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加”为“减”,让语文课堂更本色

2016-03-03 20:31江苏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小学226600徐友珠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教材

江苏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小学(226600) 徐友珠

变“加”为“减”,让语文课堂更本色

江苏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小学(226600) 徐友珠

目前,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已经面临必须做“减法”的境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文体特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等,减掉臃肿的教学目标、繁杂的交流流程、过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还语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语文课堂删繁就简本色

时下,不少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大上”,不忍舍弃文本中任何一个训练点,纷至沓来的语言实践、雨后春笋般的资料拓展,让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学生真正收获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却很少。因此,阅读教学已经面临必须做“减法”的境地。只有减掉臃肿的教学目标、繁杂的交流流程、过度的教学内容,才能还语文课堂一片纯净的天空。

一、删繁就简,凸显科学性质定位

2011年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再次明确了语文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但纵观当下的阅读课堂,充斥着各种非语文元素的内容,从流于形式的盲目探究到看似热闹的角色表演,从所谓的音乐熏染到关注视角体验的图文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语言运用的核心却完全消失。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大刀阔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砍除,落实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如,《美丽的丹顶鹤》课后练习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描画一只丹顶鹤,并涂上相应的色彩。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仅描画涂色就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直接将阅读课教成了美术课。语文学科的本质定位,体现在哪里?对话编者,其实不难发现这一题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丹顶鹤色彩搭配的和谐,并通过“涂色”反刍文字,形成直观形象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勾勒出丹顶鹤的轮廓、感知描写色彩语言的同时,引领学生体验“鲜红鲜红”等叠词的表达效果,并感知“却”“而”等转折之后形成的色彩反差,将填涂色彩与语言感知自然地融合起来。这样的删繁就简,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语文的本质,强化了学生的言语体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痛下杀手,贴合学生认知需求

为了从多维的视角印证、拓展教材文本,教师常常将相应的资料引入课堂。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无视资料的目标意识,过度的拓展挤占了阅读文本的时间。这种只注重形式的拓展,有悖于资料补充的初衷。

《埃及的金字塔》是五年级的一篇说明文,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感知及其实践运用上。而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却为学生补充了胡夫金字塔的各种数据资料,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名词,显然是从一篇建筑学专业文章中摘录下来。学生读起来都非常吃力,就更不用说借助资料去感知文本了。

与其脱离学生能力实际,背离学生真实的内在需求,还不如去除这一教学环节,将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赏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并实践运用,促进读写之间的完美结合。

三、忍痛割爱,彰显文本体裁特点

一篇文本一旦入选教材,就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典型教学价值。基于文体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每一篇文本只有遴选出与文体特点相得益彰的典型语言,才能让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主题化、系统化。

例如,在教学《说勤奋》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两个事例,感受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如此教学,仍旧偏重于对“勤奋”内涵的感知,耗时不少,却未能与作者的思路一脉相承。基于课题中的“说”,教师要忍痛割爱,减去对叙事记人类文本语言的感知,腾出时间关注文本说理的过程和策略,感受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的典型价值为自己的中心论点服务的,让学生在首次学习说理文中,形成对说理文语言的初步感知。

四、舍车保帅,融合教材单元视域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都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视野不能拘泥于某一篇孤立的文本,而要放眼整个单元,从单元内在的组合关系入手,既要充分开掘“此一篇”的独有价值,也要考量其在单元视角下承载的职责,删除其他繁杂的教学环节。

例如,教学《诺贝尔》一文,可谓“四处开花”,有的教师从文本出发探究诺贝尔为人的可贵品质,有的研究诺贝尔发明的炸药种类……当我们将视野拓展到整个单元时,就不难看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内涵都指向“挫折中的坚守”。因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紧扣单元的主题,聚焦诺贝尔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与挫折以及其执意前行的顽强毅力。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就能舍车保帅,凸显核心,将教学之力用在关键处。

总而言之,面对阅读教学过于沉重的包袱,我们要在基于教材、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毫不犹豫地进行“减法”,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4-01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