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与《钢的琴》叙事方式的比较分析

2016-03-02 08:05朱雅琴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张猛铁西区艺术化

朱雅琴

(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铁西区》与《钢的琴》叙事方式的比较分析

朱雅琴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纪录片《铁西区》和电影《钢的琴》是两部典型的表现工业题材的影视作品,二者表现的内容都是东北老工业区的变迁,但二者的叙事手法迥然不同。《铁西区》作为独立纪录片,以纪实主义的风格为主,用客观、冷静的镜头呈现这一历史。电影《钢的琴》则用艺术化的手法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经济转型期工人的生存景观,表达创作者的社会关照和人文情怀。本文主要从《钢的琴》和《铁西区》的叙事内容、叙事形式、叙事风格三个维度对它们的叙事手法进行比较分析。

《铁西区》;《钢的琴》;叙事手法;重工业基地

一、《铁西区》与《钢的琴》的叙事内容

电影叙事,是指在故事的讲述中以电影作为载体,通过多个镜头的有效组接对故事进行叙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影叙事也可以理解为依靠影像和声音组合成的视听语言与依靠声音语言和字幕组成的有机组合来进行的叙事。

《铁西区》的叙事内容:

《铁西区》是一部独立纪录片,讲述20世纪90年代末期沈阳重工业基地铁西工业区倒闭的历史过程,由《工厂》《艳粉街》《铁路》三部分组成。《工厂》时长244分34秒,表现了冶炼厂、轧钢厂、电缆厂这三个建于1934年的工厂。第二部分《艳粉街》177分56秒,相对于《工厂》中大机器的轰鸣与工人下岗的无奈,《艳粉街》则充斥着浓厚的人情味。艳粉街是工人居住了几十年的棚户区,当棚户区面临拆迁,人们为争取新房面积与开发商明争暗斗,一部分人成了钉子户,大部分人们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艳粉街。第三部分《铁路》134分28秒,铁路是铁西区的血管,连接起各大厂区,为各工厂提供运输服务,火车上的工人任务不多,空闲时在各工厂间游荡。

《钢的琴》是张猛自编自导的一个关于东北老工业区下岗工人的喜剧片,讲述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的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导演张猛用黑色幽默的讲述,风格化的叙事和符号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手段,勾勒出中国经济转型期东北重工业基地下岗工人的生存群像,展现了中国本土电影创作的社会观照和人文情怀。

二、《铁西区》与《钢的琴》的叙事形式

(一)用纪实风格拍摄纪录片的形式

纪录片担负着为时代留存影像的使命,因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环境中,纪录片能以纪实主义的态度进行冷静、理性的批评并指引出正确的主流价值方向,这也是社会主义工业题材的影视作品呼唤以纪实手法拍摄的纪录片的影视作品的核心意义所在。

在呈现工业题材的纪录片《铁西区》的创作中,这部长达九个小时的纪录片的内容,从工人的工作环境工厂到工人的生活环境,再现了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人的地位变迁和命运流转,是对处于宏观工业环境中的人的工作、生活、精神状态的全方位的展现,这部纪录片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它是一部详实的史志。

(二)用艺术化风格拍摄电影的形式

在工业背景下,电影艺术可以对重工业基地真实的工业史、工业变革、生活在工业环境中的人们的现实处境、行为方式和内心渴求进行艺术化的呈现。无论是艺术化的运用画面语言、艺术化的塑造人物、应用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还是把电影技术手段有机地融入进艺术的表现手段,都体现了艺术性的特质,这将使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更具艺术含量和审美价值进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在真实的表现工业文化、工业内涵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艺术表现手法,让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更具艺术气质和文化意义,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才能够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影片《钢的琴》是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影片的导演张猛在重工业基地的范本——沈阳出生、成长,人生记忆里充满了“工业情节”。在这部影片里,张猛用一种艺术化手法讲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工人的悲与欢,重新唤醒人们对工人这一群体的记忆。

三、《铁西区》与《钢的琴》叙事风格

(一)《铁西区》大跨度的时空叙事

影视艺术是一门典型的时空艺术,《铁西区》将镜头锁定在具有特别意义的铁西区,从工厂、生活区再到铁路,属于一个固定空间内的跨越。在时间上,做到了全景敞开式的式影像再现,体现了纪录片的记录功能。在《铁西区》中,三部分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宏大背景下对铁西区在工作、生活和人们精神上的时空解构分析。王兵说:“在《铁西区》里,安排了各种类型的空间,各种类型的人,我是先在地考虑到这些类型的叙事性与隐喻性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完整的影片,而不是三个独立的影片。”

(二)《钢的琴》并行的线性叙事

《钢的琴》有四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一条明线叙事是影片最主要的叙事线索,另外三条是隐藏着的暗线叙事。明线叙事与影片的主题“钢琴”息息相关,全篇围绕“钢琴”这一主题展开,这条明线叙事的线索是学琴——画琴——买琴——偷琴——造琴。其他三条暗线叙事则是由“钢琴”这一主要意向延伸出来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陈桂林与妻子的婚姻危机。与婚姻危机并行的一条隐藏的线索是陈桂林与淑娴之间萌生的爱情。

与造琴同时展开的另外一条暗线是两条烟囱的命运。这两根比陈桂林的父亲岁数还大的烟囱代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命运,造琴的过程中对这两根烟囱的命运的讨论穿插在整部影片的始终。当陈桂林看着两根烟囱缓缓倒下,意味着陈桂林这些工人逐渐地走向了历史的边缘,这条线索刻画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四、结语

本文从纪录片《铁西区》和电影《钢的琴》切入,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是表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变迁,但由于二者属于不同的影视类别,在叙事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铁西区》继承了纪录片一以贯之的纪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钢的琴》则被赋予电影的艺术化的叙事风格。尽管二者的叙事风格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两部影片共同追求真实地呈现东北老工业区,真实地刻画置身老工业区的工人的生活发生的真实变化。对两部影片的叙事手法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日后同类题材的影片创作上的两点启示,即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和故事片观照现实的叙事手法。

[1]何明.工业题材电视作品创作的艺术化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6):122-125.

[2]佳欢,张猛.回到集体主义现场[J].中国新闻周刊,2011 (28):74.

J905

A

1674-8883(2016)15-0182-01

猜你喜欢
张猛铁西区艺术化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帮奶奶的鸡减肥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韩剧《坏男人》艺术化叙事策略浅析
沈阳铁西区:1亿元引“高精尖缺”人才
救命恩人
分手挡箭牌:那个冤死的闺蜜在哭泣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小巷总理”的新故事:记沈阳市铁西区兴工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