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

2016-03-02 08: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新闻报道

濮 雷

(固始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固始 465200)



探讨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

濮 雷

(固始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固始 465200)

摘 要:为保持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与地位,提升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信任度与忠诚度,如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当前电视新闻媒体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从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探讨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具体路径,以此推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电视新闻媒体的收视率。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受众心理;新闻报道;新闻质量

在新的发展态势下,虽然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呈现出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向。电视新闻媒体作为构成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形式,长期以来都是以实时新闻为主,是广大民众了解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形势的重要窗口。但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大量出现,电视新闻不但要向民众提供国政方针方面的信息,而且要制作出吻合受众心理的新闻内容,进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近些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电视新闻媒体的进步与发展,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媒体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其中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相脱离是阻碍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针对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必要性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作为新闻节目的基础与重心,主要是指对新闻信息的认定、收集、加工与制作,包括采访与编辑这两部分内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受众为本”,基本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受众、贴近生活,工作宗旨是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及时、丰富的新闻信息。这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环境所致,即新时期的数字技术发展催生出了多种新兴媒体形式,使得媒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争取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是电视新闻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决定的。电视新闻节目是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担负着宣传大政方针、传播重要信息、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公众舆论等重要责任。[1]所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必须要融入广大受众的生活之中,挖掘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题材,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切实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与收视率。

二、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新闻内容过于空泛

当前我国一些电视新闻节目,由于新闻采编工作没有做到位,致使新闻涵盖的信息量较少,内容也显得枯燥乏味,容易给受众一种文字堆砌之感,缺乏必要的实质性内容。这种状况不但无法迎合广大受众希望了解相关信息的心理需求,甚至会大大降低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兴趣。因此,多途径丰富电视新闻的信息内容,充分挖掘新闻的深度是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闻真实性欠缺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立足之本。然而,随着当前愈演愈烈的媒体市场竞争,部分电视新闻媒体为提升节目收视率与经济效益,便盲目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对一些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新闻事件不予以严格审核便进行报道,甚至对一些新闻内容肆意夸大等。这种现象不但使得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而且极容易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闻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电视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内容时,采用的几乎都是新闻主播的语言叙述形式。这种极其单一化的新闻形式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视觉效果,尤其是新闻评论完全是“一家之言”,缺乏与受众之间的积极互动,与自由化的舆论发展趋势相背离。[2]

三、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路径探讨

(一)深入群众搜集素材

电视新闻内容要想更好把握受众的心理,就必须让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全面观察、了解与体悟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从中发现与挖掘新闻素材与新闻话题,从而不断丰富新闻素材的涉及面与种类。这种积极主动、贴近群众的新闻素材搜集方式可以促使新闻采编工作者真正的以群众视角发现问题与探讨问题,进而确保受众在电视新闻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对广大受众的尊重与重视。

(二)创新电视新闻形式

现代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必须突破单一的、落后的传统新闻形式,积极借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当前电视新闻对画面、文字、声音等符号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对数字技术与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十分匮乏。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积极促进电视形式与新技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将动画、网络等新兴符号充分融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增强电视新闻形式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同时,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还应为受众制造更多的互动机会,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节目中,有效缩短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大众性。

(三)语言贴近受众

电视新闻媒体的解说词,要最大限度地平民化与口语化,让受众群体更易接受。通常来讲,最能够让受众接受的语言就是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包括日常词语与常用句子等。因此,对电视新闻媒体来讲,摆脱专业的、冗长的、复杂的句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时政新闻与经济要闻,必须重视语言表达的亲民性。所以,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文稿编辑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用书面的、呆板的语言,实现新闻主题表达的简洁明了化,努力让受众在特定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媒体要更好更快地提升收视率,就必须紧密结合广大受众的心理,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进行不断创新。但是,结合并不是盲目地迎合,而是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以及符合主流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受众心理充分考虑与满足。所以,电视新闻采编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受众心理,并对受众予以积极正面的媒体引导,全方位提升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成效,增强群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强化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熊仁明.从受众需求角度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83-85.

[2] 刘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04):94-97.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73-01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