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2016-03-04 01:09朱秋菊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误区改革思维

朱秋菊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朱秋菊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一些农村初中的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新课程教学改革走入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并思考如何走出误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过去的课堂以教师教授为主,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表现方式有两种:(1)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入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2)老师一节课“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教学内容分得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难点的点拨和讲解。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对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不清楚。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有的教师只看《教师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有的教师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忽视了学法指导或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思维结果的教学

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式,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

二、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充分备好课,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其次要搞清楚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最后教师必须清楚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组织、协作、思考和交流。例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根据教学进程,有计划地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检索各种信息,并对资料的质量、可信度作出判断,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对数学的发展历史也有了全面认识。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青少年的注意力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

5.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独有的魅力,特别是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6.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培养教学反思的意识

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1]张菊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期对策初探[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0).

[2]田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5(8).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误区改革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改革之路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