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媒体研究文献综述

2016-03-02 08:24刘文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

刘文静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国内新媒体研究文献综述

刘文静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近十年来,随着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产业蓬勃兴起,发展到今日已呈现出势不可挡之势。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对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存亡问题更是众说纷纭。在传统媒体仍占据半壁江山、传统媒体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情况之下,对新旧媒体的争辩之声持续不断。对新媒体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因此,新闻传播学界以及业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关注于新媒体发展研究,其认识与结论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基于对国内有关新媒体研究的论著的阅读、总结、分析,梳理了我国目前新媒体研究的状况,综述了目前新媒体主要的研究方向,探讨其应用领域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与传播新技术;新媒体管控;媒介融合与发展

一、前言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于网络技术和平台所产生的网络新媒体形式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但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一统江山的局面,也以其新鲜的模式和创新的思维打破了大众媒体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为大众传媒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对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整个新闻传播业界与学界对新媒体的探索和争论也在持续升温。

从2015年刑法第九次修正案对新媒体提出的监管要求,以及广电总局对新媒体各类节目制作的各种限令,能够看出国家已经开始用具体的举措表现对新媒体的重视。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三大央媒,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大屏幕前听取微博、微信、客户端工作介绍,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送语音信息,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的问候和祝福。在新闻信息发稿中心,习总书记点击手机屏幕,通过新华社客户端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点赞。习总书记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借助新媒体平台。从中释放的重要信号便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和传统媒体同样正规、重要的舆论阵地。出于对新媒体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本文综合了近两年来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观点,并对新媒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

二、新媒体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概念

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是研究新媒体的基础。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1969)。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很快扩展至全世界。当下国内外对于什么是新媒体的观点仍然层出不穷,没有形成共识。在此列举几种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从广义上讲,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每一项技术更新发展后的媒介都可成为新媒体。这一概念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以“新”这样的时间为划分标准来统摄一类媒体的界定方式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有新的媒体出现,原本属于“新媒体”范畴的很多媒体类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到这一概念之外。对此,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应从其技术特征、生产特征、传播特征等方面去界定和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关于新媒体的科学定义是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的定义: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其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它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收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以上几种观点的共同点都可以总结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它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显然后者比前者在当前对新媒体定义的议论中赢得了更多的赞同。尽管表述不一,但无一不使新媒体的概念涵盖这些特点。基于对新媒体的这种认识,一些学者指出我国产生的新媒体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新兴的媒介,如博客、微信、门户网站等,这是以前尚未有过的新媒介;一种是衍生媒介,即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使原有媒介具备了新功能,如数字化广播电视、广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而这些媒体形式都属于以上归纳的两种情况之内,如IPTV、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楼宇视频、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其中既有新产生的媒体形式又有原有媒体技术上的延伸。

(二)新媒体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通过对新媒体定义的界定,以及当下新媒体形式的举例和分类,能够从中总结出新媒体所具有的特征如下:

第一,新媒体首先是建立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媒体。没有网络和数字技术支撑,电视、手机、电脑都不能称作新媒体。

第二,信息的呈现方式为多媒体。当下,门户网站上的新闻都是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注重交流与反馈的。传统媒体的报刊时期,人们运用眼睛阅读文字;广播时期,人们运用耳朵听到声音;电视的出现综合了视听,人们可以看到图画文字并且听到声音,每一次媒体变革的进程都延伸了人类的感官系统,即麦克卢汉提到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新媒体的出现是对原有媒介的缺陷进行进一步补偿的过程,即保罗·莱尔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新媒体在功能上补救了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不足,以“集成化的平台优势整合了文字、声音、光影等人类以往所有的传播手段,而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又补偿了电脑上网移动性不便的缺点,使传播方式进一步整合,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应运而生,也使媒介的发展趋向于交互式,人们也能够从自媒体的运用中得到即时反馈。

