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批评与鼓励相辅相成

2016-03-04 01:09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微课数学老师

蒋 蕾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批评与鼓励相辅相成

蒋蕾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

教师应该认识到批评和鼓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许多多棘手的问题,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话,那么一定要选用适当的批评时机和批评方式,再使用合理的鼓励性语言,讲究批评和鼓励这二者适当的相互结合。正确对待、客观地看待鼓励和批评,它们就能够成为学生奋斗前进的动力。根据自己浅薄的教学经验,对当今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鼓励和批评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更好地鞭策学生攀登上成功的顶峰。

鼓励;批评;学生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而封建时代的中国,崇尚儒家的道德修养、尊师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传统教育方式,自古崇尚“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等传统思想。虽然一种教育方式在形成、发展早期,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或进步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其在某一程度上将会变得陈旧、落后。为了与时俱进,其中违背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糟粕就必须被剔除、摈弃;将符合客观实际和认识社会发展的精华继承和发展下去。批评和鼓励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科学要讲究它的科学性;艺术要讲究它的艺术性。在教书育人时,我们应该怎么身体力行?如何巧妙地将批评与鼓励相辅相成,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教师教导学生的方式

1.批评方式及其作用

不论是鼓励还是表扬,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学生犯错,很多老师采取的行动是批评,批评是需要的,但是重要的是技巧,批评是让学生不敢再次犯错,一般委婉的批评方式有间接提醒式的批评,巧下台阶式的批评,现身说法式的批评……一些教师经常用纯粹批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语言或者一定的处罚进行教育,却不知道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伤害。学生一犯错,有的老师不分场合,便在班上公开点名,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对他大声地进行呵斥。被批评的学生往往因胆怯教师威严,嘴上不敢和老师申辩,可是心里却是非常不服气的,甚至有些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因此他们的心里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最终的效果与我们的预期背道而驰;纯粹的体力性的惩罚,没有后续更进一步的语言沟通交流,这样亦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采用委婉的批评却可以彰显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期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反思自己的过错,最终反而可能会收到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2.鼓励方式及其作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毫无疑问,鼓励犹如阳光,鼓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天生就喜欢被肯定的感觉,学生更是如此。许多老师惯用的鼓励方式我们都不陌生,它们大概可以分为精神鼓励法、物质鼓励法、情感鼓励法、兴趣鼓励法、信任鼓励法、目标鼓励法、成功鼓励法、赞赏鼓励法、荣誉鼓励法、榜样鼓励法、职位鼓励法、竞赛鼓励法、评语鼓励法、暗示鼓励法、活动鼓励法等。好的方法会相应产生好的效果。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可以让学生从困难中勇敢地走出来,去面对现实。

3.批评与鼓励相辅相成的关系

批评与鼓励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实激励和批评都是代表老师对自己学生的爱护和关心。批评和鼓励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做好事情,但是相互对比之下,学生当然更喜欢被肯定。批评和鼓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正在发展的人,表扬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奋斗,勇往直前,把优点一直发扬下去,而批评时,虽然学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样也会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错误及缺点,及时改正,他们就能够取长补短,把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如果仅仅是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就不知晓自己的错误,不能进一步成长。反之,纯粹的批评,没有表扬,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可能会把优点变缺点。所以,批评和鼓励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的。

二、教师教导学生应采取的批评与鼓励方式

1.采取积极的鼓励方式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才能。只是学生因为年龄和认知上的不足,总是没办法看到自身的真正价值。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能发现有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没有被周围人寄予注意和期待时,他可能会就这样碌碌无为,一直平庸下去,毫无斗志;可是如果所有人经常鼓励某一个人时,他就能如新生一般,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而且还乐于为之。比如,很多老师采用评选“班级之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既让学生特长得到展示,又让学生体验到做榜样的荣耀,其也会严于律己,将自己的优点带给更多人;更有甚者,将鼓励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让学生把老师对他的赞美和鼓励带回家里去,使其再次在家长那里体验到被表扬,被肯定的喜悦,采用“家校”合力的方式,让学生的优点保持、发扬下去。中南大学有一老师自掏腰包,设立班级奖学金奖励进步y-0.25y=60

解得y=80

60+60-48-80=-8(元)

答:卖这两件衣服总的亏损了8元。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训练。

广州某琴行同时卖出两台钢琴,每台售价为960元。其中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损20%。这次琴行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解:设盈利20%的那台钢琴进价为x元,它的利润是0.2x元,则x+0.2x=960,x=800。

设亏损20%的那台钢琴进价为y元,它的利润是0.2y元,则y-0.2y=960,y=1200。

答:两台钢琴进价为2000元,而售价1920元,进价大于售价,因此两台钢琴总的盈利情况为亏本80元。

作业: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

课堂训练部分制作微课可以反复使用,直到学生能够基本将如此抽象的数学问题解决为止。

四、微课技术的有效运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有严密的说理过程,更加需要注重数学问题的逻辑推理,在对数学例题、练习题的讲解中,学生可以关注例题的知识本源,演绎推理过程,而微课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书写中花费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将同一类型的习题放在一起,制作成系列微课在教学中使用,但是无论实施什么教学模式,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教师都应该牢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制作微课,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此,我选择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销售问题”进行以上说明,按照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应用的流程去制作微课,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群体决策的能力。

本案例的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数学问题的解—回归实际问题的答案”。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从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令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反作用于生活。这样我们的数学才能更加贴近生活,没有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初一数学课堂上只有失败,没有成功,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高效数学课堂不单是数学知识讲授的有效,更应该是发挥微课技术的作用、消除不良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初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就是笔者对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初步尝试。

[1]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李建军

猜你喜欢
微课数学老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