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报仍然不OUT
——《巴南手机报》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6-03-02 05:55边慧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巴南受众内容

边慧娟

(巴南日报社,重庆 401320)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报仍然不OUT
——《巴南手机报》现状及发展研究

边慧娟

(巴南日报社,重庆 401320)

微博红了,微信火了,花样繁多的APP让人应接不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盛极一时的手机报是否安好,是不是已经OUT了,如果有这样的疑问,你可真是多虑了,以《重庆手机报》为主的各个区县手机报集群,受到众多读者认可。本文以《巴南手机报》为例,深入研究手机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同时,发现手机报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手机报更长远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策略。

互联网;手机报;受众;快餐文化

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手机报用户总数超过3亿,“一省一报(端)”用户超过2亿。其中,重庆、江西、浙江、河南、湖北、山东等地用户也达到千万级。手机报新媒体总收入超过2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显而易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和信息操作的主要媒介,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个人交往、信息传递、商务活动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微博、微信以及花样繁多的APP貌似汹涌地侵占着手机报的发展空间,曾经盛极一时的手机报是否还有容身之地,答案是肯定的。

手机报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资讯内容逐渐为广大手机用户接受。《巴南手机报》也应运而生,于2013年8月正式创办发行,上线3年以来,至今已发布700多期,目前,每期发送25万户,是本地报纸发行量的10余倍,而且这一数据还将逐年上升。

一、受众为手机报点赞

由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受众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巴南手机报》以手机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为大众所青睐。与此同时,《巴南手机报》以轻松的话语方式、幽默的“网言网语”、丰富的内容赢得无数受众点赞。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巴南手机报》在本地媒体中体现出的优势:

(一)精选内容,不费流量

相对于种类繁多的APP,手机报看起来一点都不占优势,因为手机报作为彩信,本身要受容量的限制;也就是说,手机报内容多少受限、呈现方式受限。由于各种限制,就要求《巴南手机报》的内容必须精挑、信息必须精炼、图片必须精选。所以,相较于APP海量信息的“轰炸”,手机报这种精选内容送上门的信息快餐更受受众欢迎。更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手机报不需要流量,随时随地就能阅读,而用APP阅读新闻要满足一定的使用条件:有移动流量和WIFI的环境下,才能阅读。所以,对于偏僻山村里的群众或老年人来讲,手机报的接受度会更高。

(二)受众资源丰富,信息传播高效

手机报不像报纸那样易受投递工作影响,也不像广播电视那样受地点限制。手机报只要有手机信号就能接收,方便快捷!受众如果遇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还能保存下来。手机报短、快、精的特点,对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现代人来说优势明显。《巴南手机报》每期发行25万户,相对于全区百万群众来说,这个传播面是相当广泛和高效的。

(三)互动功能较强,有极好的实用性

由于媒介平台与技术不同,传统报纸无法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检索,使得特定的信息需求被“淹没”。手机报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格局,手机报在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充分展示了人性化、个性化的特质,由以往受众被动接收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资讯变成了手机报与手机用户的双向互动,可以实现媒介与读者之间的即时交流与互动;内容提供商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分类资讯服务。《巴南手机报》除了常规性的“今日头条”“巴南新闻”等栏目,还针对用户的不同需要,与多部门合作,推出了“掌上问政”“平安巴南进行时”“百科知识”“法制知识”“娱乐休闲”等多个精品版块。

二、手机报自身的弊端与不足

(一)内容方面:传统媒体的翻版平移,内容比较单一

创办之初,《巴南手机报》依赖《巴南日报》的采编团队,没有自己的采编队伍,稿子依赖传统媒体的供给,很大程度上是平面媒体的翻版。记者依靠平面纸媒的新闻线索,采编稿子,经过简单编辑后就成了手机报的内容,每天的报纸、新闻网站和手机报的内容重复率甚高。这是《巴南手机报》在发展前进道路上的死穴。另外,手机报作为受众被动接收的一种信息,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没有一档手机报能满足其读者所有的需求,这是被动模式的先天缺陷。

