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差异 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4 01:09曾小园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所学二氧化碳化学

曾小园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洋中分校)

尊重学生差异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曾小园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洋中分校)

“分层次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了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良好教学目的,是迎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真正优化初中生化学学习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

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层次划分;具体运用

受到教育经历、学习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倾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及制约,不同的社会个体即使针对同一科目也存在着明显的学习差异。以笔者所教学生为例,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取90多分的优异成绩,有的学生则只能不及格甚至出现个位数的分数情况。鉴于学生在初中这一化学科目上的巨大差异,笔者认为有必要且必须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层次

将全体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是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因为只有划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才能为教师接下来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班级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依据化学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具体如下所示:

A层次学生(后进生):化学基础差、化学成绩偏低、理解能力欠佳、不具备积极上进的化学学习态度;

B层次学生(中等生):化学基础一般、化学成绩中等、理解能力一般,但是具备一定的学习上进心;

C层次学生(优等生):化学基础扎实、化学成绩优异、理解能力较强、学习进取心较强。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笔者上述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的行为属于一种隐蔽性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公布于众,因为若是单纯将划分的结果告诉学生,很容易致使B、C层次的学生产生一种自卑感,而又使A层次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这都不利于其以正常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化学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

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笔者不会将班级学生一味地固定到具体的层次之中,而是会根据其学习状态的变化对其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划分,但这种调整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的变动,整体目标保持不变。

二、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对初中化学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在学习目标的制订上,笔者会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出切实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目标,这种差异性学习目标的制订体现为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结构。即:既包括基础性的学习目标、又包括提升性学习目标、同时又包括拔高性学习目标。如,在学习“二氧化碳CO2”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为其制订了略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A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二氧化碳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际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B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化学反应从众多气体中正确辨别出二氧化碳CO2;

(2)能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切实可行的实验装置独立提取出二氧化碳CO2;

(3)能结合二氧化碳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判断及解释;

C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2)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制订出不同于教材所提到的二氧化碳CO2制取方法,并成功提取出二氧化碳CO2气体。

又如,在学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这一章内容时,笔者就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了如下不同的学习目标:

A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实际用途;

(2)掌握常见酸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B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化学反应检验某一溶液的酸碱性;

(2)能结合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判断及解释;

C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1)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2)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正确认识溶液之所以呈现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这样一来,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环环相扣、逐渐深入,使各层次学生在完成契合自身所属阶段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朝着更高一层的学习目标奋进与努力。而这很显然为轻松达到各学习目标、优化“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这节内容的实际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对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学习差异,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采取“一刀切”此种简单粗暴、统一划一的教学方法,而应当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个性和想法被完全忽略,从本质上分析是将初中生作为成人主体进行管制,在如今新课改的指导下,德育需要从青少年的主体考虑,不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手段,让教育者主动融入被教育者中,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找到自我思考的空间,实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呼唤。

(3)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生年龄小,不同主体之间差异大,性格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些都是造成德育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因此老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主体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主体反馈及时调节方法,通过有效的指导纠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突破传统统一方式教学的限制。目前人们关系网络更加复杂,实际生活中的竞争越发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持续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很多学生的观念作用,对传统的价值观认识偏差,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疏通引导,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构建,适应社会发展。

(4)体现人文效果

新课改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前提下凸显人文色彩,德育中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进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班级里面树立正面典型,将部分学生作为学习的典型,号召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典型学生更加努力,持续进步,让其他人员具有学习的对象,对德育的理解更加实际形象。

三、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体系,对于德育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不能过分重视学生的书面考核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不同学生主体的起点不一致,德育和学习考核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德育评价体制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个人变化,对于不同学生的主体行为、言行、思想进行判定。遵守学校的各项基本规定,具有正面的思想观念,通过有效的评价,利用激励性言语,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真正发挥德育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的进步离不开道德观念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将初中道德教育课程中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中,采取优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健全的三观,不仅能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1]向斌.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的德育尝试[J].华章,2013.

[2]吴林.如何创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14.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所学二氧化碳化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非所学
非所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