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应对挑战 开创光明前景

2016-03-03 09:20子平
紫光阁 2016年3期
关键词:挑战经济发展

子平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唱空”中国者再次危言耸听地妄称中国经济“撑不住了”。这种与以往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并无二致的论调,最终也将被证明纯属忽悠,因为其无视了这样的现实—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蓬勃发展,创新驱动不断发力,结构进一步优化,追求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份的速度。

客观而言,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小:既有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现实,也有增加投资难以为继的隐忧;既有内部产能过剩的困扰,也有传统产业需求不足的倒逼;既有人口红利消失的制约,还有资源能耗过大、发展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必须看到,经济增长乏力是全球性问题,和全球主要经济体比较,中国遇到的麻烦不少,但应对方法和有利因素更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翘楚。

从自身来讲,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间,且不会出现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同时,就业情况超出预期,科技创新大有成就,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此外,通胀压力较低,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增长,居民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这都表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取得实际成效,也为进一步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化危为机,在挑战中赢得主动、开创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要正确看待不利因素,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足一点,同时也要认真分析有利因素,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宏观层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用改革的办法释放潜力和活力。稳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应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发展门槛,简化办事程序,避免过度介入微观经济。同时,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要敢于担当、果断出手,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要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梗阻”,切实将政策红利释放到底。

当前,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打好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加紧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和实力,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对接居民消费需求,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优服务的产品。实际上,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抓好抓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自贸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攻坚克难,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靠的是问题导向,是实干创新,是放开搞活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是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有效结合。要勇于应对挑战,在挑战中实现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016年,“十三五”时期正式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正式拉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求真务实、有效应对,就一定能穿越“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迷雾,走向“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发展境界!

猜你喜欢
挑战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