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的角度浅析弹幕视频的特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6-03-02 08:0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弹幕受众交流

李 佳

(山东大学,山东 威海 264200)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析弹幕视频的特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李 佳

(山东大学,山东 威海 264200)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快速互动的交互视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与互动网站,用户评论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中,具有新鲜性与即时性、交流互动与情感共鸣、信息传播功能与二次创作等特性。本文调查弹幕视频的受众群体,分析这种小众化分享交流平台的特性,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种种局限。

弹幕视频;特性;即时互动;局限性

一、关于“弹幕”

“弹幕”一词本意是射击游戏中密集的子弹,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英文称“Bullet Curtain”(弹幕)。当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所以网民将这种大量的评论出现的效果叫做弹幕。[1]弹幕视频指的是这样一种视频形式:“当我们点开链接观看网络视频时,大量评论留言直接从网络视频播放器所显示的画面中飘过,看上去就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2]它区别于网页评论区中的用户评论,使用者在观看网络视频时,能够通过播放器即时发出评论,这些评论字幕会被保存在视频当中。

弹幕视频并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它最早产生并兴起于日本。日本著名的niconico视频网站是弹幕视频的创始者,也是最早让弹幕声名鹊起的网站。中国随后也出现了自己的弹幕视频网站,目前国内最著名的两大弹幕网站是Acfun和bilibili(中文名为哔哩哔哩),此外,一些传统视频网站的部分节目也引入了弹幕功能。[3]

二、弹幕视频的特性

(一)新鲜性与即时性并存

与之前传统视频网站上的普通视频评论相比,弹幕视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观看者能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即时反馈,不需要等视频结束后才添加评论,使得其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同时,“弹幕”本身也是一种崭新的交流与评论形式,弹幕评论在国内而言是一种非常新颖且特殊的体验。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建立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之上,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他们是弹幕网站用户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性。通过网络问卷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38份,回收有效率达92%。在“你一般选择观看弹幕视频网站的原因”问题里,选择“弹幕这种视频评论方式吸引了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1.54%。可见,弹幕视频这种新颖的视频观看与交流方式因为其特性,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人关注。

(二)交流互动与情感共鸣

弹幕视频在某种程度上为观众互动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一个评论“弹幕”被发布了,就会即时展现在其他观看者的面前,而其他的观看者也可以针对视频弹幕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这种评论也会很快地被其他人接收,形成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这使得观看该视频的受众能在同一时间掌握视频的信息传达,又能通过“弹幕”与其他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了解到其他观看者的态度与观点。

此外,这在某种程度上让观众的观看体验和交流体验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没有弹幕视频的情况下,一个人独自上网观看视频的时候只是封闭的接受视频信息,就算发出评论或者查看他人对视频的评论,也只是一种延时的交流。然而,基于互联网的即时弹幕能够突破这种限制,构建出一种奇妙的共时性的关系,形成一种虚拟的“共同观看”氛围。

在问题“您喜欢弹幕的原因是什么?”中,弹幕“有意思、有惊喜感”得到了81.48%的认同度,占第一位。而通过看弹幕“给人一种大家一起观看的参与感”也得到了高达62.96%的认同度。表明了追求“交流互动”“共同观影”效果,也成为大多数弹幕视频观看者的诉求。

所以说,观看弹幕视频已经不再单单是个人行为,更像一种群体观影效果,观众能由此获得更强的交流互动感受,由此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算受众没有发送弹幕,也能让其在众多的话语中找到归属感和依赖感。在某些视频中,有人发送了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弹幕,可能会引起其他人大量的重复弹幕发送,表示对这句评论的认同,这也是一种情感共鸣的体现。

(三)信息传播功能与二次创作

视频里的“弹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信息传播的功能。首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情节预报”或“剧透”性质的弹幕。比如在弹幕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前方高能预警”字样,在弹幕视频中,“前方高能”一般表示接下来的视频中将会有激动人心或者是转折等高潮的情节出现,用于提醒后来的观看者做好心理准备。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能够通过弹幕来了解视频的一些信息,这也是弹幕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功能。在视频众多的弹幕中,有一部分以“科普”为代表的弹幕通常是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解释的。这些弹幕有些是对视频背景的介绍,有些充当字幕或者翻译,有些是对视频相关内容的延展说明等。人们在通过弹幕传播视频相关信息的时候,似乎都变身为视频解说,丰富了视频内容。

另一方面,弹幕视频有着二次创作产品的特性。弹幕视频里的二次创作,首先是指一些视频发布者(也就是弹幕语言里的“UP主”)在弹幕网站上发布自己制作的视频。这些视频大多数是对已发行的影片、音乐、图像等进行改编或者恶搞等的二次制作而成,经常因其独特创意或搞笑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而这些“UP主”们也因为想要更多弹幕、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不断制作新的视频发布,由此充实了网站的内容。

在“您认为弹幕这种评论方式出现在以下哪些类型的视频中最容易接受”问题中,“动漫新番以及二次制作”占了大部分。一方面反映出在观看二次制作的视频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发布弹幕,也更希望能看到视频弹幕。

而且,弹幕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受众对原视频进行的二次创作。弹幕视频由添加弹幕而产生的观看效果是受众主动添加的,主要体现在受众对原视频进行的解说、恶搞等方面。众多弹幕充斥视频的播放屏幕,不仅能够为视频本身增加信息量,甚至于对于某些视频而言内容已经无所谓了,“弹幕”本身都能够构成一个额外的视频内容。另外,经过弹幕诠释后的视频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意义的延伸,形成新的视频意义。这就是受众对原视频所进行的“二次创作”。