第三,全天候、全覆盖也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大特征,只要你手中具备数字终端,并且有网络连接,电量充足,新媒体即能保证受众每时每刻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在这个层面上,新媒体淡化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进一步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颠覆了原有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介都无法做到的。

第四,边界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第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和“分众化”。

三、新媒体发展现状与前景

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新媒体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冲击。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兴,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关于传统媒体的悲观性预言早就已经出现。比尔盖茨和默多克都曾经宣称:报纸还有40年的生命;日本《每日新闻》的总编在《报纸消逝的日子》一书中预测:报纸将在2030年消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宣称:美国报纸的历史将于2044年10月终结。凡此种种说法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新媒体将占据未来传媒产业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已经无可置疑。2015年以来,国家更加重视新媒体的发展,积极投入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这是新媒体发展非常有利的因素。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不应坐以待毙,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加以分析、应对。这种应对不应该以敌对的态度进行排斥,因为任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都是一种趋势。而是应该直面新媒体的崛起,积极分析对比,以新媒体之长补己之短,寻找自己的优势并深入挖掘,也要从更深的层面上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互补与融合,在这场媒介变革中实现互利与共赢。

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与平衡当中,已有不少尝试的先例:2004年7月,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诞生;近几年《开啦》等电子杂志也在与新媒体的对接中做出了尝试;各大传统媒体纷纷设立微信公众号,在机构内部设立新媒体部门配合传统媒体信息发布,这些举措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或者说新旧媒介的融合已经处于一种无法后退的发展进程中,怎么实现这种转变,怎样发展好新媒体,怎样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研究的问题。

新旧媒介融合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新旧媒介融合是未来传媒业发展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新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媒体互相依靠、互相借助是大势所趋。因此媒介融合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窃密与失密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散布色情淫秽文字影像等问题。现将学界所研究的问题列举如下:

第一,网络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其中包括网络媒体的发表权问题、网络媒体的数字化复制权问题、网络媒体的下载和印出引起版权行使问题、关于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问题、多媒体网络的法律保护、关于数据库的版权保护等问题。

第二,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除以上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网络安全问题外。新媒体还带来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问题:

第一,如何在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基础设施及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

第三,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第四,市场的制约。

第五,法规与规范的滞后。

第六,技术制约。

第七,国内网络媒体在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新媒体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以上提到的国际性的网络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问题,应同时从法律法规措施和技术措施入手。对于网络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虽然世界各国已对此予以相当关注,1996年国际版权组织关于版权与邻接权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关电子出版物版权的世界公约——《世界版权组织版权公约》和《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唱片公约》,但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尚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应进一步健全新媒体版权法律法规。

对新媒体的信息安全性问题。首先应从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存储安全性、入网安全性、权限安全性、防火墙安全性。从法律法规方面,中国国家保密局于2000年1月公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人员和技术投入,普及网络安全教育。

针对新媒体给中国带来的特殊难题,在舆论导向方面,习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三大央媒时,明确指出“不仅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同样也要讲导向”。这就明确规定了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导向。在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制约,还亟待国家出台相应的措施,为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排除障碍。

六、结语

新媒体借助网络与数字技术,正以核裂变式的速度不断延展、交错、包容。随着国内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一幅基于新媒体的巨大网络人际关系图谱正在形成并不断扩大。新媒体是未来媒体的主流,对新媒体的研究课题也在不断增加并深入。对新媒体的不断争论与探索不仅能够为媒体业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最适合的道路,也势必会衍生出对其他产业以及其他学科的探讨与发展。对新媒体的探究不能停,在这场媒介革命中,更多的探究会进一步充实和延展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18.

[2] 包冉.新媒体:从被时代到我世代[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30.

[3] 孙绍谊.新媒体与文化转型[M].上海三联书店,2013:1-589.

[4] 谢耘耕.新媒体与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54.

[5]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200-321.

[6] 邓瑜.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292.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058-02

作者简介:刘文静(1992—),女,山东青岛人,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