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传播研究与反思
——以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为例

2016-03-02 09:09王江燕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5期

王江燕(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网络文化传播研究与反思
——以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为例

王江燕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影像、图像等视觉内容,俨然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内容。本文以近期爆红的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为例,通过分析其内容,以期在变化莫测的网络时代,呼吁人们要始终以理性、清醒的角度传播网络视觉文化。

关键词:视觉狂欢;网络亚文化;太子妃升职记

网络视觉文化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文化现象,视觉文化从未像网络时代这样备受重视。正如尼古拉·米尔佐夫所言,“视觉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化的东西视像化”,而大众媒介及其网络技术,便是其视像化的基石。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是从发展快速的后现代主义中独立出来的,与网络时代的快速变迁的影像相结合,呈现出网民狂欢的特征。

1 网络时代下的“视觉狂欢”

21世纪被称为是“真正的网络时代”,网络打破了传统文字媒介难以逾越的鸿沟,其传递的信息,融合了文字、图片、音效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多种意义上的媒介融合。

视觉文化与以往的传统文化形态相比,更具有主体性和参与性,当前网络技术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自我想象,这就是对“自我认同”的建构。

视觉狂欢中,网民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自我认同的快感,无论是在影像还是游戏中,网民都以“符号化”的面目示人,这种符号化便是对本我的自我认同。从网民昵称到形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设置,虚拟世界中的自我,便是在网络时代中,个人对自我想象的重新再塑造。

2 《太子妃升职记》案例分析

2016年,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受到网民的疯狂追捧,其折射出来的网络视觉文化力量,不容小觑。作为第一网剧,《太子妃升职记》自开播以来,就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单日播放量最高过两亿,收官之际,已取得了26亿的传奇播放量,连续十天,霸屏新浪微博话题总榜第一名。

《太子妃升职记》爆红的内因,在于它看似很雷、格调不高,但是创意十足,它结合了当下网络亚文化的种种热点,凸显出一种反传统的颠覆性,带给观众一种新鲜而强烈的陌生化体验。首先,这部剧是男穿女,其题材与时下网络流行话题结合得非常紧密。女主角豪迈、真诚、个性十足,她“自带弹幕”,时不时切换角色,来个精辟的吐槽。

3 解析《太子妃升职记》中的亚文化现象

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所取得成功,归根结底在于,其所代表的的网络亚文化迎合了网友的需求。互联网盛行后,现代亚文化很多都孕育于网络,如二次元文化、宅文化等,都迅速铺展开来,在年轻人中占据一席之地。亚文化在网络中越发蓬勃发展,受众群体不断增大,线上影响线下,网络亚文化已经开始影响现实世界。在这种趋势下,这些在90、00后之中盛行的亚文化,也逐渐引起80后甚至是70后的关注。如今,人们对亚文化的重视体现在各种平台的营销、新闻等方方面面,包容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正因为如此,《太子妃升职记》虽然被称为雷剧,但是在网上仍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浪潮。

但是,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在爆红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冷静的思考。自媒体正以其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慢慢俘获了广大网民的“芳心”,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鲜事,同时也可表达个人观点。虽然,面对各种文化现象都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但亚文化中也有糟粕,其先天性软肋,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网民最起码的社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少网民把任性等同于自由,把无聊当作有趣,自以为是在奔向新的理想生活,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走向了“翻了个的生活”、“反面的生活”。

4 结语

网络视觉文化,借助海量的视频信息及多元的文化形态,引起了受众的强烈认同。但是,在视觉狂欢的背后,应慎重审视网络视觉文化,其在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在网络传播技术的作用下,视觉文化在给受众带来满足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也使受众过分依赖网络虚拟社会,使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自知。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对文化的塑造力已远远超出想象,在正确接受网络视觉文化所带来的视觉快感时,更要以理性的态度认识网络视觉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志永.对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性思考[J].传媒观察,2009(7).

[2]吴姗姗.网络视觉文化传播引发的危机与文化生态培育[J].远程教育,2011(8).

[3]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作者简介:王江燕(1992-),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