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2016-03-02 12:44江西省宜黄县第一中学钟剑武
学苑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象生活化化学

江西省宜黄县第一中学 钟剑武

化学课堂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江西省宜黄县第一中学钟剑武

化学课堂教学社会生活结合

传统的化学课堂过分强调学术水平,更多地着眼于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占有和积累,而忽视化学和社会、生活及生产实际的广泛联系,这不仅使化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难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全面认识,认为化学只是由化学反应、基本概念构成的一门学科,只是一项学术活动,难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化学与技术,辩证地分析化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说,传统的化学教育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现代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

化学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同时也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学习科学,倡导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因此在具体实施课程时,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遵循“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思路来组织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所谓“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就是指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现象以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金属时,可以先呈现自行车棚锈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棚容易锈蚀,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最后让学生探究怎样防止自行车棚锈蚀。

学习情景素材一般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通常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或者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情境素材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即从学生已有的自身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一方面可以增进化学学习与学生自身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化学知识不再抽象难懂,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从化学走进社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则是把化学知识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发展的动态背景当中,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觉认识化学,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化和实践化,使学生切实感到化学学习既有趣又有用。

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教学思路,决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要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和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例如,关于分子、原子的学习,可以学生熟悉的水为原型,从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入手,引出分子运动的有关知识,从水的电解出发,认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从中发掘出分子、原子知识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原子、分子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

总之,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动力和生活的活力。

猜你喜欢
现象生活化化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