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光明,看得见爱情
——浅析娄烨作品《推拿》

2016-03-02 08: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推拿

陈 茜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看不见光明,看得见爱情
——浅析娄烨作品《推拿》

陈 茜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电影《推拿》中导演对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展现以及在镜头语言上的反传统尝试,给观影人群带来了特殊的视听效果,也使得本片成功斩获多项大奖。本论文试图从镜头语言、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本片进行分析,探寻盲人这一特殊群体隐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异于常人,却又与常人无异的那一面,挖掘出影片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推拿》;娄烨作品;影片分析

一、引言

娄烨作为国内第六代导演代表之一,其影视作品不仅具有集体风格,同时又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推拿》便鲜明地体现了娄烨这位第六代导演的风格面貌以及极强的个人特色。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出盲人按摩院的群戏,在小说中王大夫是叙事主角,但在电影里,导演对小说最大的改造,便是在王大夫这条主线的改动上,电影中以小马为线索,带出整个沙宗琪推拿中心的故事。这样的改动既保留了所有的人物形象,又使得本片不过于冗长。另一方面,娄烨对影片的塑造并没有对盲人这个特殊群体投入过多的同情悲悯,而是基于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内心,客观展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他们是一个与普通人不同的群体,也强调了他们与普通人并没有不同,有着对爱情的共同追求。

二、《推拿》的视听语言分析

《推拿》这部影片在视听语言角度最出彩的便是镜头上的探索与尝试。为了展现盲人这个群体,导演充分利用视听语言的各个元素,真实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视听效果,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反传统的镜头语言

为展现本片中盲人的特殊视角,通篇以特写和运动镜头为主导,运用大量虚焦、手持镜头等元素,给观影人群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使人们更能感受到盲人的世界,形成了一种“反传统”的影像风格。这种“反传统”的风格在影片中最大的体现便在于曾剑对于“盲视觉”的探索,即是对创意移轴镜头lensbaby的运用,这种镜头没有固定的光轴,摄影师可以自由控制镜头中清晰与模糊的部分,并且清晰度较低,画面颗粒感较重,恰好营造出摄影师所需要的“盲视觉”效果,这也是影片中镜头语言上最大的突破。

娄烨的影片中,特写往往占据很大篇幅,《推拿》中大量细腻的特写镜头,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可以清楚地看出盲人的神态,进一步推敲他们的内心活动,并且演员的表现都是极佳的,无所谓美丑的概念,镜头只是更真实地刻画了每个人物、每个细节。

手持摄影也是娄烨影片中经常使用的,与传统摄影手法不同的是,手持摄影充满晃动感,在运动画面中赋予情感,镜头更加真实,同时还能捕捉被摄人物面部的细微变化,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推拿》中大量的手持摄影镜头在晃动中表现出人物情绪的释放,虽然部分观影人群会无法适应娄烨镜头带来的晕眩感,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极为大胆,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特殊的视觉体验,而且恰当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情绪变化,使观众在这种晃动的节奏感中,被带入剧中,感受着剧情的发展。

另外,在《推拿》的开场,小马在医院内想要自杀,镜头通过粗颗粒和失焦的表现手法来呈现整个画面,从小马的主观镜头可以看出他眼里整个模糊又混沌的世界,立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失去焦点的盲人世界。随后,当小马去洗头房找小蛮时,意外听到了小蛮被欺负的声音,他为了帮助小蛮遭到了别人的殴打,当他倒在路边满脸是血时,睁开双眼发现眼前一片模糊。这段小马恢复视力的镜头刻画,可谓是片中极为精彩的一个片段,小马的主观镜头似实非虚,失焦的运动镜头与粗颗粒的画面效果相结合,真实地还原了小马眼前的世界,同时也将每一个观众带入影片,充分感受小马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曾剑在《推拿》中的摄影没有华丽的视觉特效,也没有夸张造作的表现手法,有的只是运用抓拍、虚焦、移轴效果、不停机拍摄等简洁平实的手法,结合盲人的视角,来达到一种真实,更加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情绪变化,表现了影片的主题,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身情绪带入影片之中。

