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学分析与建议(人教版)

2016-03-04 01:09戴世根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读图新教材高新技术

戴世根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工业”教学分析与建议(人教版)

戴世根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最后一节。前两节交通和农业都设计了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结构方面,本节教材尽量做到与其他两节的统一,也设计了“工业及其重要性”,并将其放在首位。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结合课标要求讲述“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两点,教材设计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框题内容各成一体又前后相连。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基本格局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大势,形成“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经济发展壮大而发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框题:“工业及其重要性”。教材首先介绍了工业的概念,然后安排了图4.17“工业生产举例”,以一组流程图的形式介绍了从自然资源(铁矿)的开采、加工、再加工以及对原材料(棉花)的加工、再加工的工业生产过程,强化了对工业定义的理解。再通过图4.18“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分别介绍了农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和科学研究几个部门与工业的联系,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业的重要作用。紧接着介绍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最后通过活动题引导学生认识工业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一框题的重点是要掌握工业的重要性,难点是要弄清楚工业的定义,关键点是要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进而明确农产品(水稻、小麦等)属于农业,而对农产品的加工和再加工属于工业,比如大米和面粉就是工业产品。

第二框题:“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工业分布状况的历史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工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特点。再通过分析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最后通过活动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分布情况,既要学生知道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东西部之间有不同的特点,又要学生深刻理解工业分布会受到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本框题的重点是要掌握工业的分布特点,教师教学中投影中国工业中心图,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交通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框题的内容新教材中有不少变化;旧教材中沿长江、沿黄河、沿铁路线、沿海的分布大势这个说法不再存在;通过仔细读图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第三框题:“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教材首先通过折线图展示了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接着图文并茂地举例介绍了一些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然后展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三十年多年来的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成就,教师还可以举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图表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配备了11幅图表。“工业及其重要性”一框有4幅图,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1幅图,变动了两幅图;其中,图4.17增加了棉花加工、再加工的图文表述,这样处理,让学生明白获取农产品属于农业,而对农产品加工、再加工属于工业;图4.18文字表述有不少变化,这样处理更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了工业对其他社会经济部门的重要性;图4.19是新增加的一幅图,用事实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幅图比单纯的文字表述更有效果;活动题中的图4.20新旧教材基本一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有效信息,找出工业产品,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工业的分布”一框有2幅图;在新教材中,图4.21删去了铁路线,这样学生分析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时更容易总结出分布规律;图4.22是新教材中增加的一幅图,将旧教材中分析工业基地及其影响因素的两幅图删去,以201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工业总产值图呈现出来,教师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不涉及太难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而认识到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省份工业中心相对集中,这和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特点相一致,前后知识遥相呼应,这样的教学安排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这部分内容有5幅图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变化较大,增加了1幅图,变动了4幅图表;其中,图4.23是一幅折线图,比原来北京高新技术园区分布图更加全面、直观、简洁、显眼,一眼就能明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不断增长;图4.24剔去了过时的技术,将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图4.2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增加了很多城市,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后可以发现,除青海和西藏之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能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图4.26“中国光谷”是新教材中增加的,用典型事例再次说明我国有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产业;图4.27“中国硅谷”,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势分析的材料,这会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图表形式多样,内容贴切,教师若利用好相关的图表,恰当地设问和引导,不仅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动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工业及其重要性”和“我国工业的分布”,第二课时学习“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教材中安排了2个开放式活动题。从熟悉的家里找出工业产品,旨在说明工业产品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活动题1,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看哪个组列举的种类最全。活动题2,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对灯具、餐桌、食品、纸巾等“追根溯源”,分组讨论产品是怎么来的,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活动题2,设计时教师最好不要涉及电视机、影碟机、音响等复杂电器,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这样通过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让学生感到真实、自然,避免了空洞的知识说教,有助于理解工业的内涵,丰富了对工业重要性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材中安排了2个活动题。活动1属于知识巩固类,学生仔细读图后可小组讨论,教师可将书上的问题细化,提供几个分析思路:沿海地区从北到南有哪些工业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工业基地?长江从上海一直到上游有哪些工业中心?东、中、西部工业中心有哪些变化?最发达的工业中心在哪?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讨论目的性会更强。活动2属于知识补充类,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读图4.21和图4.22,并提供各省的工业总产值的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逐渐认识到我国各地之间工业发展存在差距。最后,教师归纳时要注意,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不一定高,这还和该地区的人口总数有关。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强化读图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工业分布特点的认识。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教材中安排了1个活动题,属于知识拓展类。除了教材中的几则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实例,事先分组搜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活的资料,制作成地理小报,课堂上相互交流、展示成果。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查找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这样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会有更深的认识,从而真正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1]蒋敏.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的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祝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体现与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读图新教材高新技术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