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是课程意识

2016-03-04 01:09陈定情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意识目标

陈定情,杨 力

(1.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五小)

浅谈什么是课程意识

陈定情1,杨力2

(1.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五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教师的实际情况,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教师懂得什么是课程意识是时代所需,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简述了课程意识产生的必要性和课程意识的四要素,以及课程意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课程意识;目标意识;资源意识;过程意识;评价意识

从教将近二十年,自己的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最初的邯郸学步到如今拥有课程意识,可谓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教的头五年,唯教材、教参是论,教材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教,教参怎么建议就怎么备课设计教学,教学效果不好不坏。中间的十年,教学思想发生了变化,常常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法,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东西,教学的意义在哪里?就这样一路思考一路教学。直到最近五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开展各种有关新课程的培训,我越发感觉自己多年的思考与课程意识这个概念很接近,结合实际,我认为几十年的历史沉淀,中小学教师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学意识和观念,少有课程意识和观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课程意识已成为现代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于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真正认识了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拥有课程意识的价值,心动之余,便想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与各位同仁共享。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教师课程意识的含义源于西方“校本课程”概念的提出。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就有学者认识到,“课程改革不能离开教师,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1973年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eMullen,I.)首次提出“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即SBCD)概念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都尝试性地接受并实践着这一理念。那什么是课程意识呢?课程意识,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目标意识

教师有无目标意识的标志在于其是否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并是否对此加以审视与反思。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欲望,人们往往会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殊不知是我们教师的目标意识出了问题,首先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孩子们所处的生活实际有很大差别,学生认为学习这些东西没有用处,提不起兴趣,其次,现在家长实行优生优育,家庭条件很好,家长很注重培养孩子,所以和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智商、视野都要高很多、宽很多。而我们教师的目标永远处在原地不动,有的老教师从教了几十年,经常得意洋洋地自夸,我从来不需要备课,拿着课本就上讲台,甚至有人还说,有什么好备的,还不是那样教。正是这样的目标意识的淡漠,让孩子们越来越讨厌学习、讨厌上课,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改善,都呼唤着教师需要有课程意识,尤其需要有目标意识。唯有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合乎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才会有实效性。

二、资源意识

课程意识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有意义的教学目标,而且新时期的教师还必须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开发教材、教学资源,紧扣课程标准,动态地生成教学资源。具有资源意识的教师在不经意间会敏感地觉察到课程资源的存在,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主动地搜寻、整理课程资源,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感地捕捉、利用动态生成的且有价值的即时性课程资源。我认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三、过程意识

目标意识,资源意识确立后,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去落实。如果说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那么教学就是具体的施工;如果说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那么教学则是足球赛的过程。由此观之,教学的过程意识就是让课程处于被执行的“活”的状态中。所以过程意识需要教师选择课程内容、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等课堂教学行为时能自觉地考查这些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知识生成、情感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不要视课程为唯一用来教学的范本,而是可以删减、增添、重组和衍生的,甚至是可以抛弃和重新选择的。重组能让课程变得科学,创新能让课程变得鲜活,勾连让课程与生活链接,使教学更精彩。具有过程意识的教师能明白教学是通过对话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充满灵性的。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体现师生的交往和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视界和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评价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分数评价学生,虽然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施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是有很多教师不知道新课程下评价意识的真正含义,评价意识的形成势在必行。我认为新课程中评价意识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身心、人格,甚至将来从事职业的发展。另外评价意识还要求教师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诊断性、过程性、个性化评价。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与水平代表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它对于教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教师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

著名作家毕淑敏常常站在高山之巅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家的思考引发了无数人的深思,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明白了什么是课程意识,并自觉地形成了课程意识,就会不自觉地问问自己:我为何而教?我该教一些什么给我的学生?我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教?

就这样一路思考一路教学,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程视野会更开阔,课程内涵的认识能力会不断提升;程形态从我们熟知的显性课程扩展到校园环境、文化等,课程的外延已从教科书(课本)拓展到电子和网络等知识内容更为宽泛的内容。

郭元祥.教师地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学研究,2003(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新课程意识目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