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初中思品课学习的幸福感

2016-03-04 01:09梁功娟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课幸福感

梁功娟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谁偷走了初中思品课学习的幸福感

梁功娟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缺少了应有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幸福感呢?

思想品德;初中思品课;幸福感

一、思想品德课丧失幸福感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发展非常关注,渴望别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可是,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渴望无法实现,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无法获得幸福感。其次,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繁琐,在学习时学生很容易陷入困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其次,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升缓慢,无法达到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是把课本中的内容复述出来而已。很多教师并不备课,利用网络直接下载现成的课件资源,利用这些课件进行授课活动。最后,很多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以师为尊的理念,认为教师是高于学生的,和学生的关系不太融洽。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尤其像我们农村学校中的师资力量较差,不注重对教师的在校培养,思想品德课程虽然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但是占据的分值较少,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不太重视。

二、构建初中幸福思想品德课的策略

1.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幸福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认识到教学角色的变化后,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学生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真阅读和研究与初中生相关的心理书籍,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共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对待方法,规避学生心中的敏感问题。最后,教师定期在课堂上开展民主评教,听一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管理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2.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建设专业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师资团队。首先,学校要认真研究现有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出台学校规章严禁其他科目的教师代教思想品德课程。校领导班子可以开展推门听课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板书情况、课堂教学氛围等评价现有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水平,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后,学校思品教研组可以召开思品教师会议,在会议上展示推门听课过程中拍摄的上课不良状况的照片,和教师共同探讨照片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引进年轻的专职思品教师。在教师队伍之间开展听课、评课、备课评比等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认真阅读和挖掘教材,了解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内容。其次,教师要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课下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在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新闻客户端中了解新闻,不断地挖掘新闻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运用多种方法的思想品德教学新课堂

1.思维导图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以第三课“认识基本国情”的学习为例,在教学前,教师通过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获得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师在黑板的中间,学生在白纸的中间写下认识基本国情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方面的内容,将这四个方面作为枝干画在认识基本国情的四周。其次,分别寻找每一个枝干中的重点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部分内容为例,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心内容后,教师带领学生寻找与社会主义角A的度数增大而增大这一关系。

3.组员互助,形成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班级中形成互助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使学生树立互助学习的思想,掌握互助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不断运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而小组互助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学习的整个历程,在学习中学会与组员、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会展示自己的方式,在学习中既掌握知识,又增长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4.制订标准,切实评价

小组评价要体现客观性、公正性、连续性,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成长,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尽量避免对个人评价。

5.仔细巡查,适当点拨,归纳方法

在互助学习中,教师要及时、仔细、多次巡查每个小组的情况,掌握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适当当堂做点拨,给予学生恰当的知识点提示或者方法提示或解题思路提示,这些针对性的提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于知识点学习较容易发现和完成,但是对于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的发现和学习不容易做到,这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归纳总结,尤其是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结是一节课的升华,也是教师在课堂中重点。

三、在“以学案为知识载体,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中反思

1.小组互助学习在不同的课型中发挥的效果不同

例如,在新知识教学、例题教学、习题课效果非常好,但是对于几何证明教学则显得不足。

2.每个小组成员中学习效果提升不均等

在小组成员中,往往互助都变成了成绩好的学生讲,其余几个成员听的局面。个别小组往往在讨论问题时变成了“一言堂”。

3.课堂调控不够

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使得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是否开小差。有的教师在进行任务分工时不明确,导致各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导致有的小组成员讨论与课堂不相关的问题,搞笑玩乐。这样的互助学习,使得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开展了“以学案为知识载体,开展小组互助学习”的尝试,并且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前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教会了学生如何主动学习知识,获得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遇到了不足之处。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陈玉琴.初中数学学习中小组互助合作的有效尝试[J].长三角(教育),2012(11).

[2]朱丙良.浅谈学习互助小组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课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