(二)写实化的光影色彩

《推拿》这部影片的色彩和娄烨前几部作品的创作风格大体一致,但也在个别片段中加重了色彩的表现力,具有写意效果。整部影片基调以贴近生活的色彩为主,低饱和、低反差的色彩效果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提高,片中出现了三次流血场面,直观真实的色彩展现,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也象征着这般鲜艳的色彩对他们来说依旧是一片黑暗。影片最后又回到朴实真实的基调,用色彩表现了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有一种真实的美。

另外,娄烨的作品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较大,遵循巴赞的纪实美学,大量利用真实的自然光源,偏爱运用现场光,画面真实感较强。在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以及《浮城谜事》中,全片基调都以灰色调以及灰暗的光线为主,配合阴雨蒙蒙,大雾弥漫的环境光线,给人一种压抑、颓废感。影片采取这种色调,直击城市边缘人群,生动刻画了现代都市中人们失落、孤独的内心世界。影片《推拿》延续了娄烨的一贯风格,采用真实的自然光线,不用过多灯光修饰,进行实景拍摄,如推拿中心以及洗头房的场景,均采用现场光源,还原真实画面,贴近现实,使观众身临其境。娄烨的影片大多选取南京、武汉作为拍摄地,《推拿》则又选择了南京这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以阴天的氤氲和城市的悲凉作为背景,更加凸显了盲人这个群体的特殊生活,反映了他们与命运抗争,追求爱情的决心。

(三)意境化的声音运用

娄烨的电影作品中,遵循其追求真实感的原则,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音响和同期录音的手法,加强影片的真实感,并利用相得益彰的配乐来渲染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另外还会结合影片大量运用旁白及人物内心独白,起到了烘托主题和制造氛围的艺术效果。

影片的开场为了照顾到盲人观众,特地将开场字幕做成播报式的女声旁白,并且为了叙事的需要,全片也不时插入旁白,以最自然平淡的方式交代剧情进展,提示观众在看一部盲人电影,并且不影响观众集中注意力于镜头和表演中,这也与影片朴实的风格相契合。

在音效上,影片通过精心的声音设计,形成盲人特有的视听,如小马手中经常把玩的发条闹钟,张一光的笛声,都突出了盲人对于声音的敏感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声音体验效果。

从环境音响来说,由于娄烨的作品大多采取实景拍摄,环境音嘈杂,但他却把这种真实的自然音效当成影片的声音元素,恰当地进行处理,还原现场感。影片中气若游丝的小提琴声总伴随着最隐秘的情感告白,没完没了的雨声带来湿漉漉的气息,环境音的嘈杂衬托着焦灼不安的心理,但旋即的笛声、风铃和突然地万籁俱静又将一切浑浊化为乌有,感官的刺激终归于灵魂的纯净。将一个看起来如此黑暗、丑陋、混乱、糟糕的世界呈现得充满诗情画意,这是影片声音最大的魅力。

《推拿》中声画组合的方式,视听语言的设计已炉火纯青,并且有实验性的创新,你可以从中听到善意和感召力,仿佛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在配乐风格上,娄烨的影片并没有为主人公设定主题音乐,也没有特定乐曲贯穿发展、反复出现,但他对于声音的运用并无局限,并且体现出了较强的艺术素养。《春风沉醉的夜晚》有印度配乐大师裴曼,《浮城谜事》中的民谣歌手及众多乐队,而《推拿》则请到了冰岛著名作曲家、演奏家Jóhannsson,他曾为《囚徒》、《万物理论》等大片做配乐,另外还包括惘闻、西皮士等,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便是结尾处民谣歌手尧十三的《他妈的》,给影片增添了意外的温暖。我们可以看出导演依靠声音辅以画面进行抒情,在产生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推拿》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推拿》让我们在小人物身上感受到了爱,而娄烨的每一部作品,都传递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爱。这部影片在三个层面上均体现出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对边缘题材的自由选择

娄烨导演的作品往往都是选择现代都市中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小人物,是一种相对于主流人物的弱势群体,导演对喧嚣城市的解构映现,对社会边缘及至城市边缘人真实生活的纪录,对庸常生活的开放性叙事,再现或还原了平凡生命及其生活空间。在影片中,他“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摒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

