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拷贝式“X就X”的语用功能研究

2016-03-02 12:10蒋树青
现代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客观事实拷贝预设

□蒋树青

回声拷贝式“X就X”的语用功能研究

□蒋树青

回声拷贝式“X就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运用广泛而又特殊的格式。本文主要从语用角度考察了回声拷贝式“X就X”,具体分析了该格式中的“就”、X1、X2以及该格式的语用特征。

回声 拷贝式 “X就X” 语用

一、引言

回声拷贝式“X就X”是一种应用广泛而又具有特殊性的格式。该格式是回声和拷贝式的结合。回声是对前一部分内容的重述和回应,具有强调、肯定的作用;拷贝式是相同成分的复制,也有强调作用。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同一个句子的话题和述题由同一个成分充当,通过这种重复起到强调作用。相同的成分在同一句子中同时占据话题和述题两个焦点位置,所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调。除此之外,拷贝式还有区别、对比作用。在句法特征方面,“X就X”中的“X”可以是语素、词、短语,该格式中的“就”是关联副词。在语义属性方面,“就”引出主观评价意义和对量的判断。在语用功能方面,“就”表达一种主观意义,“X就X”中的“X”是回指。

二、回声拷贝式“X就X”中“X”的语用分析

话题结构由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两部分组成,话题的使用是一种语用策略。X1是指称性的话题。X2是述题,对X1所表示事物的属性、特点等加以说明。Keenan&Schieffelin针对“sentential topic”提出“discourse topic”。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是句子中的话题还是话语、会话中的话题。X1是会话中的话题,因此,它是“discourse topic”。例如:

(1)汤姆生离开香港了。走就走罢,去了一个又来一个。(张爱玲《连环套》)

“走就走罢”中的第一个“走”是指称性的话题,或叫“discourse topic”,第二个“走”是述题。第一个“走”是对上文“离开香港”内容的提炼,第二个“走”是对第一个“走”的评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色彩。

此外,X1、X2表达的语气也有区别。如果重读“X1”,则在客观陈述事情或事物的特点,客观性较强;如果重读“X2”,则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慨允、无所谓、勉强接受等主观情绪,主观性较强。例如:

(2)阿菊的脸色略略沉了一下,一抬头,觉察到梅福如是装模作样挑逗她,便放开嗓子微笑着说:“明天走就明天走吧!”(吴强《红日》)

如果重读第一个“明天走”,就突出“明天走”这一客观事实;如果重读第二个“明天走”,就表明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对“明天走”这一事实的妥协、认可。

从话语和语篇角度分析X1、X2和S中的“X”,语言中的重复在实际意义中都具有一定的回指性,回声拷贝式“X1”中的“X”也具有回指的作用。这种词汇的联接,体现了汉语延续性的功能,而这种延续性是通过对篇章中词的选择而建立起来的。词汇外部联接可能通过关键词出现在很长的语段里,这些关键词在篇章中具有特殊意义。

(3)周政委余怒未消,朝在一边哭泣的迟敏吼了一声:“离婚!”摔门而去。“离婚就离婚。”迟敏冲着他的背影不甘示弱地说,“谁稀罕……”(《周夫人》)

例(3)中,“离婚就离婚”和上文中的“离婚”形式上完全一致,这是重复联接。例(1)中“走就走罢”中的“走”和上文“离开香港”是同义。

篇章语言学提出了“引语”的概念,认为引语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回声拷贝式中的“X1”具有引语的属性。例如:

(4)“玩?好吧!让你玩三天!”

“三天就三天吧!今天不算了!为了保护它,剪掉了一红被面子!”(吴强《红日》)

例(4)“三天就三天吧!”中的“三天”引用了“让你玩三天!”中的“三天”。

三、回声拷贝式“X就X”中“就”的语用分析

“就”的语用表现有很多,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这种主观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或事态的时间、数量、年龄、程度、逻辑、范围等所表现出的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想标准或预期设想,这可以说是“就”的一般语用功能。回声拷贝式“X就X”中的“就”表达一种主观评价意义,通过这种主观意义,反映出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这是“X就X”中“就”的语用功能。

与预设理论相联系,本文认为,回声拷贝式中的“就”字预设客观实际情况不符合主观预想,回声拷贝式“X就X”是表达对这种不符合预想的事态的容忍、妥协等。不过,对于含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回声拷贝式来说,“就”也带有实际符合预想的意味,对某事实表示爽快答应、坦然接受;对于不可接受的事实,用回声拷贝式表示勉强接受、容忍。

(5)其实,当农民就当农民,天下农民一茬人哩!不比他干部们活得差。(路遥《人生》)

例(5)中“当农民就当农民”是对客观事实的坦然面对,隐含着当农民也在意料和情理之中的态度。

句中直接表述某种客观事实的,它就成为句子所陈述事态的前提条件;句中没有直接表述某种客观事实的,它只能作为被陈述或评论的事态的前提条件。句中没有直接表述某种客观事实的,可分为两种情况:绝对预设和相对预设。例如:

(6)——妈妈,我又打了一个碗。

——打就打吧。

例(6)的绝对预设是碗被打了。相对预设是以前曾经打过碗或其他器具。

四、回声拷贝式“X就X”的语用分析

“X就X”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简单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有“将就、宽容、慨允”义,可谓是言简意赅。回声拷贝式与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立足于语境同语言的关系,语境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包括语篇语境和句际语境两种。句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对回声拷贝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声拷贝式“X就X”(相当于下文)与上文是一个紧密的整体,具有完整性。不联系上文,就无法正确理解下文回声拷贝式“X就X”所表达的语义。例如:

(7)“我不是告你了么,没这么个人。”“有就有吧,也别难为情。我信那句话:蔫人出豹子。还有一句也是俗话:好汉没好妻,赖流聚花枝。”(王朔《无人喝彩》)

例(7)中,“有就有吧”如果不联系上文,就难以知道指的是“有这么个人”。回声拷贝式“X就X”与上文具有连贯性,割裂开来就无法全面理解句意。因此,回声拷贝式如果单独使用,表意是不明确的,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

(8)她并没有因此而开口他们结婚的事情,她的父亲也没有任何的提醒,好像他们已经无所谓了。无所谓就无所谓吧,她也就懒得自己去提。(《一根水做的绳子》)

例(8)中的“无所谓就无所谓吧”,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是对他们结婚这件事持无所谓的态度。回声拷贝式的表达和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分析该格式应充分联系语境,考虑上下文语境对回声拷贝式的影响。

[1]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蒋树青 江苏无锡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4000)

猜你喜欢
客观事实拷贝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通过创作油画《卖红薯的老汉》看现实主义绘画意义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有关初中化学定量计算的两点思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吗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