(二)技术方面:只是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形式不够多样化

手机报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起初呈现的方式只是图片和文字,相对于呈现方式较为丰富的APP来说,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形式更受年轻一族的喜爱。目前,手机报作为一种彩信信息,受到容量的限制,视频、动画相对来说占用的空间容量较大,所以不支持插入。这是手机报在发展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技术瓶颈。

(三)经营方面:没有专门的经营团队,受益不大

《巴南手机报》有经营的意识,也想从新媒体手机报上掘到一桶金,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的欠缺,其虽然一直开设有服务于经营的栏目,但并没有进一步地进行开发经营,所以目前为止其有盈利,但不多。虽然《巴南手机报》作为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媒体,目前来说不指望经营收入也能活下去,但从长远来看,手机报如果没有专门的经营团队、经营思维、经营理念,恐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难立足。

三、手机报如何突出重围

微博红了,微信火了,花样繁多的APP让人应接不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巴南手机报》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这就需要手机报立足本身的特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扬长避短。

(一)在内容方面:立足本地,打造专属手机报内容

第一,立足本地新闻,满足受众需求。作为区县级媒体,《巴南手机报》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创作质量都不占绝对优势。因此,《巴南手机报》只有在地方性报纸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本地新闻。因为相对于“看巴南”APP来说,《巴南手机报》更注重本土新闻的挖掘和内容的精选性,而APP更注重的是及时传播热点新闻;相对于常规的报纸来说,手机报最大的优势是及时快速,所以手机报只有深度挖掘本土新闻,才能留住最广大的本土受众。

第二,精简内容,打造快餐式媒体。《巴南手机报》只有不断充实内容、精细筛选,才能办出受众喜爱的手机报。这就需要编辑把握好稿件长度,尽可能在有限的信息包里给读者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巴南手机报》网罗的是人们最关心、内容最简洁的资讯,打造的是快节奏生活中现代人最需要的快餐媒体。

第三,加强互动,打造手机报专属内容。《巴南手机报》2015年积极创新探索出网络时代的新型问政方式——掌上问政,在加强手机报与受众互动的同时,为受众架起一座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设立该栏目后,编辑每天都在手机报上刊发精选、优选的问政稿件,深受读者喜爱。

(二)技术方面的创新:手机报上网、上APP,实现新媒体大融合

手机报以智能手机为接收终端,在某种意义上,与其他媒体有一定的“隔阂”,然而《巴南手机报》在技术上开拓创新,将《巴南手机报》的内容上传到“巴南网”,在网络、APP上实现同步更新。《巴南手机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手机报只能在手机上阅读的“瓶颈”,实现了新媒体的全面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相当多的用户都曾通过“巴南网”“看巴南”APP浏览《巴南手机报》。更重要的是,由于手机的内容容量限制,过去的手机报会被自动删除,无法储存,但互联网的容量是海量的,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回顾往期手机报的内容或者查找相关资料,方便快捷。

(三)经营方面:力争实现“双重售卖”

目前,《巴南手机报》是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扶持模式,但一些区县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获取收益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巴南手机报》这种思维是超前的,因为它长期搭建起相关的栏目为商家、企业、银行等服务。目前,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推动下,其小试牛刀、获益匪浅。作为拥有28万用户的《巴南手机报》,在经营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手机报将实现“双重售卖”。

由此看来,手机报老树发新芽,前途一片好,当然,《巴南手机报》也不例外。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创新,定能赢得广大手机用户的喜爱,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叶永茂.试析手机报的生存与发展——以《安徽手机报为例》[J].新闻世界,2014(12):133-134.

[2] 阿世刚.县市级手机报发展前景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4):66.

[3] 史彩霞.浅谈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文化论坛,2015(2):197.

[4] 叶琦.地市级媒体手机报发展分析[J] .新闻理论研讨专题,2013(10):48-49.

[5] “传统媒体”手机报老树发新芽,全国用户总数超三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8-03.

G206.2

A

1674-8883(2016)23-0172-02

边慧娟(198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记者,主要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

猜你喜欢
巴南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巴南:党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再论卡尔董詹巴南喀石雕像
乐享四季 生态巴南
采春茶 学茶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