了分析哲学问题所使用的名称,并非独立的实体。可以这么说,自然主义者的信念并不是一种关于实在之本质的学说,而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取向,即相信经验、实验或科学方法是获得有关人和世界真理的唯一可靠途径。自然主义拒绝把信仰、天启、权威、传统、演绎推理和直觉,视为真理的来源或指引,所有的意义都源于经验,一切信念都必须根据科学的方法的一般准则而由经验来检测。自然主义相信,自然即代表实在界中所有可能被知道的一切。并认为,科学方法是决定真理的唯一方法。但也应看到,尽管自然主义一般否认真正超自然的实在的存在,但是,如果能够间接地获得对超自然东西的认识,或者说自然的事物以可觉察的方式受到所谓超自然实体的影响,那么自然主义也承认超自然事物的存在。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超自然的事物本身就是处于可由科学检验的自然状态之中。更具体地讲,如果归纳自然主义学理,则主要有四:第一,世界的每一个状态或其中的每一事件都可由先前的状态或事件因果地或机械地解释,否则就是一种偶然的结果;第二,不需要用上帝或其他超自然存有来解释世界,因为在时、空中的物体与事件所构成的自然世界完全是真实的;第三,人完全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只是世界过程中的偶然产物;第四,根本没有经由非经验的方法所认知的绝对价值或先验规范,所有价值和规范在某种主义下都只是人类态度、需求和满足的功能。

也由此,人们能够从中读出自然主义基本信息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的心灵,心灵的属性,认知能力与过程等等,原则上都可以归约为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属性、活动过程或功能,并且这些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没有超自然的、独立于物质的认知主体,哲学问题的提出不应预设一个超自然的、独立于物质的心灵或认知主体,人们也不应该从这样一个心灵或认知主体的角度去回答哲学问题。应该说,在自然主义眼中,认知主体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都是物理性的联系,亦即都是通过光波、声波等物理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联系。所以,自然主义者拒绝关于心灵如何把握独立于心灵,也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抽象对象或概念的那些思辨。而且,这些思辨都假定心灵有一种在原则上不可还原为大脑与环境中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神秘的直觉能力,使得心灵能够以某种方式直接地“把握那些独立于心灵”,也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抽象对象或概念,即与那些抽象对象或概念建立起来某种非物质性的“认识”关系。也可以这么说,“认识”是作为自然事物的大脑与其他自然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就像两个物理系统之间,通过物理上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联系。尽管人们还会继续使用“内部”、“外部”这些词汇,如“外部事物”、“大脑中的”内在表征等等。但是,它们将是相对于一个大脑而言的,而且大脑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手段观察认识自己,或自己的一部分,而“外部事物”只是指一个大脑的认识对象,不一定是“脑壳之外的”。

三 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承认认识论和科学之间存在着连续性

无疑,像“存在、思维、主体、客体、时间、空间等概念的形成,并不是哪一个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物,而是人类多少年来哲学思维发展的成果。”[2]在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的哲学天空,闪耀着一簇自然主义星丛,这一星丛的代表人物有:内格尔、伍德布里奇、科恩、杜威、胡克等。值得强调的是,人类世界或人化物体的属人空间,才是人的实践的空间。但在自然主义唯物论的空间学说中,对“空间”的理解,无非讲的是一种自然世界的、与人的活动无关的、纯自然世界或自然物体的空间性状。尽管在自然主义者之中,不乏有些或把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相关联,而有些则把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相割裂的,但是,自然主义唯物论的那种非属人的自然世界,忽略了人在实践中的生成发展。因为在自然主义者看来,哲学的题材和科学的题材在范围上都是自然的,并能为人经验的。所以,哲学应运用与科学类似的方法,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形而上学或神学的前提出发。因为自然是自我包容、自我满足、自我说明的体系,自然过程就是自然对象的系统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自然主义是对某种哲学立场十分流行的称呼。所以,在这一称呼之下,有着众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哲学观点。正因如此,自然主义的阵营极为庞杂,有着各种牌号的自然主义。如人的生命有多方面,描述这些方面需要理由空间中的概念,而人是理由的动物,其生命组织的方式只有在理由空间中才可以被认识。这样,沿着这条线索,人们把“思”和“知”看成是属于生命存在的方式,而麦克道尔就是把这种自然主义称为“自由自然主义”。到了晚近的自然主义,则主要是强调语义分析的重要性,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分析范畴,即分析用来表达自然的最一般特性的词语(概念)。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自然主义在哲学上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却都主张自然是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全部的实在。因而,有人认为与其说自然主义是严格的哲学系统,还不如将它描述成趋近哲学问题的特殊方法或门径。或者说,作为回答这些问题的某组结论。

