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爸”的人生感悟

2016-03-03 06:36杨钰
飞天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兵部队

杨钰

我是一个兵。父亲曾经是一个老兵,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当过兵。从我记事起,“老兵爸”讲得最多的就是部队里的事,他的从军之路,他的人生感悟,他的遗憾和欣慰。我越来越觉得我与“老兵爸”之间没有隔阂、没有代沟,有的只是交汇融通。

父亲出生于1950年4月,是爷爷奶奶最小也最疼爱的孩子,而他和奶奶的母子之缘只有18年。1969年3月5号,是奶奶为父亲整理行装送子参军的时刻,她老人家异常高兴,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干,别想家!”但她却没有想到,那是他们母子的最后诀别。几个月后,也就是1969年12月23日,奶奶心脏病复发,静静地走了。当时正值中苏自卫反击战,父亲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悲伤,只能独自一个人站在军营的大山后边,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场。他只有将对母亲的怀念深深镌刻在内心深处,体现在战备军训之中。

光阴似箭。1981年父亲回到了久别重逢的家乡,要带母亲随军生活了。临行前,74岁的爷爷暗自垂泪,默默地为父亲母亲收拾行囊,他有预感,儿子这一走,再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自1981年父亲离开爷爷后,光阴刻在异乡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回家。晚年的爷爷站在大门口,朝着火车站的方向久久地凝望,盼着远方从军的儿子回家看他。站不动时,就搬一把小竹椅坐下来,这样一站一坐就是七年。家里的大伯大娘怕影响父亲的工作,始终也没有把爷爷想念儿子的真情写信告诉父亲。1988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九,爷爷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完了他81年的人生里程。父亲却因中越自卫反击战部队参战后休整,未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凯旋归来,再显军威。1987年7月是个不平凡的月份,父亲的部队从前线回来不久,又接到了兰州军区司令部命令,紧急抢修疏通陇海铁路线。陇海铁路线是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此时,兰州东站至夏官营站十里山2号隧道火车罐车化学物品着火,导致燃烧崩塌,滞留隧道。根据军区指示精神,部队宣布抢险命令,时任团党委委员、四营教导员的父亲,亲自对部队作出政治动员:“以最短时间抢通铁路线,啃掉这块硬骨头!为军徽添彩,为祖国分忧!”四营200余人连夜从海石湾车站登车,物资随同军车冒雨前行,奔赴抢修前线。

第二天清晨部队到达集结地,进入抢修现场,父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紧急采取定向爆破,封闭隧道洞口灭火;紧急抢通清运东段石方。冒着七月的高温和罐车的毒气,随着一阵轰隆声响,隧道洞口被掩埋,灭火成功。干部战士迅速进入现场作业清渣。能用车的就用车推,车不能到的地方就人扛、人抱、人抬,手磨破了,腿受伤了,从不下火线。

“叫声同志们呀!大家加油干呀!陇海线上显身手呀!天崩地裂也不怕呀!抢通陇海线呀!为了早通车呀!”现场的呐喊声,至今仍荡漾在父亲的耳边。

有着坚忍不拔、顽强生命力的官兵,在老兵父亲的带领下,经过八个昼夜的连续奋战,中断了九天的陇海铁路线抢通了,整个抢修现场沸腾了,干部战士们笑着、哭着、闹着、喊叫着,宣泄着个人的情感,庆祝陇海线提前两天顺利通车。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现场看望抢险部队,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铁道部部长丁关根向参加抢修铁路的官兵们通令嘉奖。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吹坟头纸花飞。1990年,当兵22年的父亲结束了他的军队生涯,从中校副团转业地方工作,满怀着悲痛与敬仰,父亲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头,默默地擦拭着失控的泪水,诉说着那不尽的哀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未能为养育自己、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床前尽孝、养老送终,至今都感到遗憾和自责。但是父亲也有欣慰和自豪:在部队,无论从士兵到干部,还是从事地方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没有让爷爷奶奶失望和丢脸。

老兵父亲今年66岁了,可是一点都不显老,当兵的人不会“老”。他的思维依然敏捷,行动依然果断,他热爱生活、热爱公益。我想,在他的身体中一定蕴藏着当年在部队沉淀下来的军人品质吧。

