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的媒介与社会关系探讨

2016-03-02 05:55赵思扬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

赵思扬

(铁岭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铁岭 112000)

现代性语境下的媒介与社会关系探讨

赵思扬

(铁岭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铁岭 112000)

大众传播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现象,而现代性本身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将客观实在性与观念建立联系,就要看这个社会存在是否带有这个观念所定性的色彩。现代性是一种过渡、短暂和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的。这种不断分解、不断重建的社会才具有了更多的研究价值,也为现代社会对于大众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认识基础。本文将在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托尼·贝尼特以及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关于媒介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性;大众传播;媒介;社会

现代性是一种过渡、短暂和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的。因此可以看出现代性是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的结合体。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与发展的时间段,这也就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人们对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传播的诞生,也可以说,没有这种现代性的存在,整个社会也就缺少研究的价值。20世纪初,大众媒介相继出现,大规模的信息复制进一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媒介与社会的探讨工作被提升到公共议程当中,受众也从原先严密等级制度的关系变成了原子化、独立的体系。媒介与社会之间的探讨成了传播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一系列的研究诞生了不同的范式与流派。

一、托尼·贝尼特对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探讨

托尼·贝尼特十分看重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从他的《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文章中,大致可以将他所阐述的媒介理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传统的社会大众(the mass society tradition)媒介观,即认为媒介会成为一种对社会政府的威胁,对于信息的筛选要严密把关,避免媒介传递的信息成为鼓动民众造反的工具。第二个部分是自由多元学派的思想(liberalpluralist schools of thought)的媒介观,即认为媒介是在社会民主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的工具,这种观点认为媒介可以自由地传递信息,媒体也作为“第四权利”而存在。第三个部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the critical the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的媒介观,主要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现存社会制度以及媒介制度进行批判,认为现存的社会制度与媒介制度是不合理的,会使受众成为麻木不仁、单向思维的人。第四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MARXISM)的媒介观,将媒介看成是既定意义表达的工具,媒介发挥着传递意识形态的作用,这种意识形态会影响到社会公众,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被带有意识形态的媒介所控制。

我们可以从中推测,以前的社会不具有现代性看法的是一谭死水,没有任何大的变化,对其进行研究也就不会有深刻的意义。而现在的社会用现代性的认识来看待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发现媒介成了社会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不同的研究者看来,媒介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了。

二、经验学派对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探讨

美国经验学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从他们的主要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他们所研究的焦点与法兰克福学派所研究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问题——如何使媒介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在1937年普林斯顿无线电研究机构出任主任,当时该机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无线电广播在不同类型的受众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为什么喜欢广播以及无线电广播的心理价值问题,可见他们的研究不太关注传播与社会制度、传播与意识形态以及传播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而这些是后期批判学派所重视的。

三、批判学派对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探讨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将信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一系列现代媒介以及这些媒介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在文化工业的背景下,大规模的信息复制,使文化具有了大工业的特征,不再是个体思想的精神劳动成果。艺术变成了工业,具有了低俗的意味以及商品性,不再是精英阶级的附属物。马尔库塞在他《单面人》的书中也强调,在文化工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刺激了“虚假的需要”,使人处于异化状态,成为一个没有思想、麻木不仁的单向人,而这个社会也就成了没有反思的单向度的社会。从这其中可以看出,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媒介的时候是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状态的,这是经验学派研究所缺少的。

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是批判学派的另一个分支,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可以说是一个藤上结出的两个瓜,这个藤就是马克思主义,它们都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思想,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分析法等。它们更加重视上层建筑的作用,即文化与意识形态对现实社会的反作用。法兰克福学派赞颂高雅文化,而排斥和贬低媒介传递大众文化,认为人文大众文化是低俗的,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会造成整个社会形成不良风气;过于追求享乐而缺少对社会的反思,也会使人变得“物化”,成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奴隶。可见,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也是重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的。

四、结语

现代性带来了社会的变化与重构,然而媒介是社会的媒介,因此各学派研究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便是了解媒介最基本的前提。本文借鉴一些外国文献分析了前期学者对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商务印书馆,2013:11-13.

[2] 托尼·贝尼特.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9.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22.

G206.2

A

1674-8883(2016)23-0197-01

赵思扬(1987—),女,辽宁铁岭人,本科,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猜你喜欢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中国力量为何成 法兰克福车展中的一丝暖意?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2017法兰克福车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