虽然西方分析哲学在批判经验论困境的同时,建立起了以“自然主义”名称为旗号的各种理论,但是这些理论,人们完全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在为知识的经验前提寻求某种“合法性理论”。因为在内格尔看来,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承认认识论和科学之间存在着连续性,而如果否认这种连续性,便可以说是非自然主义的。进一步讲,人们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在美国的自然主义者中,出现过三类哲学家。即: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者是第一类;第二类,如纳格尔、兰德尔、克里科里安、V.P兰普雷克特等人,他们是一些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哲学家;而第三类则是一些在不同程度上持有较多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可以这么说,作为逻辑实证主义后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内格尔看到了早期逻辑实证主义者因坚决拒斥形而上学,从而导致它的问题域狭窄化。于是,针对这一情况,内格尔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主义的观点,那就是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更具体地说,1944年底克里科里安编译的《自然主义和人类精神》全面地反映了E.纳格尔、J.兰德尔等大多数自然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观点。在这一时期里,由克里科姆安编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主办出版的8卷本《自然主义和人的精神》则更是汇集了自然主义有关各种论题的文章。随后,还有大批的有关自然主义的著作问世。纽约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更是成了该思潮的中心,而内格尔就主要地属于哥伦比亚大学自然主义这个哲学流派。

有人认为,内格尔主张的自然主义,既是对宇宙图景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说明,也是对探索的逻辑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说明。因为在内格尔看来,包括道德问题在内的人的问题都只能在经验中得到解决,根据某种超验的价值领域去作道德评价是误入歧途。也就是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内格尔根据道德实践中的不可控因素,将道德运气分为:构成方面运气与环境方面的运气,行为结果方面的运气与行为原因方面的运气。可以说,内格尔用自然主义的基本原则考察了人类历史及其命运。内格尔在《没有形而上学的逻辑》一著中曾说,一个科学哲学家,作为反映事物性质的专业人员,理所当然地应当真实地反映自然并使之表述清晰,也应该尽可能简明地把这些能用知识保证的东西叫做“自然主义”。内格尔认为,如果自然主义是真理,那么不可简化的多样性和偶然性就是人们居住世界的根本特点。虽然“自然主义”一词代表着多种互有区别的学说,但人们普遍认为,内格尔所信奉的那种自然主义,才是“对在实践和批判思考中接触到的世界所作的一种正确的概括性论述,是对人类社会的合理展望。”[3]6也就是这种意义上,概括地说,内格尔的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一方面在现实的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是首要的、第一性的,脱离物体的力、非物质的精神及不朽的人格(灵魂)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事物及其性质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宇宙不能归结为某种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内格尔指出,物理主义试图通过对意识体验的现象特性的物理解释来达到维护自身的目的。但由于它无法对我们所看到的意识现象的主体性作出解释,因此它看来无法达到它所期望的结果。可以说,就这一问题而言,意识体验本身的第一人称视角与物理主义研究方法的第三人称视角的不相容性,才是造成人的感受质无法被还原以及物理主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 在提出自己自然主义观的同时内格尔还批驳了错误的自然主义观

内格尔认为,如果心灵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认识论的关系,那么认识论也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值得指出的是,内格尔还从他的自然主义观点出发,考察了逻辑原则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逻辑观,批驳了其它类型的自然主义逻辑观。我们以非矛盾律为例,内格尔认为,有三种自然主义逻辑观是错误的:第一种观点是,把非矛盾律看作一种对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事物的有限结构进行描述时所遵循的必然真理;而第二种观点是,把非矛盾律看作以对自然界的经验研究为依据而作出的一种带有偶然性而又高度可以信赖的结论;第三种观点则是,非矛盾律是没有事实内容的,它只不过是把许多用以构造符号体系的随意规定编纂了起来。因而,可以这么说,正是基于这样一些看法和认知,内格尔才会断言,这三种逻辑观都不符合自然主义的基本假定。可以这么说,在内格尔看来,“如果自然主义承认逻辑原则在某些情景中,即在探索中具有一种可以识别的功能,那么自然主义就不能仅仅根据这些原则在与一定情景相分离的情况下,加以考察时缺乏事实内容这一点就始终一贯地认为这些原则是完全随意的。”[3]57进一步讲,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逻辑真理之所以是求真的,或必然地不为假,乃是因为逻辑真理必然地排假,除此之外,则无其它逻辑可能性,这也是逻辑推理有效性的根源。”[4]

