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02 14:56郭传辈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目标

郭传辈(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润物细无声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郭传辈
(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必须把握好尺度和适用性。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爆出的负面事件屡见不鲜,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据相关报道,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心理问题,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致使大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乃至积累成更严重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可行的渠道。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相处交流时间相对集中的地方。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诸如冥想放松训练、观察力训练、自我认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一系列一分钟心理训练。实践证明,学科教学中的这些短时心理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可以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兼顾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担负起学生“心理保健医师”这一种角色,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营造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的策略

1.体现在学科教学目标上

在教学中,学科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学科教学目标的演进轨迹看,无论是国外心理学家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是国内学者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都可以看出学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更体现了学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因此,在学科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操作的。

2.蕴含在学科教学内容中

新课改之后,各学科课程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科教师只要稍加挖掘整理,都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段的德育课程本身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智育课程诸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等都涉及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心理能力,有的课程直接或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物理学科在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间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和勇于面对困难的意志。其他课程诸如音乐课程、体育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等,都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作为学科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精心挖掘其中的心理因素,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3.贯穿于学科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新课程视角下的教育教学活动,非常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三、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好尺度

(1)尺度的把握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是“首级目标”,不能“喧宾夺主”,为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淡化了本学科目标;也不能“牵强附会”,把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教学素材之外。

(2)在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上要适度,虽然学科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在具体操作上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感悟,完善心理品质,切忌生硬化和“过度开发”。

2.要把握好适用性

(1)适用于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可以以活动为中心,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科间的区别,不同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不同。如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应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心理,而数学、理化等自然学科则应偏向于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适用于本班学生。一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在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只有在此基础上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二要做到因人而异,有差异性。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和价值观念使学生有着个体差异,学科教师要把握这些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让他们接纳和认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邵永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何做起[J].福建教育,2012 (4):75.

[2]叶一舵,严由伟.心理健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87.

·编辑杨国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科目标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