娄烨用其特有的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边缘人物搬上荧幕,书写他们生活中内心真情实感的酸、甜、苦、辣。在《推拿》中,有眼睛的地方是主流社会,而剧中人物恰巧属于非主流社会的人群—盲人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我们身边存活着,但身处现在这个社会,很少有人会真正关注到他们的生活。通过娄烨的镜头,我们触碰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不论是镜头语言上所探索的盲人视角,还是感受到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都从影片中到达了人性最共通的角落,无论眼前是明是暗,无论健全与否,所有人都会有迷茫孤独的时候,有为了尊严与命运抗争的时候,有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时候。

影片中除了有对盲人的描写刻画,同时也出现了洗头房小蛮这样的形象,她们也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边缘人群,虽然她们生活在主流社会以外,但影片中她们并没有以低廉悲悯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有的只是像平凡人那般对爱情的憧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二)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揭露

娄烨影片的题材选择,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有些来源于媒体报道,有些来源于网络帖子,他对于这些故事及人物的刻画,并没有采取夸张的表现手法,而是看到真实社会,展露出对这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同时导演对剧中人物赤裸的性爱描写,血腥的暴力镜头以及悲剧的死亡选择,都是对生命体验的还原,是对苦苦挣扎在社会中的小人物的勇敢揭露。

在《推拿》中,年轻的小马面对失明,选择结束生命,是因为他无法接受眼前的世界变得一片黑暗这个残酷现实;对沙复明相亲失败的描写,也揭露了健全人的家庭并不愿意接受盲人这个事实,揭露了盲人在生活中某些方面还是受到社会歧视;王大夫与小孔的爱情也在面临种种坎坷;都红面对每个人对她外貌的赞美并不高兴,因为她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美丽。对盲人世界的真实展现,对这个社会的勇敢揭露,表现在电影的细枝末节中,导演真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一方面承认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又在强调他们与健全人一样有对生活的追求。没有煽情,没有浮夸,只是讲述了盲人的生活,真实且生动。

(三)对爱情主题的永恒追求

透过盲人的生活,我们看到了虽然他们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光明,但爱情在他们心中永远以最明亮的姿态存在着。小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要嫁给全盲的王大夫,心甘情愿地跟他在南京打拼;而王大夫为了与心爱的小孔结婚,让她当上老板娘,不惜放下尊严在老同学店里打工;金嫣对泰和的深情是想在完全失明前抓住这难得的爱情;沙复明因为对美的渴求,痴迷于美丽的都红,真切地爱上了她;而都红一直以来都默默地喜欢着小马,而小马最终选择了与小蛮私奔,过上了安静平和的日子。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像每一个健全人一样渴望爱情,但是盲人的爱情又与健全人的爱情不尽相同,明眼人会用眼睛来衡量外形的美丑,而盲人的爱则是回归到了最纯粹的形式,看不见对方,只能闻得到爱的气息,这是一场心与心的沟通。

四、结语

《推拿》是娄烨导演的第九部作品,从其创作至今,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稳定且具有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他的电影大多关注现代都市普通人群或是城市边缘人群,着眼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及情感表现,视听语言也有极强的自我风格,以写实的画面深刻展现人物内心,并且最终达到情感人文关怀的目的。《推拿》延续了娄烨电影的这种风格,这部讲述盲人推拿中心按摩师们的生活与感情的影片,具有盲人身份的特殊性,但影片真正想表达的,是他们与普通人无异的情感与欲望,影片中既有雨天阴冷灰暗的一贯风格,却也给予了观众一种温暖与希望。作为一名导演,在多年的创作中,虽屡遭挫折,但娄烨没有向商业化妥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选择以及稳定的创作风格,这些都是笔者喜爱他的原因。在深入研究娄烨电影的外在形式与思想内涵后,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创作属于带有自身标签的“作者电影”,这在当今商业化电影市场中显得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 邹建.中国电影新生代与法国新浪潮关于写实美学的一致性[J].电影艺术,2006(04):123-125.

[2] 屈义植.浅析娄烨电影[J].青春岁月,2011(10):67.

[3] 张慧瑜.娄烨的影像“谜事”[J].南风窗,2012(24):92-94.

[4] 韩志鹏.用身体与世界对话——娄烨电影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1):42-4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94-02

作者简介:陈茜,女,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推拿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小说《推拿》的多媒介改编
推拿治疗小儿面瘫30例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推拿》,盲人的诗
黑暗中的诗意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