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2016-03-04 01:09陈云梅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乒乓球生活化物理

陈云梅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陈云梅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

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学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并结合身边事例,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物理教学;学生生活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这种理念就是指导我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学物理,再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知识都源于生活,并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可见,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脱离生活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洞无物,犹如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茫然无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一、物理课堂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

物理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为此,课堂知识设计就必须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个人知识层次、生活琐事等,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本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案,为学生轻松掌握物理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先请一位学生通过一个漏斗向上吹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只会原地打转,却不会飞离漏斗,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提议,“是不是肺活量不够大?我们改用肺活量大的东西来试一试”。接着出示电吹风,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还是稳如泰山,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并进行解释:这是由于乒乓球的上方空气流速度大,压强小,乒乓球的下方则相反,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在乒乓球的上下方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把乒乓球托住。接着进行学生实验:每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张纸,并往纸中间吹气,发现纸张互相靠拢,提问学生并解释这一现象。接着进行演示实验:用针筒往纸船中间喷水,发现纸船相互靠拢,说明“液体的流速大,压强小”,补充说明流体包括液体与气体。最后再用一个小实验进行巩固,课前叫学生准备一张扑克牌,沿长的一边对折,然后使凹进去的部分面朝下,用嘴往凹进去的空间吹气,看看扑克牌是否会被吹翻?实验发现扑克牌不但没被吹翻,还牢牢的“站立”在那里,这是为什么?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学生自然是对答如流。课堂内容围绕学生实际设计,实验就地取材,不仅引起学生兴趣,更将知识说得通俗易懂。

二、结合趣题、趣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心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成人稳定,很容易萌生倦怠,甚至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再持续过程以及学习的最终结果。而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恰恰可以消除学生倦怠厌学的情绪,刺激学生的大脑思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一个国王给了金匠一些纯金并让他制作一顶皇冠,但是当国王拿到这顶皇冠时,总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于是,国王向阿基米德求助。他请阿基米德想一种方法在不毁坏皇冠的情况下,验证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却始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这个现象使阿基米德想到了一个办法来验证皇冠是否是纯金的。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再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水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因此,一节新课,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等生活实例作为引例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

三、巧借生活事例,设置悬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物理学科具有严谨抽象的一面,如果教师只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讲解,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学科文化中原本蕴涵的多姿多彩、人性化的一面往往就被掩盖掉了,课堂就显得死气沉沉。教师应该巧借学生身边的物理因素,创设充满悬疑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趣味十足地进行思索与探究。

讲解“空气的力量”时,先在较软的矿泉水瓶里倒入适量的开水,拧紧瓶盖,并进行摇晃,接着倒掉水拧紧瓶盖,就会发现瓶子发生了形变,这样设置悬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又如“物态变化”这一章中很多的例子都与生活密不可分。比如,炎热的夏天,大家都非常喜欢吃冰棒,那为什么吃冰棒会让我们感觉到凉快呢(熔化吸热)?戴着眼镜,从寒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蒙上白雾(气体的液化现象)?这样充满悬疑的现象,不仅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还将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轻松活跃。

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概念和具体解法。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将求出的x值直接代入原方程中可验证结果正确与否,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解二元一次方程。而二元一次方程中面对“x2+6x=-4”这样不规则的式子,学生也可以调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法来完成最终的配方解答。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加强情感教育,让中下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除了从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对中下生加强指导之外,教师也应该加强对中下生的情感教育,有意识地提高中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其次,教师也可以从言传身教的角度,和中下生建立较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感受教师关怀和情感熏陶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真正从内心认可数学学习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下学生自身的无限潜能,在一个较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充分激发。

例如,在开展“测量距离”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中下学生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到同一组,通过“一带一”的方式来降低中下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而正式进行测量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给中下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如让他们代表小组同学说一说本组成员制定了哪些测量方案,评价一下哪种方案最好等。或者给中下学生分配相应的小组职务,让他们负责记录数据和实验活动的情况等。这样可以保证中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此外,教师也可以从评价的角度给予中下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对那些平时看起来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指出其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积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指出学生绘制几何图形的能力很强,没有一点错误;或者告诉学生方程列得很正确,只是把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等。这些正面暗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消极沮丧的情绪,甚至还能提高学生进一步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基于新课程理念和初中数学中下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推动中下生转化的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加强情感教学等角度,开展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中下生能够发掘自身的价值、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包能干.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2]安庄.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编辑李建军

猜你喜欢
乒乓球生活化物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乒乓球悬浮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跳舞的乒乓球
处处留心皆物理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靠拢的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