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禁忌

2016-03-02 20:01姜云
学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审题

□姜云

高考作文禁忌

□姜云

每年高考,考生最为担心的莫过于作文,唯恐一不留神,落进了“陷阱”。“陷阱”不常有,但“禁忌”的确存在。比如:思想不健康,立意不明确,情感不真实,文体不清楚等,这些方面,只要存在一处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考试的分数。因此,做一些梳理,尤为必要。

高考作文;内容;禁忌

作文作为语文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在每年的高考中,不少考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拿到应有的分数。这些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有一点是“犯忌”。由于作文的禁忌比较多,有一些隐蔽性还比较强,有必要总结一下,以帮助考生复习迎考,避免触礁。

形式方面的禁忌比较明显,如字体潦草、卷面不整、层次不清等,本文不予展开论述,下面主要谈谈内容方面的问题。

一、忌思想庸俗、内容偏激

2015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思想健康要求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这就要求高中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知道,无论什么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然而有的同学往往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偏概全,蹲在阴暗的角落里,用有色眼睛去观察这个社会,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很偏激。如:

可能中科院的人都忽视了某日的工作吧,举办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也抽出时间的中小学生可以去看看科技,去领略它的魅力。比如:一个实验,让考生亲手操作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难得的让孩子们放松。是因为市里的领导又下来检查了,还是目的性的收取学生的门票费,器材使用费?反正随便了,他们小,又不懂这些。

——2015安徽卷《像蝶像你我》

也许有同学会问,社会上的确存在类似的情况啊,既然作文要求真实,怎么就不能写呢?其实,不是说不能写,而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去写,即以什么角度去写,是批判,还是欣赏?而不少同学仅仅是为了发泄一些激愤之语,并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忌审题不清、立意不明

近年来,高考多是材料作文,立意往往直接决定着分数的高低。写作文,最怕离题,每年因审题失误而造成失分的考生都不在少数。为避免审题失误,应认真分析材料及要求,题意没弄清决不动笔。一般审题时间为5分钟,具体做法是先用笔圈出关键词,然后综合分析,找出最佳立意。

高考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评卷速度较快。这一现象虽饱受诟病,但目前还没能得到有效地改善。因此作文立意不宜朦胧,观点应旗帜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模棱两可。高考阅卷是阅卷老师审查你的写作水平,而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能力与忍耐力。此为至理,切记!

还有一点需提醒考生注意:作文的立意要求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要求是“选好角度”,山东卷是“选准角度”,江苏卷是“选取角度”,上海卷、天津卷、安徽卷等则要求是“自选角度”。虽然仅一字之差,但评分标准大不相同。以全国卷和山东卷为例,立意要求是“好”与“准”,这就要求有“最佳立意”。而“自选角度”却不同,只要符合题意均可。如去年安徽卷的一类作文立意多达十多个,大大高于往年。

三、忌选材撞车、内容空洞

如果开展“最受高考考生欢迎的人物评选”,估计以下各位肯定榜上有名。国内的:司马迁、苏轼、李清照、史铁生、马云等;国外的:爱迪生、居里夫人、海伦·凯勒、霍金、乔布斯等。

再好吃的东西,连续不停地吃也会吃够。看到熟悉的名字反复出现,这对阅卷老师而言是一种折磨。以至于有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赵秋羽)开玩笑地说:“消灭爱迪生,保护司马迁。”意为不要让爱迪生再一次次发明电灯了,也不要让司马迁再一遍遍遭受宫刑了,放过他们吧!

内容空洞的作文,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这样的作文肯定不受欢迎。写记叙文,如果能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心理、细节等描写,文章自然生动。写议论文,如果能多用比喻举例,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等,内容自然充实。如: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2015年江苏卷《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四、忌仿写套作、生拉硬扯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创新。而有些考生抱着侥幸的心理,考前背一些范文佳作,考试时稍微改头换面,就成为自己的了。当阅卷老师多次看到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时,会作何感想呢?

下面这段话就曾反复出现在2015年的安徽高考阅卷现场,以开头居多,也有一些用在结尾的。

盈盈月光,我只掬最清的一杯;灼灼红叶,我只采最红的一片;萋萋芳草,我只捧最灿烂的那一束;漫漫人生,我只倾心最妙的那一刻——

当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了,当它多次出现的时候,结果不言而喻。

高考作文主要是议论文,然而不少考生在议论时思绪紊乱,生拉硬扯,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如下面一段文字:

相信大家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并不陌生吧!对对对,就是那个被苹果差点儿砸晕的科学狂人。相信大家都认为被苹果砸中的人不止他一个吧?可是为什么他却一朝得名天下知,而其他人却默默无闻呢?难道都是智力问题?我想说:“不,不是这样的。”这一原因我觉得还是应该归于细节。俗话说,细节是人生的机遇,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如同建筑一样,你见过哪种建筑是漂浮在空中的吗?的确没有。牛顿能成功,原因就是他正视了细节,最终走向了成功。

——2015年安徽卷《细节决定成败》

很明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认真思考、探索的结果,跟细节关系不大,但硬被这位考生给扯到了一起,岂不可笑?

五、忌文体不明、脱离时代

高考对文体的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而实际上,很多考生不考虑文体要求,写议论文,举例却不分析;写记叙文,议论却随时出现,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

早在1200多年前,白居易就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写作文同样不能脱离时代,一定要关注现实生活。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时事材料越来越受关注,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新课标卷Ⅱ“三个人谁最有风采”,天津卷“范儿”等就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特征,考生如果还紧抓着古人不放,是不是有一些腐旧的气味?

如今,多数同学拥有手机,班级也大多装有多媒体,获取时事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平时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材料还是不难获取的。下面这个例子就很好。

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以爱岗敬业之美好品质和乐于助人之道德高标装配自己,便拥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最美女教师的奋身一推,勇救学生;道德模范郭明义的慷慨援助他人,将清贫留给自己;“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的战士关东将氧气瓶连同生的希望递给老奶奶……他们固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但因为内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才会被流水溅起,在阳光下投射出缤纷的光彩。

——2015安徽卷《缤纷色彩源于“特殊结构”》

高考作文的禁忌还有一些,比如罗列材料、空喊口号、虚情假意、语言混用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果能有效避免以上禁忌,应该能拿到一个较好的分数。至于想冲刺高分,主要还是靠平时的多读多思多练,万不可投机取巧。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三中)

[责编张勇]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体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三招”学会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高考作文两关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