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中新闻报道营造的“风险社会”

2016-03-02 09:09闫美光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媒介素养新闻报道

闫美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新闻学专业)



试论新媒体中新闻报道营造的“风险社会”

闫美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新闻学专业)

摘 要: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深度切割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因而,人们更加依赖以媒介获取信息,然后根据自己能接触到的思想观点定义这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不单在向人们提供讯息,而且也是人们行为产生的动因。所以说,新闻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中新闻报道营造的“风险社会”。

关键词:新闻报道;风险社会;媒介素养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教授提出,后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其主要指我们身处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不负责任的态度,使21世纪面临着“异常情况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的危险,人类社会正步入“风险社会”。①[1]这里所说的风险,是指因媒介制造出来的“虚拟的现实”,而产生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不但可在受众之间引起恐慌,而且还能使人产生消极的态度,以至于引发个人和社会的不良行为。

1 新闻报道营造的“风险社会”概述

大众媒介对我们认知世界,学习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便捷的大众媒介感知社会,认知社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渠道日趋多样化,信息大量剩余,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网络时代,信息更加畅通,政策更加公平,民主更加进步,监督更加有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比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毒香蕉”“橡胶果冻”等一系列不实报道,将一种“社会危险”置于公众议程之中。再加上在受众至上的理念下,媒体开始追求所谓的受众,过去被普遍认同的公共和私人的区分,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了;过去被表扬的事情,现在却要被反复推敲,以致好事被怀疑,坏事被围观已成为了一种模式;大多数媒体在有关负面新闻的报道上,往往采取“就底座”和“无时不在”的报道方式,使得同一类型的负面消息,占据各类媒介议程;比如前一段时间的“猥亵儿童”“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校车杀手”等事件,在各大媒体频频出现,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可见,负面新闻狂轰乱炸式的报道,极易弱化国人的社会归属感,降低公民对国家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新闻报道及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因为:第一,自由漂浮的责任是不道德或违法行为发生的条件,现如今,恰恰是互联网新媒体的自身优势,给漂浮不定的责任感提供了温床。第二,目前,一些媒体人和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新媒体中放纵自我,违背道德。

2 改善“风险社会”的措施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只有最崇高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所以,我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绝不能仅依托于技术、规范等,同时也要依靠个人品德、社会氛围等软制度的约束力。

2.1新闻专业精神和素养的培养

在功利主义立场的影响下,编辑、记者很容易迷失方向,造成新闻价值判断失误。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独立判断意识,对参杂各种利益的信息有较强的甄别能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时刻充实自己,使自己知识更为多元化,能深度挖掘报道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客观的报道立场,保持中立冷静的态度,坚持质疑的精神。在进行新闻选题时,不应有个人偏好或抵触心理,而要根据新闻选择及其新闻价值进行筛选;记者在报道采访中,要在新闻客观性与自身情感表达之间找好平衡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从事新闻的工作者,要增强自律,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对自己负责,对新闻报道、社会和公众负责。

2.2培养和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

2.2.1国家应加大管理力度

我们应该正视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国家信息管理机构,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舆情处理机制,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这一新兴的舆论场,把握传播的主动权,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信息管理机构应规定通信运营商,在媒体网站上设置过滤垃圾信息的功能,如文本搜索关键字过滤。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监控机制,过滤消极的文化,遏制负面信息的传播,保证移动网络的健康运行,为大众打造一个健康的新媒体新环境。

2.2.2大众自觉树立良好媒介素养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原理,最重要的还在于大众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媒介素养。大众是各大媒介使用的对象主体,其自觉性、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的高低。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强调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有责任,不造谣,不传谣,正确使用新媒介;另一方面,提高受众对全媒体中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抗不良信息,对各种舆论,要有自主的判断能力。更应通过自我教育,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把合理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媒介素养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