问题“与豆瓣小组、贴吧盖楼等互动形式相比,弹幕这种评论方式可能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可看出很多人(41.77%)认为“评论成为视频的一部分,能够产生一定的娱乐效果”,表明受众对弹幕视频的二次创作为视频生成了娱乐和传播效果。

(四)弹幕的小众文化

尽管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网民数量,但是熟悉或者接触到弹幕视频的还是极少的一部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高速分享的交互视频,并没有能够成为主流的视频形式,这一现实跟我国弹幕视频的发展有关。首先,我国弹幕网站的建立者和视频发布者们都是“ACG”爱好者,所以起初弹幕网站里发布的视频内容也大多集中在动漫新番或游戏实况等方面。随着网站的发展以及用户范围的扩大,弹幕视频内容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影视剧、综艺节目、原创视频等也会被发送在网站上。不过,随着弹幕视频网站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一些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引进“弹幕”的互动评论模式。这些传统视频网站的“加盟”使弹幕视频这小众的视频形式开始进入到主流的视频网站,这或许意味着弹幕视频这一视频形式能够超越小众路线,从而跃入更多人的视野。

三、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看其对弹幕视频的使用

在《火爆90后的弹幕视频网站能成气候吗?》一文中,作者黄黎佳曾针对弹幕视频网站的用户年龄做过调查。结果显示,16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对弹幕视频网站的认知度为60%,17~20岁的被调查者认知度接近50%,21~25岁的被调查者认知度接近86%,25岁以上对弹幕视频网站的认知度则低于50%。[4]也就是说弹幕视频的受众年龄阶层偏小,下面从这部分受众的接触动机和使用满足的角度来分析。

(一)表达与认可动机

人们在观看视频接受信息的时候通常需要发表言论,需要表达内心的感受,哪怕是吐槽。而人们在表达希望被倾听,甚至是被认可,于是弹幕视频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们能够表达与被表达,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在调查问卷中“您想发或发弹幕主要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一问题里,选择“发表自己对于视频内容和人物的评论”和“弹幕评论中出现自己赞同和发对的观点,从而进行互动”两个选项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表明人们使用弹幕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使自己意见被他人认可,寻求共鸣。

(二)群聚与从众动机

自古以来人们便有群聚心理,以往传统的视频网站往往只能独自观看视频,而弹幕视频则给了人们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不必去电影院或者专门找个地方约在一起,而能跨越空间的界限,达到群聚观看视频的目的。

从众,“是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在关于使用弹幕视频网站的人“通过什么渠道知道‘弹幕’或‘弹幕网站’”的调查里,近乎半数的人是由于听周围的人提起,而产生想要了解并接受弹幕视频的想法。

(三)信息接收动机

人们一方面想表达,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求信息来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和对未知的了解。弹幕视频实际上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使人们更好地接收整个视频的信息,更快速地了解视频,甚至还可以提供很多视频本身没有的信息。

四、弹幕视频的局限性

弹幕视频的产生给人们的观看体验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即时互动等特性也展现出弹幕视频的优势,但是它本身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一)破坏视频的连贯性

弹幕随着视频的播放而滚动,它的存在很明显且难以忽视的,这有可能在视频播放的时候破坏视频的连贯性,导致受众对视频的信息的接收不那么完善,一旦视频的连贯性被破坏,视频所要表达的内容或传递的信息将大打折扣。如果弹幕中有不良信息、不雅的语言或者恶意剧透等,这样的弹幕视频则有可能降低视频本身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二)小众化互动

尽管弹幕视频拥有种种独特的性质和优势,而且其弹幕评论的形式也逐渐被传统主流视频网站所接受并采用,但是它到目前为止仍然只算是一个小众化的互动平台。而且,即使在弹幕视频的用户群体中,其互动交流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充分。从调查结果来看,在“你是否关注或者发送过弹幕”这一问题中,选择“只是偶尔发送几条”的占44.62%,而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经常发送弹幕的人很少,大多数时间会选择观看他人的弹幕。

五、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弹幕视频的受众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与弹幕视频目前展现出来的种种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弹幕视频具有新鲜性与即时性、交流互动与情感共鸣、信息传播功能与二次创作等特性。并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弹幕视频的接触动机以及使用情况。但弹幕视频由于其本身难以逾越的局限、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容易破坏视频的连贯性,仍然是小众化交流娱乐的方式。不过,纵使目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弹幕视频这一新生事物仍具有众多可能性。

[1]“弹幕”词条[DB/OL].百度百科,http://www.baidu.com /s? wd弹幕&rsv_spt=1&issp=1&f=8&rsv_bp=0&rsv_idx=2&ie =utf-8&tn=baiduhome_pg&rsv_enter=1&inputT=672&rsv_ pq=a16d67ad000093d7&rsv_t=46deVc%2F7LimIhks1aIdHTV5 WCSHXKo7%2BD9PZdLEimvcUZoHIXOSgwWkwo4cxYk2D% 2FGh0&rsv_sug3=10&rsv_sug2=0.

[2]土八哥.让字幕飞——互联网“弹幕”视频全方位解析[J].大众软件,2011(5):19-27.

[3]陈松松,何天天.弹幕视频——小众网民互动新形式[J].传媒e时代,2014(6):168.

[4]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锦江法院民一庭课题组.论二次创作作品独创性之界定[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3):55-57.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66-167.

[7]王芳.日源ACG网络流行语构词类型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3,29(3):41-44.

G206

A

1674-8883(2016)15-0044-02

李佳(1991—),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弹幕受众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