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发展

2016-03-04 01:09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化传统

邹 波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

论新时期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发展

邹波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拓宽了初中生接受新知识、了解缤纷世界的渠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融合多领域的知识以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亮点,这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善于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进行结合,也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将详细探究了新时期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发展,以开拓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传统课堂;融合发展

初中数学的学习仍然以基础性知识为重点,旨在培养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与突出性时代特色,例如,各种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通行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的融合发展逐渐得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同,以往权威式的“板书式”教学偏重教师的讲解作用,将书本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力得不到激发,导致师生之间关系局限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线性传递模式,而融合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尴尬问题。

一、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条件

1.重新定位初中数学学科的性质

鉴于初中生理论知识薄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做好数学知识的普及,同时,探讨相应的数学规律与整合系统数学知识,其中所涉及的公式推导、语言符号的演练、练习题的模拟等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得以实现,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许多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计算机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始终是主体,这要求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时,必须清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准。在课堂上,应基于学生现有的逻辑分析与理解能力不断完善两者融合的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源泉,加深学生对生活场景数学化的认识。例如,七年级下册“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讲授,教师可用短视频的形式播放一段家庭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从这一场景中找出哪些物品是对称的,哪些物品可以平移到其他地方,哪些物品是旋转的,这样便较好地实现了“生活场景、数学知识、学生水平、信息化技术”的完美结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明确初中数学课堂施教的特征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固然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但教师必须明确其只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绝对不能出现纯信息化教学的现象。例如,在“勾股定理”学习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并了解中外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各种论证方法。首先,教师应对学生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肯定;然后对搜集的资料通过实物投影向学生逐个展示并说明;最后,鼓励学生对中外数学家的论证方式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二、融合发展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措施探讨

1.课堂内容设置突出重、难点

基于两者融合发展的三个基础性条件,教师要尽量探讨书本上的情景要素,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引导其进行相互合作,主动寻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列出正确的方程求解应用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行程问题,很难通过想象或画图得以理解,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用动画形式呈现列车相遇、人机赛跑、环形跑道等动态模式,将其中蕴含的相等关系生动具体地显示出来,从而将静态讲解变为动态理解,突破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去探讨更深刻的知识点。

2.坚持“以生为本”,融合要适度

信息化技术是学生多渠道搜集知识、锻炼智力的一种新型工具,两者的融合要求信息化技术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防止出现“以技术讲解与使用为中心”的偏离教学现象。对此,教师要杜绝将精力投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PPT来学习数学知识,而忽视师生互动、口述与板书,长此以往,将会事倍功半,因而,在两者融合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3.在师生互动良好状态的基础上,巧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走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练习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但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因此由“师生模式”转换为纯粹的“人机关系”,使得课堂只围绕着“教材、学生、信息技术、教师”等。例如,在学习“实数”内容时,多数学生对“实数”的认识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并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时,教师可将有理数、无理数的一些历史趣事讲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再推荐学生阅读古代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所著的《几何学》等,对“实数”的内涵形成新的认识。又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频数分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空气质量检测表”的分析,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国家发布的有关环保数据,并对其进行等级排列,同时,鼓励学生探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级别数据”,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可以更好地掌握“频数分布”内容。

教育形式呈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这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新型的技术化教学方式,教师只有主动学习操作信息化技术,切实掌握相关的应用,才能将其引进课堂教学中,但如何运用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对信息化技术形成正确的定位,才能掌握好对其使用的度,将其看做师生互动的合理辅助性工具,以提高现阶段的教学质量。

[1]李文光,荣芳.从教学适用性角度考察交互式电子白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

[2]艾伦.理性对待电子白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0).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化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