通常情况下,自然主义是把“不可归约的多样性和逻辑上的偶然性,看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世界的基本特征。”[3]9内格尔认为,逻辑原理之所以普遍适用的,就是因为它们与最高的普遍的本体论特征密切相关。严格来说,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点与R.W.塞拉斯,J.H.兰德尔等的自然主义观点不同。有人认为,内格尔所信奉的自然主义才是对在实践和批判思考中接触到的世界所作的一种正确的概括性的论述,是对人类社会的合理展望。内格尔的自然主义,既认为在现实的自然秩序中,有组织事物的存在优先性和因果优先性,又认为事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功能的那种明显的多样性是宇宙的一个不可还原的特点。可以这么说,这两个特点就是内格尔自然主义的独到之处:前者在于,在现实的自然秩序中就存在与因果关系而言,它们都是有结构的物质首先出现。而且,这一论点排除了在自然界中或自然界之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不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被看作一种设想的,非物质的,匹配着事物进程的精神,还是被看作一种不受自然死亡的影响的不朽灵魂;而后者则在于,事物及其性质和作用显然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情况是宇宙的不可简单化的形象,而不是掩盖某种具有更多同质性“终极实在”或超验实体的虚假现象。

虽然,有时人们把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同起来,但自然主义的范围要比唯物主义广得多。可以说,尽管唯物主义是自然主义的,但自然主义却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的。特别是晚近的自然主义,它们强调语义分析的重要性,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分析范畴,即分析表达自然的最一般特性的语词(概念)。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追求科学知识将是荒谬的,人们永无止境地为他们的信念寻求具体的证明。可以这么说,在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里,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或事物存在的种种依赖关系都只是偶然联系,而不是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一个固定的统一模式的体现。 当然,这也可看作是对自然主义方法论的某种确认,即便放弃一种科学理论而拥护另一种,依然不是对认知自然失去信心,也不是拒斥探索真理的“自然方法”。应该说,这是因为内格尔既肯定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又主张彻底的多元化。特别是内格尔过分地强调偶然因素的作用,否认客观的规律性。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讲,内格尔的自然主义并无本体论的偏爱。换言之,它对于任何特殊的实在范畴都无偏见,二元论和一元论、无神论和有神论、唯心论和唯物论,在本质上都能和它和谐共存。只要现实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也就没有其它的限制强加于它。

五 结论

无疑,“同一性理论潜在地包含了一种还原自然主义,它把其他存在还原为物理事实,同时也是一种怀疑论,怀疑论不能用物理概念描述的存在。”[5]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自然主义者看来,“事物发出的先后顺序或事物存在的各种依赖关系,都是一些偶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固定的、统一的、具有逻辑必然联系的模型的体现。”[3]7但内格尔的看法与之有一些差别。内格尔认为,事物及其性质和功能虽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种情况是宇宙的一个不可归约的特征,而不是一种用以掩盖某种具有更多同质性的“终极实在”或“超验实体”的虚假现象。进一步讲,自然能够被认识,是因为自然过程是规则的。“我们栖居于世,意味着世界能够改变我们,正如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一样。”[6]可以这么说,自然主义反对把心灵和物质看成是两种独立存在实体,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在内格尔看来,由于哲学的题材和科学的题材在范围上都是自然的,能为人经验的,所以,哲学应该运用与科学类似的方法,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形而上学的或神学的前提出发。概言之,也就是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从自然本身去认识和把握自然,不需要用某种超自然的非自然的力量去解释自然。

总而言之,自然主义认为,心灵和物质只是为了分析哲学问题所使用的名称,并非独立的实体,自然能够被人们所认识。换言之,所有的自然主义都主张:自然是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全部的实在。在这种前提之下,各种复杂的自然主义哲学观点都云集在了自然主义的旗帜之下。但也应看到,复杂纷纭的自然主义哲学中,内格尔的“科学的自然主义”或者说“结构的自然主义”又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有人评价说,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就是对宇宙图景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说明,是对探索的逻辑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说明。在此意义上,人们全面地阐释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既能反映内格尔本人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又能管窥20世纪30、4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潮以及它的盛衰历程。

参考文献:

[1]吴新民.语言逻辑视域中的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8(3):119.

[2]吴新民.从哲学逻辑和时空语境的双视角看价值理论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9.

[3] Emest Nagal.No metaphysical logic[M] . Taibei:Free press,1957.

[4]吴新民.奎因的逻辑思想疏析[J] .晋阳学刊,2005(3):55.

[5]殷 杰,何 华。经验知识、心灵图景与自然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13(5):96.

[6]吴新民.塞拉斯映像理论的心灵哲学意蕴析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American naturalism philosophy, case Er described the "naturalism" and contains deep thought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1940s, American philosophy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behavior, spiritual and material and New Realism Thought on the bas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1940s American naturalism in Nagel's naturalism, explains Thomas Nagel's "scientific naturalism" or said the ess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natural doctrine". Nagel philosophy origin and role and significance are discussed.

Speech:Philosophy of science;New realism;Spiritual and material;Natural behavio;

【责任编辑 陈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