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6-03-04 01:09吴兴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摩擦力力学物理

吴兴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吴兴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其科学性与抽象性强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会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主要以物理教学中的力学部分知识为例,简单论述一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几点策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声、光、热、电、力是物理教学中的五大部分,也几乎涵盖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所有内容。力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大分支,提高力学部分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大部分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而他们缺少自我吸收与消化的时间,往往是下课铃一响,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都随之消散。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保证,学习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设计教学的过程,从而使物理教学真实有效。

一、灵活引入,启发诱导学生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课堂的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领导者转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从而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例如,在教学“重力”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我便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视频:石头往山下滚,瀑布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抛硬币会落到地上等,然后出示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利用学生数学的现象来创设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面对这些疑问,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接下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他们知道了重力的概念,了解了重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并认识重力,使其认识到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并为学生介绍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他们对力学知识也有了基本的理解,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因材施教,设计教学过程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使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依照着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来设计课堂的教学环节,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就会导致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差异,久而久之,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使其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力学部分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学生的基础不牢,他们就很难顺利地进行接下来内容的学习。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由于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不足,他们简单地认为摩擦力对人们都是有害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种思维的误区,教师便在教学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后,专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摩擦力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益处。刚开始讨论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摩擦力有什么实际用途,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自行车的车闸,并为学生介绍,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车主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地刹闸,就容易造成事故,学生听到后都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我让学生也都回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看看是不是应用了摩擦力,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他们便都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吃饭时,手与筷子之间有摩擦,才能把菜夹上来;用黑板擦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之间也存在摩擦;用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等都属于有益摩擦。但是机器在运动时各个部件之间的磨损、人在拉重物时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等属于有害摩擦。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对摩擦力都有了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真正地构建出了高效的物理课堂。

三、运用实验,强化学生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化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而忽略对学生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改正以往教学中的弊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从而使其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奥妙,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教学这个实验时,就让学生先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步骤。由于密度ρ=M/V,学生无法直接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但是可以利用天平和量筒来间接地求得其质量与体积。在初始设计实验方案时,很多学生都忽视了烧杯的质量,而直接将天平所称的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作为食用油的质量,经过检验后,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错误,并及时地进行了改正。在审核了学生的实验方案后,我便让学生开始真正地进行操作。经过之前认真的准备与用心的设计,学生都十分期待实验的结果,在操作时也十分谨慎小心。最后,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实验谨慎求实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能力。

四、巧妙评价,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评价时,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整体的评价,也要着重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使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以鼓励为主,尽量减少批评,从而让这些学生的心灵受到鼓舞,使其在内心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为之后的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用心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充满信心与兴趣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对学生采用积极地评价方式,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其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也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总之,实现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是物理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在物理课堂的力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引入,启发诱导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实验,强化学生能力;并进行巧妙的评价,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为学生学习物理其他部分的知识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1]姜青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点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潘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3]赵子航.浅谈初中物理如何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5(10).

·编辑王洁琼

猜你喜欢
摩擦力力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