一个好楼长,温暖了12户人家的心。这个楼长就是父亲。2005年我家搬进了济水苑小区,住进了新房。父亲告诉大家,“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住进了同一个小区,这是幸运,也是缘分,我们一定要搞好邻里关系。

每逢谁家有孩子升学、结婚、就业、参军之类的喜事,父亲就会张罗大家一起帮忙,庆贺策划,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唠嗑、话家常。谁的老家捎来的蔬菜、水果,也都会给楼上楼下的邻里送点,让大家尝尝鲜。父亲还组织制定了《邻里守则》,编印了邻里通讯录,便于大家沟通交流。

父亲是一个热心人,帮人做事绝不含糊。今年年初,四楼的李秋霞半夜两点敲开了父亲的家门,原来她家的水管爆裂了,水流了一屋子。由于丈夫出差不在家,她带着两个孩子,一下没了主意,只好跑来找父亲帮忙。父亲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就赶到她家查看情况。检查一番后,发现是她家里的水管关不住,便跑到楼下关掉了总阀门。第二天父亲还热心地帮她家向物业公司申请修理,直到她家水管彻底修好了,父亲才安下心来。

父亲坚持公平正义,解决邻里纠纷是一把好手。不久前,他们单元一户做生意的人家买了一辆大车,车辆发动声音很大,早出晚归时影响了隔壁楼住户的正常休息,两栋楼的住户因此产生了矛盾。后来,因为此事协商不成,两栋楼的住户差点打起来。父亲为了解决此事,分别找两边住户谈话,通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最终平息纠纷。老兵父亲说:“人这一生,上了年纪,也要提高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在大家眼里,他是可尊敬的长辈,是可依赖的朋友。“有事找楼长”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入住小区11年,先后种了50多棵树。父亲说,刚搬进小区时,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只有稀稀疏疏的四五棵小树,眼前的情景让他产生了种树的想法。亲手在小区种下第一棵树后,父亲从内心体会到了莫大的乐趣和满足感。此后的每年,他都会亲自掏腰包买树苗在小区种树。

如今,11年过去了,他每次站在阳台上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他和家人种的那些树,郁郁葱葱,煞是好看。“那棵杏树,是我专门找人用拖拉机从轵城镇运回来的,去年还结了不少杏子呢。这棵梧桐树,那时候还不到一米高,现在已四米高了。”花椒树、无花果树、棕树、芭蕉树、核桃树、梧桐树、桂花树……老人家房前房后这片小树林里,树木种类越来越丰富,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便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父亲的影响下,小区里的不少住户也纷纷在楼前楼后种草种树,一起为绿化环境做贡献。

父亲是一个环保达人。穷苦的童年岁月、严格的军人生活、恶劣的高原环境,赋予了老兵父亲节俭的品质。父亲老人家的阳台上整齐地堆放着一捆捆废旧报纸和纸箱,这是他和母亲一起整理的,东西堆放多了,他就找来收废品的人统一处理。在厨房的一角,还有许多叠放整齐的塑料袋,以备二次使用,避免浪费。

“走吧,快中午了,该买菜了。”每次出门前,父亲都会提醒母亲不要忘记带那个深蓝色的手提袋。这个袋子使用了近20年,还是多年前邮局发广告赠送的,后来成了父亲的“宝贝”。

和家人出去玩时,父亲总不忘拿着这个手提袋,里边还会放几个塑料袋,以备放自己产生的垃圾用。“出去玩找不到垃圾桶,随身携带塑料袋方便多了。国家一直提倡环保,老百姓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不乱扔垃圾。”见得多了,父亲六岁的小外孙女走在路上,也会学着主动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不仅如此,父亲在生活中坚持做的还很多,如出门多走路,尽量少坐公交车,家里的电池反复使用后交给物业管理处,出门自带水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小事做好了,潜移默化地就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做。环保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更多的人主动参与进来。

“自古忠孝难两全,当兵,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舍私利为大义,舍小家为国家。”“不要总是问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父亲经常这样教育我,鼓励我。有了“老兵爸”的旗帜导引,有“老兵爸”的言传身教,我一定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老兵部队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兵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老兵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
老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